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了階級鬥爭這碗飯,我們就是同一戰線的人了

今天要說的東西,是從一張圖開始。沒耐心的小夥伴也可略過這張圖,進入正文,知道大致意思為成都某社區富豪業主,要求踢出普通業主學區房資格即可。

這位富豪家長一邊諷刺著靠著工薪生活的高知,一邊又極力為自己的孩子爭取教育資源。這就拋出了一個中國式難題:如果學歷不值錢,那學區房為什麼值錢?如果讀書無用,你為什麼還要讓你的孩子讀書?

房子,本來是居住的,而今,卻成了不只是居住的。在房子背後,

被附加了太多的意義:教育資源、生活便利、社群聚集……總結一句,就是階層劃分。

住在哪個社區,就象徵著生活在哪個階層,攀入下一個階層的標誌就是,住進更好的社區;努力地賺錢,給子女提供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教育,是希望子女進入一個更高的階層,至少,不會從目前的階層掉落下來。這恐怕是當代中產們普遍的焦慮心態。

焦慮,是浮躁。社會集體焦慮,是社會集體浮躁,

是社會價值觀的喪失。

圖中家長的拿捏作態,簡直是扇了天下讀書人的耳光。是的,這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讀書何用?讀書是為了被這樣的暴發戶恥笑嗎?讀書無用,學歷無用,那為何學區房被熱炒?

這個看似諷刺的問題,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照妖鏡。各路專家都解釋不清,我也無需多言。我清楚的是,這樣的家長,就算給子女提供再好的教育,也難以教育出有著完善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子女;這樣的社會,

就算有著再多的財富再好的學校,也難以開創一個文明的時代。

良田百畝,不如詩書一屋。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潛移默化的薰染,是家庭沉澱的底蘊。社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公平的機會,以及開放健康的環境。

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冷靜自持。學歷也許無用,但我相信,文化肯定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