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就讀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非常辛苦各位學生家長還有Evelyn學姐,昨天晚上與我們一起完成了這場UCB分享,因為有入群較晚、不在群內或者想保存訪談內容的家長,所以我們特此整理了昨晚的講座內容,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好地瞭解UCB。

主講人是誰

Evelyn,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學是大二。意向專業是應用數學,計畫輔修戲劇學。

學術背景

1. 方便介紹一下你申請時候的學術背景嗎?

我當時就讀於一所普高的國際部。我們高中GPA滿分是4.3,我的GPA是4.1+。託福分數是110,舊SAT分數是2250+,考了兩門SAT2. 我同時也考了5門AP,都是滿分。

2. 你的SAT2和AP分別考得是什麼科目?

我SAT2考的是數學和物理,都是滿分,我是因為在國際部正好有學微積分和物理,所以考的這兩門。

AP我是考了五門,也是根據國際部學的AP課程去考的。分別是AP微積分、物理B、宏觀經濟、微觀經濟,

還有統計學。AP已經換成大學學分了。

3. 你的託福標化都很高。GPA也很好;那你們學校有排名麼?你在這屆申請學生中排名如何?

我們學校並沒有什麼具體排名,但當時我們有個學術成績獎項是叫Principal's list,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校長名單。這個名單應該是根據我們學校的GPA排名發給成績突出學生,應該都是發給前十名左右。雖然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具體GPA,我們學校那邊還是會算一個具體數字出來。

這個數字只有在你畢業時候拿了Grade Report才能夠看到。但我當時根據自己的成績,還有就是在Principal's list的位置,我有算過我的排名應該是年級第五名。

活動背景

1. 你主要的課外活動有哪些呢?

我的課外活動包括校內兩個社團的管理層。義工。兩次實習。平面設計以及繪畫相關的一些獎項,比如設計學校國際部的LOGO之類的。LGBT平權組織,以及女權組織。還有校外的一些業餘愛好,比如組樂隊之類的。

2. 高中生找實習的不多,你這個實習專案是通過什麼方式找的,有實習工資麼?

是直接網申的。有收入,但是畢竟因為只是學生,所以收入並不是特別的可觀,就當做是擴展事業然後賺經驗之類的。

3. 這幾個活動中,你感覺對你申請最重要的是哪項?

我覺得設計吧,因為設計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並且堅持的一個愛好,不過當時我沒有製作作品集,因為不是藝術專業的。

我高中時的設計,主要是為我自己的社團還有需要得一些管理組織,比如說我們國際部的學生會。設計非常好的還有logo什麼的。我當時是一個費攀蛇社團的管理層,因為我們的飛盤校隊設計的logo和隊服。我還參加校內外競賽,比如說為學校設計logo的比賽還有繪畫上的競賽。所以我覺得這個愛好一直跟隨我非常久。而且在我身上有重大意義,所以我就認為他是一個非常非常特別事情。

4. 這麼多活動,似乎沒看到與你申請專業相關的活動哦,你認為專業相關活動對你申請作用大麼?

其實除了實習之外,並沒有什麼跟專業相關的活動。而且我的實習其實也跟專業相關性並不是特別強,因為我在申請一部分學校的時候申的主要是是商學院,但我在申請伯克利的時候申請的是數學。所以說關聯性不是特別大。

我認為專業相關的活動肯定會加分,但是也會因學校而已,比如說我們學校當時申請時候雖然填的是數學專業。但是,事實上錄取進去之後,所有的專業都是Undecided就是沒有專業。就是要等你到大二或大三上專業課之後才能就是決定自己的意向專業並且填表申請。而且,申請成不成功,還要看就是你在這個方面學術表現,所以開始進入時候都是默認沒有專業的。所以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來看的話,專業相關的活動其實並沒有特別大優勢,他還是比較看重你的個性。所以還是因學校而異吧。

文書面試

1. 因為你準備不久就到申請季了,具體什麼時候啟動文書寫作,還有找老師寫推薦信的呢?

文書寫作的話,我是差不多到高三上學期才開始的,我高二其實有打一些稿子,當時那些稿子都是非常草的草稿,所以在以後的申請中並沒有特別大的用處。

我的推薦信是寫3封,分別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寫的。高一的時候是找了高考班的班主任寫。高二和高三各一封,都是國際部的不同學科老師寫的,分別是文學老師和高數老師。

2. common文書寫作的時候,你如何選擇題目,如何頭腦風暴的?

