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超球員不“自強”,足協再怎麼硬趕著上架也是白搭

可能題目看著跟體育沒關係,不過別急,先講個故事。

某君身在帝都搖到了個車牌號,興高采烈在朋友圈一通炫耀引來羡慕嫉妒恨者無數,待到有人問起“你打算買什麼車”時候,

該君一臉的豪邁:我喜歡XX牌子(國外牌子)的越野!自然遭到了一群人的鄙視:你還是中國人麼?!不支持自己的國貨,可恥!

該君一臉的憤憤:為什麼?

路人:因為你是中國人,你就是要支援國貨,只有這樣我們的車子才能越造越棒,你看美國用的道奇就是在自己人支持下強大起來的!該君輕蔑一笑:錢都讓他們掙了,

還有國家補貼,結果這車子造的能省料就省料、怎麼難看怎麼造,車裡頭的內飾還是十幾年前的東西,你讓我怎麼支持?、

這是筆者一朋友的真實經歷:他並不是不支持國貨,而是國貨在各種政策的補貼和“溫暖”下,似乎並沒有造出真正的物美價廉的產品,而在背後他們卻享受著吃瓜群眾們的呼聲:我們支持國貨!

由此引出今天的話題吧。

5月24日晚間22:00,中國足協官方網站貼出了兩則震驚中國足壇的公告,內容分別是限制高價外援與調整中超、中甲聯賽U23球員出場的政策。聯繫到前日韓國、日本國青隊在世青賽過關斬將其中不乏阿根廷、英格蘭這樣的世界豪強,加之中國國青隊已經20年沒踢過世青賽的慘狀,中國足協內部一定是“痛定思痛”,琢磨了半天得出來的這麼個結果。

本賽季的中超可謂非常熱鬧。

天價外援一個接一個的來到中國,以前在電視裡才能看到的大牌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欣賞,球迷們樂開花。但是足協的一紙命令讓各家俱樂部傻了眼:限制外援、U23球員必須出場。中超開打後,各支球隊果然按照規定執行,就在足協為自己的“壯舉”洋洋得意、今後必將拯救中國足球的時候,中超各支球隊玩兒了個對策:你不是讓U23上場嗎?沒事兒!踢10多分鐘就下來然後換人,
這不能不算我們“沒執行規定”吧?

英超球星奧斯卡曾和小羅是隊友

這下輪到足協傻眼了:感情這規則的漏洞都能鑽啊!你們還給不給中國足球做貢獻了?此時來自世青賽場鄰國大破強敵的消息傳來,足協再次坐不住了:一個不行那就上仨!你不能把仨都換下來吧?

其實仔細想想,這似乎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就算你讓U23的球員上了仨又能怎樣呢?就能踢進世界盃世青賽嗎?我看未必。

關於郜林這名球員,外界對他的評價不一。有的說他是恒大國內球員最具有靈氣的球員,有人說他在國家隊出工不出力應該永久封殺。但是我們可以翻翻現有中國球員,還有那一名前鋒能比得上郜林?關於郜林最大的優點就是“漲球”了,跟在孔卡、埃爾克森等名將周圍,郜林在策應、做球等已經是國內球員的翹楚,甚至就連日本隊內最懼怕的還不是保利尼奧,而是郜林,你不知道他下一個動作會是什麼。

郜林的球感已經是國內頂級

高水準的外援,帶來的不僅是球隊戰績,還有國外足球的先進理念。道理誰都懂,但是以國內球員的心態而言,他們根本不想去懂也不想主動去懂。在球員們的收入水準普遍上漲的情況下,他們的心思更多是花在漂亮女友和豪車上,而不是琢磨怎麼去跟著外援虛心學習提高自己的球技和意識上。看看如今的恒大隊,鄭智仍然是國內球員裡意識最清醒的球員,這與他十年如一日的苦練不無關係;再看看張琳芃,曾經最具有天賦、身體素質一流的“張莫斯”,如今早已喪失了“漲球”的時機,成為一名只在亞洲還有點兒名氣的球員。

