華文網

典◎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夜貴族樂團 - 出神入化:國寶級大師國樂演奏精選第貳輯(二胡獨奏)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裡,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而把這種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當屬這首《月下獨酌》了。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釋文】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

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賞析】

《月下獨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詩之一。詩篇描寫詩人在月下獨自一人飲酒的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杯中之影、月下之影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

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詩人與明月之間親密歡愉,更加反襯出詩人在人世間的孤獨寂寞情懷,從側面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憤懣和厭惡,也體現了詩人遺世獨立的高潔人格。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像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淒涼。

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李白的五言古詩創作的題材非常廣泛,風格也是多姿多彩的,這首《月下獨酌》完全是李白飄逸風神和浪漫詩風以及個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

這首詩通篇的出場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個人,卻通過獨白的方式,在心靈的深處掀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感情波瀾,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歷來被認為是李白詩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裡,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如“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而把這種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當屬這首《月下獨酌》了。

在詩的一開始,詩人處在花間月下、一個非常宜人的環境之中,“花間一壺酒”,花叢之中,一壺美酒,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這花叢,這美酒,卻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暢,原因何在?是因為“獨酌無相親”!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為此詩的注腳,“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間同赴醉鄉,盡情分享飲酒的無窮樂趣。可是眼下卻無人作伴,要獨自一人喝了。但他靈機一動,又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境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從落落寡合的“無相親”到談笑風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舉手、一投足間完成的,你看他,一舉杯,明月成伴,一低頭,身影相陪。何其瀟灑,何其自在,活脫脫一付天下難尋的“謫仙”面目,豈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來的?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他曾經回憶自己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遊子的鄉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裡,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所以在讀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我們一點也不會驚訝與不解,反而認定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個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的純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舉動,也只有他才寫得出如此飄逸風神的詩行。

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而把這種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當屬這首《月下獨酌》了。

在詩的一開始,詩人處在花間月下、一個非常宜人的環境之中,“花間一壺酒”,花叢之中,一壺美酒,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這花叢,這美酒,卻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暢,原因何在?是因為“獨酌無相親”!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為此詩的注腳,“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間同赴醉鄉,盡情分享飲酒的無窮樂趣。可是眼下卻無人作伴,要獨自一人喝了。但他靈機一動,又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境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從落落寡合的“無相親”到談笑風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舉手、一投足間完成的,你看他,一舉杯,明月成伴,一低頭,身影相陪。何其瀟灑,何其自在,活脫脫一付天下難尋的“謫仙”面目,豈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來的?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他曾經回憶自己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遊子的鄉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裡,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所以在讀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我們一點也不會驚訝與不解,反而認定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個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的純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舉動,也只有他才寫得出如此飄逸風神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