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吃貨都喜歡去西安 西安美食街吃貨的天堂

西安是西部旅遊名城,也是著名的美食與小吃之城,在這裡可以盡情地享用三秦美食。西安具有濃郁的西北風情,各種當地小吃多到數不過來。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岐山面、餃子宴,

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吃。

肉夾饃

肉夾饃可是陝西的著名小吃,不僅味道好,而且一個就能吃到飽。樊記臘汁肉夾饃可以算是西安臘汁肉夾饃的代表了!肉是用臘汁肉,極為酥爛,滋味鮮長,肥肉不膩口,瘦肉不柴不油。湯汁用熬制的老湯。

夾肉用的饃必須是特製白吉饃才正宗,這種饃口感極酥,味道綿香。要是在剛出爐的白吉饃中夾入少量的臘汁肉,絕對是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啊!

牛羊肉泡饃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非常出名,是當地的著名小吃,歷史悠久,古時候被稱為“羊羹”,是一種難得的滋補佳品。

風味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食後再飲一小碗高湯,更覺余香滿口,回味悠長。在回民街上大大小小有好多家泡饃店。

涼皮

陝西涼皮多使用小麥麵粉製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澱粉製作的。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

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主要有: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面皮、岐山擀面皮、麵筋涼皮等。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于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西安戶縣的秦鎮米皮尤為著名,來西安旅遊是一定要品嘗一下的。

臊子面

陝西關中地區自古就有周人斬龍和麵而食的傳說,而後將龍肉以豬肉代替,就是今天著名的臊子面了。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而一碗臊子面,臊子湯才是它的靈魂!精瘦肉、蘿蔔、豆腐、雞蛋、青菜切丁,

輔以酸辣風味佐料,可謂“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

biangbiang面

陝西關中素來以麵食的多種多樣而著稱,麵食樣式繁多,有旗花面、扯面、拉麵、棍棍面、麻什等。更有一種面,因為在扯面時敲擊案板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面寬且長,就像古時候人系在身上的褲帶一樣,故又名“褲帶面”。後來有人專門造了一個biang字,並編了個順口溜來方便記憶:“一點沖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開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低,月字旁;定個鉤鉤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葫蘆頭

葫蘆頭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象葫蘆,所以叫葫蘆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葫蘆頭已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豬肉類葫蘆頭在用料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讓湯味更加濃醇,品質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葫蘆頭泡饃,頓時猶如冬日裡曬到暖洋洋的太陽一般,暖入心脾。

肉丸胡辣湯

一碗肉丸胡辣東加一碟油饃頭可以說的上是每個西安人腦海中最經典的早餐了。肉丸胡辣湯一般是由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 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芹菜等蔬菜組成的。一般做法是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吃前也別忘記澆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豔豔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油潑面

油潑面是陝西特色麵食,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番茄雞蛋等搭配食用。

灌湯包

西安灌湯包,顧名思義包子裡面有湯。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面皮次次之。包子趁熱吃,但也不可太過心急。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裡溢出的湯汁不是會燙著舌頭。南有金陵灌湯包,北有西安灌湯包。

西安烤肉

最能代表西安人不拘小節的豪爽性格的食物,應該要數西安夜市的烤肉了。新鮮的肉配上品質好的孜然、辣子,木炭火烤,足矣。西安夜市的烤羊肉和烤腰子都是大塊的,還有除了西安之外的其他地方很少見的烤豬蹄、烤牛肚、烤包子等,都可以在西安夜市吃到。夜晚和同伴在街頭巷尾找上一家不錯的烤肉店,喝酒吃肉,暢談人生,分享旅行的快樂,是另一番悠然自得的情懷,一定會讓你加深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西安有名的美食街大全

順城巷——最文藝最精緻的美食街

四四方方一座城,老西安的情懷和調調都在這寧靜的順城巷裡了。青磚鋪路,出門見城牆,沒有了車馬的喧囂,連冬日裡的太陽都顯得格外閒適。這裡的餐館們也格外的精緻,家常菜、涮鍋、燒烤、日韓西餐、酒吧咖啡,薇酌飲、老牆根涮羊肉、陶醉、深夜食堂、城市小調、淡泊炙,粗略算了下有不下50家餐飲店鋪在此安靜的聚集,也共同組成了這最有文藝氣質的美食街。

建國路——老牌神級美食街

或許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建國路,但是他們一定沒有這樣的風景。他們的建國路一定沒有蠔太郎,擠在建國路二巷的小小店面,愣是將分店開到了全城的東西南北;他們的建國路也沒有讓人魂牽夢縈的玄風橋紅油米線、肉丁胡辣湯,被各大美食節目推薦過無數次的傳說中的蒼蠅館;他們的建國路一定沒有開了十幾二十年的眼睛張大塊牛肉麵,沒有安平香辣魚檔,沒有人人居和漢城燒烤。學校、企事業單位、博物館、居民區交雜著,它是最有生活氣息的老牌美食街。