孫興慜在英超頻頻獲獎

孫興慜、香川真司們早在歐洲打出了自己的名堂。在高水準足球環境裡,他們提升的不僅是個人技術,還有先進足球的理念,我們狠吹的張玉寧只能在一個歐洲二流聯賽裡混日,被吹得沒邊兒的“武球王”依然是那個丟了單刀的武球王。

張玉寧還混跡在歐洲二流聯賽

所以,足協的一紙命令看上去很美,理想也很豐滿,很多領導們似乎都憧憬著依靠這一紙命令提升我們球員的成績:“小夥子好好幹!得踢進世界盃啊”,但是天知道各家俱樂部又研究出怎麼個對策?

其實你的U23球員足夠天賦、訓練態度足夠認真、球隊環境足夠淨化,何愁這些孩子們沒有出場機會?你看看歐洲的姆巴佩才18歲就把歐洲攪和的風生水起,人家法國也沒說過“要給18歲球員機會”才讓他上場吧?

武球王已經迷茫了

再回到開頭:假如國產車造的足夠出色、設計足夠優秀,不僅我們國內百姓們喜歡,甚至連國外也都搶著買,這才是國貨的崛起,否則一天到晚只會算計怎麼掙錢而在技術上不思進取,他們只能依靠政府的扶持來生存。

“國貨”如此,國產球員亦如此。足協這一紙命究竟會對中國足球帶來怎樣的導向?說實話真心不樂觀。

日本國青隊已經揚威世青賽了

跟在孔卡、埃爾克森等名將周圍,郜林在策應、做球等已經是國內球員的翹楚,甚至就連日本隊內最懼怕的還不是保利尼奧,而是郜林,你不知道他下一個動作會是什麼。

郜林的球感已經是國內頂級

高水準的外援,帶來的不僅是球隊戰績,還有國外足球的先進理念。道理誰都懂,但是以國內球員的心態而言,他們根本不想去懂也不想主動去懂。在球員們的收入水準普遍上漲的情況下,他們的心思更多是花在漂亮女友和豪車上,而不是琢磨怎麼去跟著外援虛心學習提高自己的球技和意識上。看看如今的恒大隊,鄭智仍然是國內球員裡意識最清醒的球員,這與他十年如一日的苦練不無關係;再看看張琳芃,曾經最具有天賦、身體素質一流的“張莫斯”,如今早已喪失了“漲球”的時機,成為一名只在亞洲還有點兒名氣的球員。

孫興慜在英超頻頻獲獎

孫興慜、香川真司們早在歐洲打出了自己的名堂。在高水準足球環境裡,他們提升的不僅是個人技術,還有先進足球的理念,我們狠吹的張玉寧只能在一個歐洲二流聯賽裡混日,被吹得沒邊兒的“武球王”依然是那個丟了單刀的武球王。

張玉寧還混跡在歐洲二流聯賽

所以,足協的一紙命令看上去很美,理想也很豐滿,很多領導們似乎都憧憬著依靠這一紙命令提升我們球員的成績:“小夥子好好幹!得踢進世界盃啊”,但是天知道各家俱樂部又研究出怎麼個對策?

其實你的U23球員足夠天賦、訓練態度足夠認真、球隊環境足夠淨化,何愁這些孩子們沒有出場機會?你看看歐洲的姆巴佩才18歲就把歐洲攪和的風生水起,人家法國也沒說過“要給18歲球員機會”才讓他上場吧?

武球王已經迷茫了

再回到開頭:假如國產車造的足夠出色、設計足夠優秀,不僅我們國內百姓們喜歡,甚至連國外也都搶著買,這才是國貨的崛起,否則一天到晚只會算計怎麼掙錢而在技術上不思進取,他們只能依靠政府的扶持來生存。

“國貨”如此,國產球員亦如此。足協這一紙命究竟會對中國足球帶來怎樣的導向?說實話真心不樂觀。

日本國青隊已經揚威世青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