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熊孩子”,家長選擇懲罰,結果令人意想不到

文/浪子燕青

小時候的你,被家長用什麼樣的方法懲罰過了?

打罵、面壁、罰站、罰幹家務活、關小黑屋、坐冷板凳、罰抄書、語言威脅、罰不准吃飯……

從小到大,多少程度上都被家長或者老師懲罰過吧?當時被懲罰的感受或決定你還記得嗎?

如今,我們長大為人父為人母,竟也不知不覺用懲罰的方式管教我們的孩子,因為懲罰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的血液。

為什麼我們要懲罰孩子?

先講個例子吧:

媽媽在廚房忙活了半天,終於把豐盛的午飯準備好端上桌了。

五歲多的兒子拿起筷子對著鍋碗瓢盆一陣東敲西打,媽媽看見了連忙叫停:“不要敲了,快點吃飯!”兒子依然再敲,媽媽再次叫停,但兒子還在繼續敲打,此時媽媽生氣了,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筷子,凶巴巴地說:“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聽,非要我教訓你!走,到那邊的牆角站著反省,不許吃午飯!”兒子不幹,大哭大鬧起來。媽媽更惱火了,揚起雞毛撣子對著問兒子:“還有臉哭?馬上給我閉嘴,
看來不抽你幾下你都不知道規矩。”兒子趕緊逃到牆角上面壁思過去了……

上面例子中類似的生活場景是不是經常可以看到?這個媽媽為什麼要懲罰兒子?理由無非以下四個:

1、為了贏得孩子的合作

例子中的媽媽一叫開飯,希望孩子能馬上乖乖地吃飯。

2、為了樹立家長的威信

媽媽心想:我都提醒你兩次了,你就是不聽,居然敢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不抽你幾下都把我當紙老虎了。

3、為了讓孩子知錯就改,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媽媽認為:如果孩子錯了,我不懲罰他,他怎麼能做到知錯就改呢?我也是為了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媽媽覺得吃飯該有吃飯的樣子,進餐習慣也很重要。

4、為了掩飾家長的挫敗感

媽媽三番四次提醒孩子,孩子就是不聽,媽媽當時的感受一定很沮喪,很有挫敗感,為了掩飾這種感受,她選擇了憤怒,

選擇了懲罰孩子。

看,四大理由,多麼冠冕堂皇!我們從小就聽說過“不打不成器、棒子底下出孝子”等育兒聖言,很多家長至今還信奉著懲罰這種育兒經。

是的,表面上,面對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懲罰是簡單粗暴有效的。但家長們有沒有靜下來思考過長期懲罰孩子,

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我們養育孩子,需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要看到長遠目標才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新時代的家長已經開始熱充於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原因有三:

1、懲罰並不能使孩子真正意識到犯錯,反而令孩子認為受罰能抵消錯誤,就會心安理得地重複錯誤。受到的懲罰越重,越可能減輕孩子的內疚感。

2、模仿是孩子的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家長的懲罰行為會被孩子效仿,“拳頭底下出真理”可能會改變孩子的認知——做人可以恃強淩弱。

3、家長經常懲罰孩子,會導致親子關係差。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切育兒技巧也只能紙上談兵。

所以,面對熊孩子,千萬不要簡單地懲罰了事。懲罰孩子,既傷害親子關係又不能給到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真是得不償失!我相信聰明的家長以後都不會輕易懲罰孩子了。

那麼,除了懲罰,還有其他的育兒良方嗎?當然有,比如正面管教裡的“糾正之前先連接”、“鼓勵”、“錯為目的表”、“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等育兒工具都是非常科學落地長期有效的。

想進一步瞭解如何積極正向養育孩子,那就上拉回文章頂部右上角點“關注”,第一時間查看向日葵媽媽的育兒原創分享。

又或許,下麵這本書會幫到你,點擊“購買”把它帶回家吧!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 家教書籍 家庭教育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兒童幼稚教育心理學方法 孩子不聽話怎麼管 ¥24.8 購買

家長的懲罰行為會被孩子效仿,“拳頭底下出真理”可能會改變孩子的認知——做人可以恃強淩弱。

3、家長經常懲罰孩子,會導致親子關係差。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切育兒技巧也只能紙上談兵。

所以,面對熊孩子,千萬不要簡單地懲罰了事。懲罰孩子,既傷害親子關係又不能給到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真是得不償失!我相信聰明的家長以後都不會輕易懲罰孩子了。

那麼,除了懲罰,還有其他的育兒良方嗎?當然有,比如正面管教裡的“糾正之前先連接”、“鼓勵”、“錯為目的表”、“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等育兒工具都是非常科學落地長期有效的。

想進一步瞭解如何積極正向養育孩子,那就上拉回文章頂部右上角點“關注”,第一時間查看向日葵媽媽的育兒原創分享。

又或許,下麵這本書會幫到你,點擊“購買”把它帶回家吧!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 家教書籍 家庭教育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兒童幼稚教育心理學方法 孩子不聽話怎麼管 ¥24.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