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吳奇隆邊演邊贊《一粒紅塵》:從製作的角度看我也服

如今,越來越多的演員選擇轉型參與制作,吳奇隆也在出道後的第十五個年頭投身製作領域。相較于“演員”吳奇隆這一身份,做過多部電視劇投資的金牌“製作人”吳奇隆似乎更有話語權,

深諳市場的需求和商業運作,製片之路走得風生水起。

都市時尚後青春大劇《一粒紅塵》中,吳奇隆飾演的齊唐,是“塵世”珠寶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每天潛心打磨各種珠寶首飾工藝。他與穎兒飾演的葉昭覺因一場意外相識,故事圍繞著兩人的職場境遇展開。

近日 ,片方發佈了一款“遙寄塵心”版海報,劇中的關鍵主線寶石“紅塵”首次曝光,璀璨閃耀。同步公開的還有一組吳奇隆和穎兒的最新劇照,吳奇隆展現專業設計師范兒,他也首度以製作人的身份道出了對《一粒紅塵》的見解。

“片中人”到製片人,拍戲不忘觀察製作團隊

吳奇隆18歲進入演藝圈,經歷了從歌手到演員,再到製作人的兩次轉型。二十多年的演員經驗和在製作人道路上的摸索,

逐漸讓吳奇隆看到了二者的矛盾之處,“演員永遠希望製作方面能更好一些,但當了製作人才明白你只能在規定範圍內做最好的打算。”

《一粒紅塵》聚焦彩寶行業,刻畫了年輕一代拼搏奮鬥的“後青春”氣質。劇中,吳奇隆扮演一名天賦異稟的天才設計師齊唐,與穎兒、葉祖新、任言愷、米露、楊洋、徐開騁攜手出演。拍攝期間,吳奇隆一邊揣摩自己的角色,

一邊暗自觀察整個製作團隊,“我會看他們的工作狀態和對這個戲的理解,以及對整個製作上的要求。”吳奇隆十分欣賞《一粒紅塵》劇組對資源的合理配置,贊其基礎打得好:“現在大部分的劇在前期籌備階段都過於倉促,但我在拍這個戲的時候,能感覺到製作方前期做了非常多的準備工作,美術、道具和內容方面都很專業。”他透露劇組對每一個場景、甚至群演都有近乎嚴苛的要求,
力求在片中顯得自然、不突兀,而且“場場如此”,這些細節讓他印象深刻。

身為製作人的吳奇隆一直不忘尋覓優秀導演,《一粒紅塵》的導演宋洋很符合他心中好導演的標準。“宋洋導演頭腦很清楚,會精准拍到他想要拍到的東西,提前做好功課,

不浪費大家時間,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工作態度。”而同為演員,他對演員的判斷也十分精准,只要看一場戲就知道對方“能不能演”。《一粒紅塵》中,他與穎兒有大量對手戲,對這個大大咧咧的女孩評價很高:“她的個性很可愛,雖然平時感覺有一些小迷糊,一旦正式開拍時就切換自如,是一個很專業的演員。”

“IP是個好東西,但你要懂它”

這兩年,影視行業洶湧的IP熱潮中,紅利被過度透支。經歷過這一段狂熱,從業者對IP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競相追逐,到逐漸冷靜。拍過多部IP大劇的吳奇隆深諳利弊,呼籲業界要清醒對待,他認為並非知名度高的IP就是好IP,也不是所有IP都適合被改編成影視劇。“IP是好東西,但真的要去瞭解它,要懂它。”吳奇隆指出,現在很多製作團隊只是把IP握在手裡,沒有思考要怎麼做,比如古裝IP找了時裝導演拍,就顯得不倫不類,“我希望大家認真看待IP,而不是一窩蜂地搶,要合理去選擇。”

《一粒紅塵》同樣是IP大劇,但製作方的謹慎和用心得到了吳奇隆的肯定。從劇本內容創作開始,製作方就對其進行了符合整體調性、背景的合理改編,並請來曾指導了多部精品時裝劇的宋洋擔綱導演。吳奇隆強調,IP轉化為影視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注重整體性:“從編劇到導演,包括美術、造型,還有每個人物的設定,都應該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每個地方都不減分,才能把原著的元素完整呈現出來。”《一粒紅塵》劇組在籌備期就著力彌補行業短板,力求所有工作人員都對珠寶行業有所瞭解,道具也可謂精益求精,不在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

