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評價:最好的老師,最親的“爸爸”?

學生眼中的“好朋友”“鐵大哥”

李樹斌是北京農大附中新疆班辦公室主任,

也是一名體育老師。與其魁梧、健碩的外形相比,他的內心卻是格外溫柔、體貼,“先做父母、後做教師”是李樹斌十年內高班工作一直堅持的理念。

內高班的孩子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為了讓他們在北京也感到家一般的溫暖,

李樹斌每天都像父母一樣陪伴在孩子們的身邊。週末學生外出購物時,李樹斌始終陪伴他們身邊,確保一個都不少;學生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李樹斌始終陪伴在他們身邊,既當嚮導又當攝影師;學生生病住院時,李樹斌始終陪伴在他們身邊,讓孩子們感到安心、讓家長感到放心;每年暑期到新疆接送學生,李樹斌始終陪伴在他們身邊,與孩子們在火車上留下一路笑聲和歡樂聲。
學校承擔內高班辦學任務十年來,李樹斌有九個春節是與孩子們一起度過的。“雖然沒能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但與孩子們一起看春晚、做年夜飯,尤其是看到孩子們簇擁在我身邊露出快樂的笑容時,我的心裡裝滿了幸福和成就感。”李樹斌這樣說道。

2015年3月,李樹斌不小心在教學時將右腳韌帶拉斷,手術後醫生叮囑他在家休養半年。可一想到5月中旬內高班高三學生要填報高考志願,李樹斌就呆不住了,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孩子們最需要他。儘管家住六樓,但李樹斌堅持拄著雙拐,在妻子的陪伴下爬上爬下,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挨個輔導學生,一直到高考報名結束。

愛運動是男孩子的天性。

作為體育老師,李樹斌總是利用課上課下的機會走進學生當中,和他們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一起聊天、一起說笑,瞭解孩子們的愛好、家庭情況,慢慢走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學校,李樹斌總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經常是十幾個學生,在放學之後圍著他,有的是找他談心,有的是找他分享進步的快樂。因為,在孩子們眼中,李樹斌就是他們的父親、老師和朋友。

每年暑期,

李樹斌都主動申請到新疆接送學生並進行家訪。這些年,他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每一個孩子的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他一點一滴介紹孩子們在內地的變化與成長,當看到家長們開心的笑容和感激的眼神時,李樹斌認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 ◆ ◆

“謝謝您,吉爸爸!”

“老師,您知道嗎?初中時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考上內高班,可是來到內高班新生培訓點時,一離開家和父母,我一時很難適應,甚至打起了退堂鼓。這時候,是您來到我們身邊,是您親切和藹的笑容,一下子就讓我們安心了;是您陪著我們乘坐七八十小時的火車,那可是綠皮車,可你依然笑容滿面,帶給我們安慰與快樂。謝謝您,老師!謝謝您,吉爸爸!”

這是一個內高班學生到校後首次作文中的深情告白。在上海市崇明中學新疆部主任吉群瑛的辦公桌上有一本新疆地圖,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生的名字,也標識著每一個孩子的家鄉位置。每當家長給他電話時,他總能熟練地說出對方的家庭所在地及其風土人情等,對孩子在校情況更是瞭若指掌,所以家長們都覺得把孩子交給這位上海爸爸很放心。

為了各民族內高班孩子們團結在一起,吉群瑛將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學生安排同一間宿舍住、同一張桌上吃飯,建立起學習互助小組,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班級裡,實行班委輪替制度,讓每個學生都有做“一班之長”的機會;新疆部從宿舍樓、食堂餐廳到教室、運動場、各種文化體育設施保管室,甚至上街購物所到之處,每一處都有學生自我監督的崗位。

為了讓同學們既成才又成人,吉群瑛制定了新疆班德育考察四年規劃,每年各有側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他在新疆部開設了女子板球、射箭、民族舞蹈、傳統樂器等各種特長培訓班,讓孩子們多方面瞭解中華文化。每年,他還和同學們一起編輯《預高班這一年》生活實錄光碟,發放到學生家庭,讓家長瞭解孩子們在校的學習生活。

吉群瑛專門收集了許多智慧故事、新疆典故、民族風俗等,只要學生想明白的事理,他都能引經據典、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每週,吉群瑛都會主持“週末懇談會”,從國際國內大事,到同學們的思想困惑、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等,他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分析,教育引導同學們愛國愛疆愛家鄉、珍視民族團結,尤其是在涉及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他要求同學們不斷增強政治鑒別力,做一名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內高班學生,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學習、奮力拼搏!