我的common文書主要是圍繞著女權主義的主題展開的。除了我自己對這個話題的興趣,我略講了一下對女權主義的認知。還有結合我周圍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這個話題。我當時是跟周圍的同學做頭腦風暴,因為其實我對這個話題已經有初步瞭解,所以在做的時候非常容易。我的common文書當時主要是講我幫助一個長期忍受惜別歧視同學經歷,還有就是我自己在遭受歧視時做出的選擇。所以就其實還是比較容易寫的吧。

3. 確實文書很重要,最好要提前幾個月準備的。近些年看,面試也是相當重要哦。你當時參加的initial view對吧?面試之後有何感想,覺得問題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我當時的面試通過initial view完成的,因為其實伯克利並沒有自己的面試,他當時就是會發給你郵件,跟你說要不要面試。

之前非常緊張,但是面試完之後覺得也就那樣吧,因為其實面試的本身是要求展示口語流利度就行了。所以其實並沒有想像那麼緊張,他問的問題也挺普通的就是關於你以後的意向專業,還有就是你為什麼學這些專業這樣子的問題。其實我也知道提前準備好就可以。

4. 面試中有現場作文考試的環節對吧?這個部分感覺難度如何?

對,我當時也有現場作文考試,不過他那個現場作文感覺跟託福寫作差不多,題目並不是特別有難度,就也是看一下你寫作的能力吧。

感覺難度和麵試差不多,因為他只要就是提前有所準備就行了。其實,寫作題目並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到時候就跟就是託福寫作差不多一樣去準備就行。

申請準備

1. 你具體是什麼時候決定要去美國留學的?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

其實上了高中之後就是在考慮出國事情,但是一直到高一下學期才決定正式出國的。因為剛好需要從高二時候開始可以考國際部,所以就決定出國。

2. 從那時候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什麼時候考試?寒暑假如何規劃?

說實話,我覺得從高二才開始準備考試什麼其實已經有些晚了。因為我很多時候。其他的國際學校都是高一一進去就開始可以直接準備考試,高二時候開始準備文書,還有申請其他事項。所以我覺得其實我的計畫並不是特別的合理。但是事實證明就是如果抓緊時間是來得及的。我當時是高二時候在備考,然後直到高三時候再開始準備申請的文書之類的。

寒暑假就是做一些活動,同時也在備考吧,比如說我的實習,我記得就是在寒假完成的。總之就是時間安排就是要合理,而且最重要是要抓緊時間,因為時間看上去很多,其實真的能夠利用的時間是非常少的,尤其是用來寫文書的時間。

3. 其實你時間沒有那麼充分,也就沒有去探校,也沒有參加夏校的項目是麼?

對,我並沒有去夏校,我一直很想去參加一個夏校,但是沒有時間,非常的遺憾,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接觸美國當地文化的機會,而且可以適當的鍛煉口語和獨立性,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出國留學。

探校的話也確實沒有,但是我覺得探校非常重要,就是除了觀賞到很多學生手冊之外的東西從而加深對學校瞭解。還有就是關鍵的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學校。因為我其實有在申請季結束,拿到offer之後去參加過就是我自己錄取的一所學校,然後我覺得這個探校,雖然是在申請季之後進行的,但是還是非常非常重要,能夠就是看這個學校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宣傳冊上的一些東西。

4. 通過整個背景來看,你覺得伯克利是分控麼?會十分在意學生的分數麼?

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立學校說不上是分控吧,但是對成績的一些要求還是有的。因為我雖然就是GPA在學校算是比較高的,公立學校都比較看重這個。但是我的SAT和託福成績在學校裡並不算是最突出的。

5. 對於要申請的學弟學妹,大家對時間管理可能還沒有緊迫感,很多學生沒有開啟文書/面試,你有什麼申請方面的建議麼?

面試的話,我覺得只要平時英語水準在口語上和聽力上的OK的話,其實到時候再臨時準備也沒有什麼特別大問題。因為其實準備主要是面試一些問題,還有一些答題技巧而已,然後文書的話可以從平時留意一下素材什麼的,因為到時候如果要寫文書的話,可能要就是全部從頭回顧一遍自己在高中時候的生活,如果平時有積累素材習慣的話,到時候寫實會容易很多。

伯克利的學習情況

1. 說完申請,我們聊一下你在伯克利的學習和生活。雖然都知道伯克利是公立強校,人數多,但畢竟之前你沒有去探校過,去了之後有什麼與你印象中不一樣的麼?

