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投入重兵爭奪太平洋島嶼《血戰鋼鋸嶺》日軍為什麼不割斷繩索

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美日中途島海戰後,日軍損失慘重,四艘主力航母赤城號蒼龍號加賀號全部被美軍幹掉,尼米茲上將率領美軍大獲全勝。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

日軍開始走下坡路,美軍逐漸取得戰爭的主動權。隨著美軍的不斷推進,日本海軍已基本喪失作戰能力,陸軍龜縮在小島上做困獸猶鬥,企圖為日本本土的一億玉碎爭取時間。

例如在著名的硫磺島,還有沖繩島等地的戰鬥都是都是放棄了平地,

因為日軍知道大勢已去,若是跟美軍在平原上死磕,在美軍強大的戰列艦火炮和在鋼鐵洪流下,就是飛蛾撲火。所以據山守勢跟美軍死纏爛打,多少能殲滅美軍,大的說就是牽制美軍有生力量。

《血戰鋼鋸嶺》 選自改編於真實的太平洋戰爭,講述的是二戰中沖繩島海戰的故事,

斯蒙德·道斯下士拒絕拿槍上戰場殺人,但他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勳章,他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拒絕在戰場上殺人的醫療兵。他是靠懸崖上的繩索放下了70多人的生命。而美軍登上懸崖靠的是鋪設在懸崖上的攀爬網。那麼問題來了,日軍為什麼不割斷或者燒毀攀爬網呢?這樣美軍不就上不來了嗎?

這是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不存在大家一笑的導演不讓割一說。其實日軍有意保留。日軍佔據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攻擊美軍,只會招來美軍航母上的飛機和戰列艦上重型火炮的猛烈轟炸,如果兩軍面對面,美軍顧及誤傷步兵則會大量減少重型炮火增援。日軍還有拼一把搏一下的機會,

事實也印證了日軍指揮官的想法。而且別忘了日軍當時明知不敵還要死守孤島的原因是殺傷美軍拖住美軍,盡可能地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這樣留一個缺口讓美軍慢慢爬,慢慢地添油反倒有利於日軍。反正一個攀爬網一次也上不去重型火炮和大規模兵團。

再加上美軍全天候立體化多方位的密集火力正伺候著攀爬網,日軍也沒必要去自殺式破壞攀爬網,

網的成本很低,大不了美軍在弄一個好了。

所以綜上所述,日軍沒必要毀壞美軍的攀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