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煤市震動,陶瓷行業“壓力山大”

遠大制釉 冠名

雖然因為環保治理,目前各陶瓷產區“煤改氣”的進程在不斷加快,

但對於大多數陶瓷企業來說,煤炭仍是生產的主要燃料。然而,由於去產能等因素影響,煤炭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持續猛漲,給陶瓷廠的生產成本帶來了不小壓力,“扛不住”的許多陶瓷企業已經陸續發出了漲價通知。

剛結束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裡提出,“2017年要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與此同時,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等產煤大省遭遇嚴查和去產能“雙壓”,

在供應受到影響的同時,也將給處於高位的煤炭價格帶來更大的壓力。對於陶瓷廠來說,引發的煤炭緊缺和成本上漲等壓力難以避免。

遭遇嚴查和去產能“雙壓”

多地煤炭供應有限

2016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全年煤炭2.5億噸的目標任務已超額完成。而2017年的“1.5億噸”目標依舊不可小覷。目前,已有多個產煤大省公佈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陝西省將在關中地區削減1000萬噸煤炭用量;山西省將關閉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左右;河南省再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壓減煤炭產能742萬噸;貴州省計畫關閉煤礦120處,化解過剩產能1500萬噸;吉林省將關停15萬噸以下煤礦,壓減煤炭產能314萬噸;內蒙古將完成120萬噸煤炭產能的退出任務;新疆擬完成淘汰退出117個煤礦、1187萬噸產能。可見,各省在煤炭去產能方面的決心之大。

3月16日,國家安監局通報了2016年煤炭建設專案安全專項監察發現問題,責令局部停止施工118處,責令停止建設135處,行政處罰2847萬元。另外,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炭安監局關於開展煤炭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通知》要求,今年的煤炭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從2017年3月開始,持續到2017年年底。隨著國家對煤礦監察不斷升級,各地區煤礦許多處於“體檢狀態”。其中,內蒙古自治區開始大面積煤礦“體檢”,

責令停產停建整改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煤礦共計197家,震動煤市。同樣,陝西省也開展煤礦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責令停產停建整改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煤礦共計110家。此外,山西等產煤大省也開始加緊對煤礦監管,在保證煤炭供應的同時,積極退出落後產能。亞太煤炭交易中心分析認為,產煤區貌似大勢已定,煤炭上漲不是新聞,煤炭不漲才算新聞。

據相關人士透露,

3月以來,伴隨著兩會期間加大安全整頓,以及加大環保檢查力度,煤企開工率不高,煤炭發運量有限,而2017年開年眾多下游企業開始恢復生產,在煤炭市場需求增長、供給受限雙重影響情況下,內蒙古地區煤炭市場再次出現供不應求局面,當地很多煤礦一直沒有開工,更有煤礦是無煤可產。上游煤炭供應偏緊傳遞到港口和下游,引起了港口銷售的火爆,北方港口倉位元高度緊張,基本全部進入爆倉狀態,而隨著港口發運量的增加,也引起了拉煤車大排長龍,在煤礦排隊等候裝煤,隊伍長達幾公里。

煤炭上漲不是新聞

陶業“壓力山大”

據悉,2月底以來,由於各地煤礦嚴查,陝西、內蒙古的煤礦全面上調煤價,大部分煤炭貿易商也開始積極囤貨,2017年開年眾多下游企業恢復生產,需求量大,煤炭供不應求,煤價一漲再漲。此外,目前運費上漲和運輸困難也成為煤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見,在供應緊張、煤價和運費不斷上漲的三重壓力下,不少陶企“壓力山大”。

據瞭解,廣東地區煤價已經從去年最低時的500多元/噸漲至1000元/噸以上。相關人士做了分析,以一條生產線每月用煤2000噸為計,煤炭每噸上漲500元,每月生產成本將增加100萬元。一年按10個月的生產週期計算,每條生產線年生產成本將增加1000萬元。

不過,煤價上漲的同時,一些地區回應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推進非居民用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紛紛發文下調天然氣價格,給予用氣量較大的工業企業優惠,以達到提高天然氣使用率的目的。日前泉州市物價局對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進行調整疏導,下調居民、非居民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其中非居民使用者管道燃氣價格其終端銷售最高限價由現行的每立方米2.638元暫調整為每立方米2.56元,允許供需雙方在最高限價範圍內協商確定。

煤炭價格上漲的同時天然氣價格下調,這無疑有利於陶業“煤改氣”的進一步推動。

基本全部進入爆倉狀態,而隨著港口發運量的增加,也引起了拉煤車大排長龍,在煤礦排隊等候裝煤,隊伍長達幾公里。

煤炭上漲不是新聞

陶業“壓力山大”

據悉,2月底以來,由於各地煤礦嚴查,陝西、內蒙古的煤礦全面上調煤價,大部分煤炭貿易商也開始積極囤貨,2017年開年眾多下游企業恢復生產,需求量大,煤炭供不應求,煤價一漲再漲。此外,目前運費上漲和運輸困難也成為煤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見,在供應緊張、煤價和運費不斷上漲的三重壓力下,不少陶企“壓力山大”。

據瞭解,廣東地區煤價已經從去年最低時的500多元/噸漲至1000元/噸以上。相關人士做了分析,以一條生產線每月用煤2000噸為計,煤炭每噸上漲500元,每月生產成本將增加100萬元。一年按10個月的生產週期計算,每條生產線年生產成本將增加1000萬元。

不過,煤價上漲的同時,一些地區回應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推進非居民用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紛紛發文下調天然氣價格,給予用氣量較大的工業企業優惠,以達到提高天然氣使用率的目的。日前泉州市物價局對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進行調整疏導,下調居民、非居民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其中非居民使用者管道燃氣價格其終端銷售最高限價由現行的每立方米2.638元暫調整為每立方米2.56元,允許供需雙方在最高限價範圍內協商確定。

煤炭價格上漲的同時天然氣價格下調,這無疑有利於陶業“煤改氣”的進一步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