◆ ◆ ◆

用心用情做好內高班工作

2010年,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去新疆接第一批內高班學生,當看到這一群可愛的各民族孩子時,他就在心中做出一個承諾:“把每一個少數民族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轉眼四年過去了,當這批學生即將畢業離校時,都緊緊抱著眼前有些蒼老的“朱爸爸”不鬆手,因為孩子們從他身上獲得了知識、愛心和力量。

(圖片右一: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

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班的學生全部是“民考民”類別的同學,剛來時對上海的氣候、環境都很不適應。為此,朱利劍制定了新疆班工作26條細則,讓孩子儘快融入上海、融入松江一中。他和老師們手把手教學生怎樣使用淋浴器、洗衣機,培養孩子克服時差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一點一滴的細節教育過程中,拉近了師生感情、增進了彼此瞭解,讓孩子們感到老師就像自己的父母、學校就像自己的家。

有一次,一個內高班學生聽說新疆班要與當地班進行籃球友誼賽,就找到朱老師說:“我也想參加比賽……”朱利劍說:“好啊,你打的不錯,可以參加。”孩子紅著臉半天不說話,最後怯生生地說:“老師,我沒有鞋子。”朱利劍說:“剛到校時不是給每個同學都發了一雙運動鞋嗎?”孩子什麼也沒說扭頭就走了。後來,他瞭解到這位同學家裡很困難,到校這一個多月,始終穿學校發的鞋子,加之平時又愛運動,發的這雙鞋已穿爛了。為此,朱利劍心中很自責,怪自己不瞭解學生情況,沒有很好地關心孩子。他悄悄打聽了這位同學的鞋碼大小,直奔商場買了一雙專業籃球鞋。當這雙嶄新的球鞋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感動得哭了,說這是他從小到大穿的最好的鞋子。

(圖片右一: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

朱利劍熱愛內高班事業,他始終如一奉獻在內高班教育教學一線,默默為孩子們付出著。辦班七年來,每年的春節除夕夜他都是與內高班的孩子們在一起度過的,與孩子們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每到大年三十,他向老家父母電話拜年時,聽著父母讓他安心工作的囑託,他的眼睛裡盈滿淚水,他知道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但老人內心裡是多麼想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一起和自己吃個團圓飯啊!

2013年,朱利劍的父親做心臟手術,他請假急匆匆趕回家照顧父親。手術過後,他本想多陪陪父親,但想到新疆班的孩子快高考了,心裡老是放心不下,含淚告別父親趕回了學校,陪孩子們一起迎接高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朱利劍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自己的承諾,他的這種精神也深深激勵著新疆部的每一名教職工。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松江一中新疆部於2015年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上海市勞模集體”稱號。

◆ ◆ ◆

編輯:許紅濤、陳居裡

審稿:宋林遙

監製:哈米提

審核:孫建忠

◆ ◆ ◆

“謝謝您,吉爸爸!”

“老師,您知道嗎?初中時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考上內高班,可是來到內高班新生培訓點時,一離開家和父母,我一時很難適應,甚至打起了退堂鼓。這時候,是您來到我們身邊,是您親切和藹的笑容,一下子就讓我們安心了;是您陪著我們乘坐七八十小時的火車,那可是綠皮車,可你依然笑容滿面,帶給我們安慰與快樂。謝謝您,老師!謝謝您,吉爸爸!”