總體來講,感覺學業與活動上的壓力比想像中大很多。校園裡學習氣氛超級濃,難度也較大,聽說我們學校今年上了“期末考試最難的大學榜”前三,教授講課的速度也都飛快。總的來說,上課前都必須先預習,上課後又要下去複習,而且考試很難。但是有很多同學都是大神,不管考試有多難,總有人拿滿分,peer pressure很大。

2. 你們平時課堂規模如何?每次都是幾百人大課堂?這樣上課會不會很亂,無法取得老師的關注,有沒有學習資源等方面競爭激烈的情況?

並不是的,上課的方式會根據選的課也不同,基本上分為大課和小課。小課的話會是十五到二十人,有更多的機會跟講師互動,但是要求參與度也更高,所以難度也會更大一些。這種課一般都是開在文科的。然後至於理科的話,因為學的人數更多一些,所以大課少是一百人,最多可以達到七百人,會在很大的auditorium上課,會有好幾層樓高以及很多排,非常的誇張。但是這種環境下學習的氛圍很好,至於取得教授關注的話,我覺得可以去教授office hour就是刷存在感、問問題之類的。這些課我認為都是因人而異吧,也是因課而已。

3. 人數這麼多,學校給你們提供的學術支援是否足夠?

我們學校就是專門針對這種大課,其實有做很多學術上的支持。比如說學校有提供一些學習資源,例如就是教授office hour,大部分課(尤其是理科)都會有3~4個GSI(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也可以輪流去GSI的office hour各種問問題。再不行還可以去student learning center找專門的tutor幫忙解決問題,或者在某些課會設置的piazza(交流學習的論壇)上提問。

我認為我們學校在這點做得非常好。首先我認為圖書幹是最能體現一個大學學術水準的東西之一。基本上在校園裡走五分鐘就是一個圖書館,有超級多個圖書館(可以在 UC Berkeley Library 看到),從Math&Statistics Library到East Asian Library,很多學科都有專門的獨立圖書館來借閱專業資料,非常方便。而且圖書館裡面基本時時刻刻都是在學習的人,就連晚上也燈火通明,各大圖書館之間地下還是連通的。無論在哪裡上課,總是能找到下課可以去溫習的地方。而且不同圖書館風格也差很多,比如Doe Library就很適合學習,但是MainStacks會更安靜、更可以集中注意力,而Moffit Library則很適合小組討論,學習的氣氛非常濃郁,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圖書館。

4. 上課一般都是教授還是助教?

一般都是教授,助教是都是在我剛剛說那種小班裡面開一些discussion之類的。這種情況,他們一般都會給我們習題來當做課後作業佈置,偶爾會有一些小測之類的。差不多就是輔助的功能吧,而且如果真的遇到好的助教,他們甚至可能會比教授講的還要好。

5. 美國學生的閱讀壓力一直都很大,你感覺伯克利的學習壓力大麼?是不是有很多作業都要閱讀,寫paper?

我覺得壓力還是蠻大的,而且這個壓力不僅是在文科的課,在理科的課上有所表現。比如我在上些數學課時候他我要要求課前先去預習吧,所以這種情況有時候會要讀很久很久書。文科課的話,舉個例子,他們會每週或者是每天都要佈置reading,一般情況下,每天大概讀10頁,然後每三天讀夠二十頁左右。

校園生活

1. 因為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你感覺學校伙食和住宿如何?伯克利那邊會不會生活花費特別貴?

我認為伙食還是挺不錯的,有好幾個食堂,每個食堂做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比如cafe 3是專門為素食者準備的。校園內咖啡館也非常多,很適合在下課的間隙吃個午餐,或者去圖書館學習前吃點東西果腹。學校周邊也都是吃的,比如走路兩三分鐘就可以到一個叫Asian Getto的地方,那裡彙聚了很多東南亞美食,包括韓餐、日料、中餐、和泰餐等。離的很近的downtown和三藩市美食就更多了,有不少好吃的日料,還有chinatown,可以吃到廣東早茶、北京烤鴨、煎餅果子、火鍋之類的。

2. 交通情況如何?去其他地方方便麼?

