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近嶗山之戴家村山之三清洞,竹子庵

三清洞,竹子庵山坐落在繁華市區的角落裡,嶗山山脈的尾支,離福州路有20公里左右,我們駕車經過戴家村內的曲折小路到達山腳下。戴家村全貌。村人住著傳統的平房。週邊高樓是所謂的市區,

中間小路直通山下。

山腳下綠樹紅頂的戴家村民房,石頭壘的外圍牆,如此的精緻,藝術。

戴家村裡的老人們依舊固執堅守著零散的耕地。

綠樹相伴,在盤旋而上的石階上攀爬,是治療現代人富貴病的良藥。

磷峋的怪石上爬滿了五顏六色的植物,分外豔麗動人,讓路過人們的心情愜意舒暢。

美麗的令人窒息的畫面。我們行走山間的背影。依次是外甥,姐姐,

女兒,我照相,老婆永遠跟在我身後。

經過一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位於山頂的三清洞。此洞為天然一體石洞穴之一,洞高2米,寬4米,進深10米。據說洞內原供奉三清神像,神像為石雕,雕刻精細,生動形象。清代已有人在洞外建道觀修行,道觀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

現代瓷像取代原有石雕。

相反方向下山, 經過錯綜複雜的山頂小路。

穿過巧奪天工,巨石掩蓋下的隱路。

來到了全真八子之一孫不二(女)修行居所竹子庵。竹子庵的歷史更為悠久,相傳始建于東晉咸康三年(西元337年),竹子庵內部造型並不複雜,共有三個大殿。正殿供奉王母娘娘,左為送子娘娘,右為天山老母。東殿是文昌帝君,西殿是關公大帝。

庵內大殿前有一株1600歲的雌銀杏樹,高40余米,粗須三人合抱,寬闊濃綠的樹冠華蓋了整個院落,以前還有一株雄銀杏樹,在很早就病死了,在沒有雄銀杏樹授粉的的情況下(據專家考察幾公里內沒有雄銀杏樹),這株雌銀杏樹依舊可以產銀杏數百公斤,至於何處傳來的花粉,成為一大謎團。

假日裡擺脫鋼筋水泥的包圍,與家人們結伴走進大自然,天然的氧吧,心靈的棲地。

庵內大殿前有一株1600歲的雌銀杏樹,高40余米,粗須三人合抱,寬闊濃綠的樹冠華蓋了整個院落,以前還有一株雄銀杏樹,在很早就病死了,在沒有雄銀杏樹授粉的的情況下(據專家考察幾公里內沒有雄銀杏樹),這株雌銀杏樹依舊可以產銀杏數百公斤,至於何處傳來的花粉,成為一大謎團。

假日裡擺脫鋼筋水泥的包圍,與家人們結伴走進大自然,天然的氧吧,心靈的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