這是一個內高班學生到校後首次作文中的深情告白。在上海市崇明中學新疆部主任吉群瑛的辦公桌上有一本新疆地圖,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生的名字,也標識著每一個孩子的家鄉位置。每當家長給他電話時,他總能熟練地說出對方的家庭所在地及其風土人情等,對孩子在校情況更是瞭若指掌,所以家長們都覺得把孩子交給這位上海爸爸很放心。

為了各民族內高班孩子們團結在一起,吉群瑛將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學生安排同一間宿舍住、同一張桌上吃飯,建立起學習互助小組,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班級裡,實行班委輪替制度,讓每個學生都有做“一班之長”的機會;新疆部從宿舍樓、食堂餐廳到教室、運動場、各種文化體育設施保管室,甚至上街購物所到之處,每一處都有學生自我監督的崗位。

為了讓同學們既成才又成人,吉群瑛制定了新疆班德育考察四年規劃,每年各有側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他在新疆部開設了女子板球、射箭、民族舞蹈、傳統樂器等各種特長培訓班,讓孩子們多方面瞭解中華文化。每年,他還和同學們一起編輯《預高班這一年》生活實錄光碟,發放到學生家庭,讓家長瞭解孩子們在校的學習生活。

吉群瑛專門收集了許多智慧故事、新疆典故、民族風俗等,只要學生想明白的事理,他都能引經據典、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每週,吉群瑛都會主持“週末懇談會”,從國際國內大事,到同學們的思想困惑、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等,他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分析,教育引導同學們愛國愛疆愛家鄉、珍視民族團結,尤其是在涉及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他要求同學們不斷增強政治鑒別力,做一名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內高班學生,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學習、奮力拼搏!

◆ ◆ ◆

用心用情做好內高班工作

2010年,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去新疆接第一批內高班學生,當看到這一群可愛的各民族孩子時,他就在心中做出一個承諾:“把每一個少數民族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轉眼四年過去了,當這批學生即將畢業離校時,都緊緊抱著眼前有些蒼老的“朱爸爸”不鬆手,因為孩子們從他身上獲得了知識、愛心和力量。

(圖片右一: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

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班的學生全部是“民考民”類別的同學,剛來時對上海的氣候、環境都很不適應。為此,朱利劍制定了新疆班工作26條細則,讓孩子儘快融入上海、融入松江一中。他和老師們手把手教學生怎樣使用淋浴器、洗衣機,培養孩子克服時差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一點一滴的細節教育過程中,拉近了師生感情、增進了彼此瞭解,讓孩子們感到老師就像自己的父母、學校就像自己的家。

有一次,一個內高班學生聽說新疆班要與當地班進行籃球友誼賽,就找到朱老師說:“我也想參加比賽……”朱利劍說:“好啊,你打的不錯,可以參加。”孩子紅著臉半天不說話,最後怯生生地說:“老師,我沒有鞋子。”朱利劍說:“剛到校時不是給每個同學都發了一雙運動鞋嗎?”孩子什麼也沒說扭頭就走了。後來,他瞭解到這位同學家裡很困難,到校這一個多月,始終穿學校發的鞋子,加之平時又愛運動,發的這雙鞋已穿爛了。為此,朱利劍心中很自責,怪自己不瞭解學生情況,沒有很好地關心孩子。他悄悄打聽了這位同學的鞋碼大小,直奔商場買了一雙專業籃球鞋。當這雙嶄新的球鞋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感動得哭了,說這是他從小到大穿的最好的鞋子。

(圖片右一:上海市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劍)

朱利劍熱愛內高班事業,他始終如一奉獻在內高班教育教學一線,默默為孩子們付出著。辦班七年來,每年的春節除夕夜他都是與內高班的孩子們在一起度過的,與孩子們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每到大年三十,他向老家父母電話拜年時,聽著父母讓他安心工作的囑託,他的眼睛裡盈滿淚水,他知道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但老人內心裡是多麼想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一起和自己吃個團圓飯啊!

2013年,朱利劍的父親做心臟手術,他請假急匆匆趕回家照顧父親。手術過後,他本想多陪陪父親,但想到新疆班的孩子快高考了,心裡老是放心不下,含淚告別父親趕回了學校,陪孩子們一起迎接高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朱利劍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自己的承諾,他的這種精神也深深激勵著新疆部的每一名教職工。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松江一中新疆部於2015年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上海市勞模集體”稱號。

◆ ◆ ◆

編輯:許紅濤、陳居裡

審稿:宋林遙

監製:哈米提

審核:孫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