還是挺便利的。學校會在入學的時候給新生髮一張交通卡,可以憑那張卡免費坐berkeley本地的公交,極其方便。而且用這張卡從學校可以直接坐地鐵到繁華的三藩市市區和機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每趟五美刀。娛樂逛街美食啥都有,Moma現代藝術館還經常有很厲害的展覽,或者可以偶爾去奧克蘭看個演唱會,去每個週末都可以去欣賞藝術,勞逸結合。

總結

最後,對於考慮申請伯克利的學弟學妹,你有什麼個人的建議供他們參考?

覺得申請的話,只要滿足學術水準上的要求還有展現自我個性應該是沒有特別大問題。然後,至於伯克利的話,我覺得這個環境應該算是相當不錯的,就是除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意思的校園文化。我覺得他給了很多獨特的體驗和機會,可以說是增強了我的獨立性吧!除了知識收穫之外。所以我覺得這個環境是挺不錯的啊,希望學弟學妹們都過來申請啊。

【講座預告】

6月10日就要迎來ACT考試了,大部分學生依賴這次成績確定最終的選校清單,如果這時候你還在糾結如何提升做題速度?28/29如何沖上30分?33,34是否是極限,想要35怎麼辦?我們專門邀請了ACT名師幫你答疑解惑。

嘉賓:劉鑫鵬老師(原啟德教育北京學校教學總監)

時間:5月24日晚8:00——9:00

4. 這麼多活動,似乎沒看到與你申請專業相關的活動哦,你認為專業相關活動對你申請作用大麼?

其實除了實習之外,並沒有什麼跟專業相關的活動。而且我的實習其實也跟專業相關性並不是特別強,因為我在申請一部分學校的時候申的主要是是商學院,但我在申請伯克利的時候申請的是數學。所以說關聯性不是特別大。

我認為專業相關的活動肯定會加分,但是也會因學校而已,比如說我們學校當時申請時候雖然填的是數學專業。但是,事實上錄取進去之後,所有的專業都是Undecided就是沒有專業。就是要等你到大二或大三上專業課之後才能就是決定自己的意向專業並且填表申請。而且,申請成不成功,還要看就是你在這個方面學術表現,所以開始進入時候都是默認沒有專業的。所以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來看的話,專業相關的活動其實並沒有特別大優勢,他還是比較看重你的個性。所以還是因學校而異吧。

文書面試

1. 因為你準備不久就到申請季了,具體什麼時候啟動文書寫作,還有找老師寫推薦信的呢?

文書寫作的話,我是差不多到高三上學期才開始的,我高二其實有打一些稿子,當時那些稿子都是非常草的草稿,所以在以後的申請中並沒有特別大的用處。

我的推薦信是寫3封,分別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寫的。高一的時候是找了高考班的班主任寫。高二和高三各一封,都是國際部的不同學科老師寫的,分別是文學老師和高數老師。

2. common文書寫作的時候,你如何選擇題目,如何頭腦風暴的?

我的common文書主要是圍繞著女權主義的主題展開的。除了我自己對這個話題的興趣,我略講了一下對女權主義的認知。還有結合我周圍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這個話題。我當時是跟周圍的同學做頭腦風暴,因為其實我對這個話題已經有初步瞭解,所以在做的時候非常容易。我的common文書當時主要是講我幫助一個長期忍受惜別歧視同學經歷,還有就是我自己在遭受歧視時做出的選擇。所以就其實還是比較容易寫的吧。

3. 確實文書很重要,最好要提前幾個月準備的。近些年看,面試也是相當重要哦。你當時參加的initial view對吧?面試之後有何感想,覺得問題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我當時的面試通過initial view完成的,因為其實伯克利並沒有自己的面試,他當時就是會發給你郵件,跟你說要不要面試。

之前非常緊張,但是面試完之後覺得也就那樣吧,因為其實面試的本身是要求展示口語流利度就行了。所以其實並沒有想像那麼緊張,他問的問題也挺普通的就是關於你以後的意向專業,還有就是你為什麼學這些專業這樣子的問題。其實我也知道提前準備好就可以。

4. 面試中有現場作文考試的環節對吧?這個部分感覺難度如何?

