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本大秦帝國廢棄的都城,143年後被劉邦撿到變成大漢第一首都

我們都知道,咸陽是秦國最後的都城,而長安卻是西漢的都城,
這裡面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在咸陽之前,秦國在另外一個地方建都,後來因遷都廢棄了這個地方,143年後被劉邦“撿到”,在這裡建都立業,成為大漢第一首都,呆了足足7年時間,才遷都至長安。

這裡就是櫟陽。

西元前384年,秦孝公的老爹秦獻公即位後,
為了收復河西之地,在前383年修築了櫟陽城,並將秦國的國都遷到櫟陽,從此一直到秦孝公即位後的前13年,這裡就是大秦的統治中心。

後來因奪取河西戰爭的勝利,既定目標達成,為了方便向關東地區發展,西元前350年,秦國修築咸陽城,並於次年遷都至此,
櫟陽被“廢棄”。

終大秦帝國時代,櫟陽雖然被廢棄,但秦王的行宮仍然保存,櫟陽地處通往關東地區的要道,商貿活動很多,再加上其地處渭河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更是在鄭國渠開挖後,周邊盡是沃野。此外,櫟陽制陶業和冶制業十分發達,它是大秦有名的軍工基地,
擁有很多大型的冶鐵設施。

即便是經過秦末農民戰爭,這裡仍然是一處位置十分優越的地方,秦國廢棄櫟陽143年後,劉邦用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進軍關中地區,在櫟陽建都,正式拉開楚漢戰爭的序幕,直到西元前200年才將國都遷往長安。

自秦漢以來,櫟陽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一個富饒的好地方,世事滄桑,由於氣候變化和鄭國渠、白渠的廢棄,再加上行政區劃不斷地變更,到清朝初年,這裡已沒有什麼明顯的遺址標誌,以致於人們把今臨潼的櫟陽鎮誤認為秦漢時期的櫟陽,
其實真實的位置卻在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村與古城屯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