東新街——西安夜市界頭把交椅

這是一條屬於夜晚的街道,白天的時候家家閉戶,夜晚則燈火通明。它是西安最早讓夜市大排檔攤子走進店鋪的街道,也因為如此讓諸多美味不僅沒有消失在歷史中,反而有名氣越來越大之勢。東新街夜市三寶,燴菜包子童子雞,老陳家燴菜+鄭家包子+王家童子雞一定是來這裡的標配。除此之外,老白家的炒蝦尾,平軍的板筋,郭老大烤肉,各式各樣的烤肉炒菜也佔據了半壁江山,新開的食上東新街裡轟炸大魷魚、土豆片夾饃、蝦餅,各種小吃品牌強力襲來。

建西街——建國路+東新街

白天裡的建西街頗有幾分建國路的風格,各種家常的、特色的食肆酒樓琳琅滿目,關中老碗、上海阿拉煲、苗家酸湯魚、普素茶房,光老派火鍋就有四五家,小吃店比如涮涮、腸粉、刀削麵、肉夾饃……夜色降臨,這裡又是另外一片風景,著名的建西街夜市開始了,塘壩魚大排檔、陳記砂鍋米線、李記麻辣燙,這可不是另一個東新街的樣子麼。

更有一種面,因為在扯面時敲擊案板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面寬且長,就像古時候人系在身上的褲帶一樣,故又名“褲帶面”。後來有人專門造了一個biang字,並編了個順口溜來方便記憶:“一點沖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開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低,月字旁;定個鉤鉤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葫蘆頭

葫蘆頭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象葫蘆,所以叫葫蘆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葫蘆頭已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豬肉類葫蘆頭在用料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讓湯味更加濃醇,品質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葫蘆頭泡饃,頓時猶如冬日裡曬到暖洋洋的太陽一般,暖入心脾。

肉丸胡辣湯

一碗肉丸胡辣東加一碟油饃頭可以說的上是每個西安人腦海中最經典的早餐了。肉丸胡辣湯一般是由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 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芹菜等蔬菜組成的。一般做法是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吃前也別忘記澆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豔豔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油潑面

油潑面是陝西特色麵食,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番茄雞蛋等搭配食用。

灌湯包

西安灌湯包,顧名思義包子裡面有湯。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面皮次次之。包子趁熱吃,但也不可太過心急。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裡溢出的湯汁不是會燙著舌頭。南有金陵灌湯包,北有西安灌湯包。

西安烤肉

最能代表西安人不拘小節的豪爽性格的食物,應該要數西安夜市的烤肉了。新鮮的肉配上品質好的孜然、辣子,木炭火烤,足矣。西安夜市的烤羊肉和烤腰子都是大塊的,還有除了西安之外的其他地方很少見的烤豬蹄、烤牛肚、烤包子等,都可以在西安夜市吃到。夜晚和同伴在街頭巷尾找上一家不錯的烤肉店,喝酒吃肉,暢談人生,分享旅行的快樂,是另一番悠然自得的情懷,一定會讓你加深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西安有名的美食街大全

順城巷——最文藝最精緻的美食街

四四方方一座城,老西安的情懷和調調都在這寧靜的順城巷裡了。青磚鋪路,出門見城牆,沒有了車馬的喧囂,連冬日裡的太陽都顯得格外閒適。這裡的餐館們也格外的精緻,家常菜、涮鍋、燒烤、日韓西餐、酒吧咖啡,薇酌飲、老牆根涮羊肉、陶醉、深夜食堂、城市小調、淡泊炙,粗略算了下有不下50家餐飲店鋪在此安靜的聚集,也共同組成了這最有文藝氣質的美食街。

建國路——老牌神級美食街

或許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建國路,但是他們一定沒有這樣的風景。他們的建國路一定沒有蠔太郎,擠在建國路二巷的小小店面,愣是將分店開到了全城的東西南北;他們的建國路也沒有讓人魂牽夢縈的玄風橋紅油米線、肉丁胡辣湯,被各大美食節目推薦過無數次的傳說中的蒼蠅館;他們的建國路一定沒有開了十幾二十年的眼睛張大塊牛肉麵,沒有安平香辣魚檔,沒有人人居和漢城燒烤。學校、企事業單位、博物館、居民區交雜著,它是最有生活氣息的老牌美食街。

東新街——西安夜市界頭把交椅

這是一條屬於夜晚的街道,白天的時候家家閉戶,夜晚則燈火通明。它是西安最早讓夜市大排檔攤子走進店鋪的街道,也因為如此讓諸多美味不僅沒有消失在歷史中,反而有名氣越來越大之勢。東新街夜市三寶,燴菜包子童子雞,老陳家燴菜+鄭家包子+王家童子雞一定是來這裡的標配。除此之外,老白家的炒蝦尾,平軍的板筋,郭老大烤肉,各式各樣的烤肉炒菜也佔據了半壁江山,新開的食上東新街裡轟炸大魷魚、土豆片夾饃、蝦餅,各種小吃品牌強力襲來。

建西街——建國路+東新街

白天裡的建西街頗有幾分建國路的風格,各種家常的、特色的食肆酒樓琳琅滿目,關中老碗、上海阿拉煲、苗家酸湯魚、普素茶房,光老派火鍋就有四五家,小吃店比如涮涮、腸粉、刀削麵、肉夾饃……夜色降臨,這裡又是另外一片風景,著名的建西街夜市開始了,塘壩魚大排檔、陳記砂鍋米線、李記麻辣燙,這可不是另一個東新街的樣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