對,我當時也有現場作文考試,不過他那個現場作文感覺跟託福寫作差不多,題目並不是特別有難度,就也是看一下你寫作的能力吧。

感覺難度和麵試差不多,因為他只要就是提前有所準備就行了。其實,寫作題目並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到時候就跟就是託福寫作差不多一樣去準備就行。

申請準備

1. 你具體是什麼時候決定要去美國留學的?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

其實上了高中之後就是在考慮出國事情,但是一直到高一下學期才決定正式出國的。因為剛好需要從高二時候開始可以考國際部,所以就決定出國。

2. 從那時候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什麼時候考試?寒暑假如何規劃?

說實話,我覺得從高二才開始準備考試什麼其實已經有些晚了。因為我很多時候。其他的國際學校都是高一一進去就開始可以直接準備考試,高二時候開始準備文書,還有申請其他事項。所以我覺得其實我的計畫並不是特別的合理。但是事實證明就是如果抓緊時間是來得及的。我當時是高二時候在備考,然後直到高三時候再開始準備申請的文書之類的。

寒暑假就是做一些活動,同時也在備考吧,比如說我的實習,我記得就是在寒假完成的。總之就是時間安排就是要合理,而且最重要是要抓緊時間,因為時間看上去很多,其實真的能夠利用的時間是非常少的,尤其是用來寫文書的時間。

3. 其實你時間沒有那麼充分,也就沒有去探校,也沒有參加夏校的項目是麼?

對,我並沒有去夏校,我一直很想去參加一個夏校,但是沒有時間,非常的遺憾,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接觸美國當地文化的機會,而且可以適當的鍛煉口語和獨立性,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出國留學。

探校的話也確實沒有,但是我覺得探校非常重要,就是除了觀賞到很多學生手冊之外的東西從而加深對學校瞭解。還有就是關鍵的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學校。因為我其實有在申請季結束,拿到offer之後去參加過就是我自己錄取的一所學校,然後我覺得這個探校,雖然是在申請季之後進行的,但是還是非常非常重要,能夠就是看這個學校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宣傳冊上的一些東西。

4. 通過整個背景來看,你覺得伯克利是分控麼?會十分在意學生的分數麼?

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立學校說不上是分控吧,但是對成績的一些要求還是有的。因為我雖然就是GPA在學校算是比較高的,公立學校都比較看重這個。但是我的SAT和託福成績在學校裡並不算是最突出的。

5. 對於要申請的學弟學妹,大家對時間管理可能還沒有緊迫感,很多學生沒有開啟文書/面試,你有什麼申請方面的建議麼?

面試的話,我覺得只要平時英語水準在口語上和聽力上的OK的話,其實到時候再臨時準備也沒有什麼特別大問題。因為其實準備主要是面試一些問題,還有一些答題技巧而已,然後文書的話可以從平時留意一下素材什麼的,因為到時候如果要寫文書的話,可能要就是全部從頭回顧一遍自己在高中時候的生活,如果平時有積累素材習慣的話,到時候寫實會容易很多。

伯克利的學習情況

1. 說完申請,我們聊一下你在伯克利的學習和生活。雖然都知道伯克利是公立強校,人數多,但畢竟之前你沒有去探校過,去了之後有什麼與你印象中不一樣的麼?

總體來講,感覺學業與活動上的壓力比想像中大很多。校園裡學習氣氛超級濃,難度也較大,聽說我們學校今年上了“期末考試最難的大學榜”前三,教授講課的速度也都飛快。總的來說,上課前都必須先預習,上課後又要下去複習,而且考試很難。但是有很多同學都是大神,不管考試有多難,總有人拿滿分,peer pressure很大。

2. 你們平時課堂規模如何?每次都是幾百人大課堂?這樣上課會不會很亂,無法取得老師的關注,有沒有學習資源等方面競爭激烈的情況?

並不是的,上課的方式會根據選的課也不同,基本上分為大課和小課。小課的話會是十五到二十人,有更多的機會跟講師互動,但是要求參與度也更高,所以難度也會更大一些。這種課一般都是開在文科的。然後至於理科的話,因為學的人數更多一些,所以大課少是一百人,最多可以達到七百人,會在很大的auditorium上課,會有好幾層樓高以及很多排,非常的誇張。但是這種環境下學習的氛圍很好,至於取得教授關注的話,我覺得可以去教授office hour就是刷存在感、問問題之類的。這些課我認為都是因人而異吧,也是因課而已。

3. 人數這麼多,學校給你們提供的學術支援是否足夠?

