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勤單程2個小時的工作,值得堅持嗎?

最近又被《睡在天津的北京上班族:高鐵時刻表裡的人生》刷屏了,看著文中主人公那張標準的時刻表,也不由得想起我那痛苦的通勤經歷。雖然我不用趕火車去上班,但我每天的單程通勤時間差不多也接近2個小時。

而且我上班的時間比文中的9點還要早1個小時,這意味著我每天早上8點就到了公司。

記得我剛到這家公司上班時,還是冬天,過家門口的公車都沒有這麼早發車的,只能打車到班車發車點。每天的交通費就是不小的一筆。

好在後來夏季公車時間調整,提前一點發車,坐第一班公車有機會能趕上班車。記得當時為了找到最優路線,我試過多種換乘方案,包括摩拜騎行5分鐘,換乘2次公交,或者摩拜騎行25分鐘,再換乘1次公交。因為公車的時間不可控,有時候沒趕上這條線路,必須馬上用別的換乘方案。每天早上在公車站,我都焦急地打開智能公交APP,查看各路公交到站時間,然後快速決定乘坐哪條線路。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覺得技術是個好東西,有了共用單車、有了公交到站查詢的APP,時間都是可預測的。像共用單車在我們這個城市出現也不過才3、4個月,我都無法想像,如果沒有它,我這份工作是否還能堅持。因為從我家社區出門到公車站走路需要15分鐘,而騎車只要5分鐘。

剛開始,這麼長的通勤時間,再加上新環境的適應以及對工作前景的不明朗,我每天都很痛苦。坐在公車,一路哭著去上班,晚上再一路哭著回去。每天都在想,明天就去提離職,到了第二天早上,再給自己做心理建設,給自己打雞血,要不再堅持一段時間。一天又一天,就這樣堅持下來。直到後來,才發現公司裡比我住的遠的人多了去了,

而且都是堅持了好長時間了。甚至有的人是直接住公司宿舍,一周才回家和家人團聚一次,而我至少每天還能回家,還能陪孩子讀一會繪本。

以前我是一個對睡眠時間要求很高的人,沒睡好,第二天肯定會狀態不好,而且對睡眠環境很挑剔,在外面肯定是睡不著的。

而現在每天5點多早起,睡眠肯定不夠,從剛開始持續一整天的疲憊不堪調整到現在一坐上公車和班車就開始睡得昏天暗地,中午即便只有10分鐘,我也能眯上一會。這樣我能快速地恢復精神狀態。

現在我已經不再糾結通勤時間問題,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堅持,應該主要看工作本身的價值,只要對自己職業成長有價值,再困難也得咬牙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