預判國劇年輕走向,二次元、科幻或將風靡

積累了多年經驗,吳奇隆也總結出自己作為製作人的幾大原則——首先內容要好、品質要高,至少在根基上要做得比較飽滿。就好比《一粒紅塵》的順利拍攝,很大程度上倚賴於籌備期的充分準備。其次,對未來市場要有一個大致評估。“你得預判同期會有多少同類的戲,然後再預估自己的等級和量級。”一部劇從籌備到拍攝、後期,直到最終上線,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在一開始就為劇集判斷好市場走向,是一個製作人的基本功力。《一粒紅塵》抓准了都市行業劇的年輕受眾群體,更加貼合市場期待。而在類型選擇上,吳奇隆則表示自己沒有特別偏好,反而更關心觀眾要看什麼。“其實拍戲的流程我已經瞭解的比較全面,也相對容易,重點是如何找到大家想要的,這個比較難。”

面對國劇未來走向,吳奇隆認為“年輕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由於受眾群體越來越年輕化,要迎合市場需求,不僅得抓准類型、內容上的年輕化更為重要。吳奇隆大膽預測了未來市場的方向:“我相信會有更多適合年輕人的題材出現,比如貼近二次元的,還有科幻題材的。”

“IP是個好東西,但你要懂它”

這兩年,影視行業洶湧的IP熱潮中,紅利被過度透支。經歷過這一段狂熱,從業者對IP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競相追逐,到逐漸冷靜。拍過多部IP大劇的吳奇隆深諳利弊,呼籲業界要清醒對待,他認為並非知名度高的IP就是好IP,也不是所有IP都適合被改編成影視劇。“IP是好東西,但真的要去瞭解它,要懂它。”吳奇隆指出,現在很多製作團隊只是把IP握在手裡,沒有思考要怎麼做,比如古裝IP找了時裝導演拍,就顯得不倫不類,“我希望大家認真看待IP,而不是一窩蜂地搶,要合理去選擇。”

《一粒紅塵》同樣是IP大劇,但製作方的謹慎和用心得到了吳奇隆的肯定。從劇本內容創作開始,製作方就對其進行了符合整體調性、背景的合理改編,並請來曾指導了多部精品時裝劇的宋洋擔綱導演。吳奇隆強調,IP轉化為影視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注重整體性:“從編劇到導演,包括美術、造型,還有每個人物的設定,都應該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每個地方都不減分,才能把原著的元素完整呈現出來。”《一粒紅塵》劇組在籌備期就著力彌補行業短板,力求所有工作人員都對珠寶行業有所瞭解,道具也可謂精益求精,不在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

預判國劇年輕走向,二次元、科幻或將風靡

積累了多年經驗,吳奇隆也總結出自己作為製作人的幾大原則——首先內容要好、品質要高,至少在根基上要做得比較飽滿。就好比《一粒紅塵》的順利拍攝,很大程度上倚賴於籌備期的充分準備。其次,對未來市場要有一個大致評估。“你得預判同期會有多少同類的戲,然後再預估自己的等級和量級。”一部劇從籌備到拍攝、後期,直到最終上線,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在一開始就為劇集判斷好市場走向,是一個製作人的基本功力。《一粒紅塵》抓准了都市行業劇的年輕受眾群體,更加貼合市場期待。而在類型選擇上,吳奇隆則表示自己沒有特別偏好,反而更關心觀眾要看什麼。“其實拍戲的流程我已經瞭解的比較全面,也相對容易,重點是如何找到大家想要的,這個比較難。”

面對國劇未來走向,吳奇隆認為“年輕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由於受眾群體越來越年輕化,要迎合市場需求,不僅得抓准類型、內容上的年輕化更為重要。吳奇隆大膽預測了未來市場的方向:“我相信會有更多適合年輕人的題材出現,比如貼近二次元的,還有科幻題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