我們學校就是專門針對這種大課,其實有做很多學術上的支持。比如說學校有提供一些學習資源,例如就是教授office hour,大部分課(尤其是理科)都會有3~4個GSI(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也可以輪流去GSI的office hour各種問問題。再不行還可以去student learning center找專門的tutor幫忙解決問題,或者在某些課會設置的piazza(交流學習的論壇)上提問。

我認為我們學校在這點做得非常好。首先我認為圖書幹是最能體現一個大學學術水準的東西之一。基本上在校園裡走五分鐘就是一個圖書館,有超級多個圖書館(可以在 UC Berkeley Library 看到),從Math&Statistics Library到East Asian Library,很多學科都有專門的獨立圖書館來借閱專業資料,非常方便。而且圖書館裡面基本時時刻刻都是在學習的人,就連晚上也燈火通明,各大圖書館之間地下還是連通的。無論在哪裡上課,總是能找到下課可以去溫習的地方。而且不同圖書館風格也差很多,比如Doe Library就很適合學習,但是MainStacks會更安靜、更可以集中注意力,而Moffit Library則很適合小組討論,學習的氣氛非常濃郁,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圖書館。

4. 上課一般都是教授還是助教?

一般都是教授,助教是都是在我剛剛說那種小班裡面開一些discussion之類的。這種情況,他們一般都會給我們習題來當做課後作業佈置,偶爾會有一些小測之類的。差不多就是輔助的功能吧,而且如果真的遇到好的助教,他們甚至可能會比教授講的還要好。

5. 美國學生的閱讀壓力一直都很大,你感覺伯克利的學習壓力大麼?是不是有很多作業都要閱讀,寫paper?

我覺得壓力還是蠻大的,而且這個壓力不僅是在文科的課,在理科的課上有所表現。比如我在上些數學課時候他我要要求課前先去預習吧,所以這種情況有時候會要讀很久很久書。文科課的話,舉個例子,他們會每週或者是每天都要佈置reading,一般情況下,每天大概讀10頁,然後每三天讀夠二十頁左右。

校園生活

1. 因為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你感覺學校伙食和住宿如何?伯克利那邊會不會生活花費特別貴?

我認為伙食還是挺不錯的,有好幾個食堂,每個食堂做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比如cafe 3是專門為素食者準備的。校園內咖啡館也非常多,很適合在下課的間隙吃個午餐,或者去圖書館學習前吃點東西果腹。學校周邊也都是吃的,比如走路兩三分鐘就可以到一個叫Asian Getto的地方,那裡彙聚了很多東南亞美食,包括韓餐、日料、中餐、和泰餐等。離的很近的downtown和三藩市美食就更多了,有不少好吃的日料,還有chinatown,可以吃到廣東早茶、北京烤鴨、煎餅果子、火鍋之類的。

2. 交通情況如何?去其他地方方便麼?

還是挺便利的。學校會在入學的時候給新生髮一張交通卡,可以憑那張卡免費坐berkeley本地的公交,極其方便。而且用這張卡從學校可以直接坐地鐵到繁華的三藩市市區和機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每趟五美刀。娛樂逛街美食啥都有,Moma現代藝術館還經常有很厲害的展覽,或者可以偶爾去奧克蘭看個演唱會,去每個週末都可以去欣賞藝術,勞逸結合。

總結

最後,對於考慮申請伯克利的學弟學妹,你有什麼個人的建議供他們參考?

覺得申請的話,只要滿足學術水準上的要求還有展現自我個性應該是沒有特別大問題。然後,至於伯克利的話,我覺得這個環境應該算是相當不錯的,就是除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意思的校園文化。我覺得他給了很多獨特的體驗和機會,可以說是增強了我的獨立性吧!除了知識收穫之外。所以我覺得這個環境是挺不錯的啊,希望學弟學妹們都過來申請啊。

【講座預告】

6月10日就要迎來ACT考試了,大部分學生依賴這次成績確定最終的選校清單,如果這時候你還在糾結如何提升做題速度?28/29如何沖上30分?33,34是否是極限,想要35怎麼辦?我們專門邀請了ACT名師幫你答疑解惑。

嘉賓:劉鑫鵬老師(原啟德教育北京學校教學總監)

時間:5月24日晚8: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