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特幣暴漲,就這樣錯失了幾個億?

今天大家都說一句話:“臥槽,比特幣暴漲,八年漲了273萬倍。”

心塞塞,兩年前想投資比特幣,當時聽專家說這沒有價值,長期下去肯定會被淘汰,可是現在年年暴漲,如果八年前花億美元買了1300枚比特幣,

那現在豈不是暴富了,感覺錯失幾個億。

從5月12日開始,一款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在短短幾天內,已造成全球範圍的安全事件。

病毒席捲全球150多個國家,超過20萬家機構受到影響,在中國加油站、學校等多個系統受到波及,29000多個IP被感染。病毒仍在不斷進行變種。

話說,這病毒都已經持續十來天了,還是沒能搞定。

當然啦,好在有安全人員迅速救火,試圖止住蔓延的趨勢。這種勒索病毒需要交贖金才能解鎖檔,而贖金通常是以比特幣的形式支付。病毒事件還沒平息,迪士尼又傳出消息,駭客突破了迪士尼內部網路盜取了《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的樣片,同樣要求迪士尼支付巨額比特幣作為贖金,否則將逐步放出電影片段。

在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重審比特幣ETF的關頭意外迭起,讓人不禁擔憂起之後比特幣的走向。

為何比特幣受駭客“厚愛”?

首先,比特幣有一定的匿名性,便於駭客隱藏身份;其次,它流通性強,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全球範圍收款,就像美元通常受綁匪偏愛;同時比特幣還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讓駭客通過程式自動處理贖金。曾經有人擔心“比特幣交易平臺會淪為毒☆禁☆品交易、洗錢和其他不法活動的溫床”。

此外,可以看到近一年比特幣長勢喜人,中國比特幣價格在今年5月22日截稿時最高漲到14180元一枚,一年漲幅達到300%。比特幣市場走高原因多種,由於日元交易主宰比特幣市場,日本認可比特幣支付方式帶動其價格上漲,

亦或是比特幣的擴容問題有了進展等,還有一點便是此次重審給比特幣是否能有證券屬性的可延展性,以及能否得到主權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認可帶來了希望。

國內比特幣上漲一個方面是國際市場走向,國內外差價導致一些需求持續存在,補漲要求逐步釋放;另一個原因是,自從央行加強監管監管使比特幣需求遭到了抑制,但國內場外市場逐步得到發展,場外交易越來越活躍,

需求再次開始釋放。

高風險的投資產品

不過比特幣作為投資產品風險很大,

一是比特幣交易市場沒有漲停、跌停機制,7x24小時的全球交易,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它對美元的匯率在2013年11月就曾超過1:1000,然而到2015年1月曾大跌至1:200,而且國內沒有比特幣基金等概念支撐,沖高回落風險較大。這次的病毒事件也讓比特幣出現了最高超過10%的回撤。

二是比特幣的安全與監管問題,比特幣的匿名性容易成為販毒、洗錢等不法活動的工具,之前就曾爆發“絲綢之路”洗錢案,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風險發出警告,包括成本不明、匯率波動、易受駭客和垃圾郵件攻擊等,虛擬貨幣帳戶不設政府存款保險,一旦出了問題,沒有相關部門會出手相助。這次的病毒爆發同樣也可能引發監管協調訴,並間接影響比特幣的穩定性,例如今年1、2月份的監管政策就曾讓比特幣大跌。

淘汰還是發展?

短期來看,病毒對比特幣影響較小,在短暫幾日的下跌後,比特幣再次走高並不斷突破高位,但從長遠看,也許會成為數位貨幣改革的一次轉折。

當今年三月SEC否決上市申請後價格一度跌到了6151元人民幣,然而這次病毒事件爆發後,縱使SEC不斷推遲結果發佈,且65%的投資者認為重審不會通過,但比特幣的價格還是一路沖高。許多人認為,上市路的絆腳石就是監管問題,這次SEC重審並不是打算改變態度,而是想推動整個市場的監管力度。不過可以想到的是,當落實了監管後,比特幣就將面對被淘汰或是認可,有日本的前例在先,而且比特幣從幾分錢到如今的一萬多塊一枚,可以看出市場是接受的。甚至有人認為,儘管ETF確實會為比特幣帶來大量的資金、銀行、機構投資者以及幣價的抬高,但也有可能導致部分投資者放棄直接購買比特幣,反而直接將錢投入ETF中去,這樣ETF通過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中心化。所以不管判決結果是什麼,比特幣都會持續發展下去。

坐等時機的新三板比特幣

當下比特幣的尷尬地位還是很難IPO的,所以2016年以來,有3家比特幣公司創始人,成為新三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這三家新三板公司分別是財貓網路、賽億智慧、華證聯。2016年“火幣網”創始人李林持有的般固科技(財貓網路曾用名)股份比例從14.32%一路增持到56.72%,成為財貓網路實際控制人;元寶幣的創始人鄧迪也在以同樣的方式“借殼”新三板,以持有公司55.56%的股份成為賽億智慧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2017年1月華證聯正式發佈公告,國內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 創始人徐明星已經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至此火幣網、元寶幣還有OKCoin終於齊聚新三板,但是除了元寶幣的鄧迪直接將自己持有的元寶幣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第三者,堵上比特幣的大門之外,其餘兩家公司都在觀察監管風向,等待時機,在是否注入比特幣這個問題上,他們都是謹慎的。

自央行入場檢查後,來自中國境內的交易量直線下降。目前,央行也在緊鑼密鼓推進比特幣的管理:一是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辦法,二是關於比特幣平臺反洗錢的規範,管理辦法或於6月出臺。然而一切只是剛剛開始,假如比特幣的地位得到了國家認可並伴隨著越發完善的監管政策出臺,那兩家公司會率先搭上第一班順風車,公司市值也將水漲船高;然而一旦比特幣受到政策淘汰,比特幣業務也將無法順利注入殼公司,那投資人的退出問題和殼公司何去何從的問題也同樣引人思考。

股金寶---新三板的價值發現者!

比特幣的匿名性容易成為販毒、洗錢等不法活動的工具,之前就曾爆發“絲綢之路”洗錢案,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風險發出警告,包括成本不明、匯率波動、易受駭客和垃圾郵件攻擊等,虛擬貨幣帳戶不設政府存款保險,一旦出了問題,沒有相關部門會出手相助。這次的病毒爆發同樣也可能引發監管協調訴,並間接影響比特幣的穩定性,例如今年1、2月份的監管政策就曾讓比特幣大跌。

淘汰還是發展?

短期來看,病毒對比特幣影響較小,在短暫幾日的下跌後,比特幣再次走高並不斷突破高位,但從長遠看,也許會成為數位貨幣改革的一次轉折。

當今年三月SEC否決上市申請後價格一度跌到了6151元人民幣,然而這次病毒事件爆發後,縱使SEC不斷推遲結果發佈,且65%的投資者認為重審不會通過,但比特幣的價格還是一路沖高。許多人認為,上市路的絆腳石就是監管問題,這次SEC重審並不是打算改變態度,而是想推動整個市場的監管力度。不過可以想到的是,當落實了監管後,比特幣就將面對被淘汰或是認可,有日本的前例在先,而且比特幣從幾分錢到如今的一萬多塊一枚,可以看出市場是接受的。甚至有人認為,儘管ETF確實會為比特幣帶來大量的資金、銀行、機構投資者以及幣價的抬高,但也有可能導致部分投資者放棄直接購買比特幣,反而直接將錢投入ETF中去,這樣ETF通過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中心化。所以不管判決結果是什麼,比特幣都會持續發展下去。

坐等時機的新三板比特幣

當下比特幣的尷尬地位還是很難IPO的,所以2016年以來,有3家比特幣公司創始人,成為新三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這三家新三板公司分別是財貓網路、賽億智慧、華證聯。2016年“火幣網”創始人李林持有的般固科技(財貓網路曾用名)股份比例從14.32%一路增持到56.72%,成為財貓網路實際控制人;元寶幣的創始人鄧迪也在以同樣的方式“借殼”新三板,以持有公司55.56%的股份成為賽億智慧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2017年1月華證聯正式發佈公告,國內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 創始人徐明星已經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至此火幣網、元寶幣還有OKCoin終於齊聚新三板,但是除了元寶幣的鄧迪直接將自己持有的元寶幣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第三者,堵上比特幣的大門之外,其餘兩家公司都在觀察監管風向,等待時機,在是否注入比特幣這個問題上,他們都是謹慎的。

自央行入場檢查後,來自中國境內的交易量直線下降。目前,央行也在緊鑼密鼓推進比特幣的管理:一是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辦法,二是關於比特幣平臺反洗錢的規範,管理辦法或於6月出臺。然而一切只是剛剛開始,假如比特幣的地位得到了國家認可並伴隨著越發完善的監管政策出臺,那兩家公司會率先搭上第一班順風車,公司市值也將水漲船高;然而一旦比特幣受到政策淘汰,比特幣業務也將無法順利注入殼公司,那投資人的退出問題和殼公司何去何從的問題也同樣引人思考。

股金寶---新三板的價值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