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政策|教育部要有大行動了!不僅要有學上,還要上好學

編 者 按

2016年,全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完整接受完義務教育,部分農村地區“讀書無用論”思想甚囂塵上。

在接受良好教育願望的驅動下,不僅隨父母進城務工的入學子女增多,

只為子女能上個好學校而遷入城鎮的家庭也在增加,在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戶籍制度改革之後,這種流動的幅度就更加大,“城鎮擠”的矛盾也就相應突出。

怎麼解決這樣的矛盾?

5月23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有關情況。

別看這個檔案名兒長,頒佈它的目的沒別的,就是要“促進公平”、“提升品質”,就是要讓人們不僅“有學上”,

還要“上好學”。

全文共4475字,預計6分鐘讀完

升級版: “均衡發展”

走向“優質均衡發展”

早在上個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後,2011年中國就在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全面普及,在最短的時間內舉辦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義務教育,引起舉世矚目。但是,區域、城鄉、人群之間接受義務教育的水準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進而2020年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成了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

於是,在2012年,教育部就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並建立了相應的評估制度,推進了認證工作。在此基礎上,今年,教育部又頒佈了升級版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

此次升級版的《辦法》關鍵在“優質均衡發展”。

一方面,不斷提高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水準,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在校舍、設備、教師等基本教育資源上實現更加優質配置,提高到更高標準,並將校際差距進一步縮小。

另一方面,將工作重心擺在全面提高品質上,更多地關注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建設,關注學校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評估結果直接問責。

《辦法》專門對評估結果使用作出規定,要求將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結果,對出現滑坡、達不到要求的進行問責和撤銷稱號。

升級版的《辦法》中的評估體系的建設以“促進公平、提高品質”為核心,設計了“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品質、社會認可度”四個方面內容。

資源配置7條指標

資源配置校際均衡比之前要求更高。在《辦法》中,有關資源配置共設置7條指標,規定校際間差異係數小學和初中分別小於或等於0.50和0.45,

比基本均衡小學和初中的差異係數分別小於或等於0.65和0.55的要求更高。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9條教育品質評估指標

品質內涵指標更加凸顯。《辦法》專門設置了9條教育品質評估指標,包括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準、學生學業品質、綜合素質發展水準等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基本均衡督導評估對教育品質的要求,體現了更加重視品質內涵的價值取向。

(一)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二)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三)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資訊化;

(四)全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五)教師能熟練運用資訊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準;

(六)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準達到良好以上;

(七)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八)無過重課業負擔;

(九)在國家義務教育品質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準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於0.15。

六個“一票否決”

升級版文件中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更加重視,增加了“社會認可度”這個評估維度。《辦法》規定了六個“一票否決”指標,對於各地破解違規擇校、重點編班、教師編制和安全事故等提出了嚴格要求和更高標準。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縣不予認定:存在以考試方式招生;存在違規擇校行為;存在重點學校或重點班;存在“有編不補”或長期聘用編外教師的情況;教育系統存在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有弄虛作假行為。

各省市落地政策有哪些?

北京:“五個更加”

北京市將認真學習領會《辦法》精神,進一步完善本市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健全督導評估工作制度。積極開展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向更高水準、更有品質的方向邁進,努力實現“五個更加”:要更加公平、要更加均衡、要更加優質、要更加創新、要更加開放。

上海: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

作為全國首個整體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認定”的省份,上海十三五”期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9.9%,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設、設備配置、資訊化建設、教師配置與收入、生均經費等標準基本統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格局基本形成,“家門口的好學校”明顯增加,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準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上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向著更高水準的方向邁進。上海在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中,將進一步系統加強教育督導的頂層設計和運行機制。

浙江:“抓均衡、促公平”

近年來,浙江省始終堅持以“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宗旨,以“抓均衡、促公平”為核心,以強化教育督導為手段,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而在未來,浙江將結合本省實際,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著力構建協同推進機制。鼓勵通過教育基本現代化評估的縣(市、區)爭創全國第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樹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榜樣。

二是重點幫扶,不斷縮小地區之間差距。繼續實施省內教育對口支援工程,鼓勵大中城市、發達地區通過提供援助資金、建校舍、添設備、派教師、幫扶貧困學生等形式,對薄弱地區實施對口幫扶。繼續實施基礎教育重點縣薄弱學校提升計畫,以省政府教改領導小組名義下達薄弱學校、薄弱環節清單和整改要求,督促縣級政府逐項研究對策,限期加以整改。

三是定期監測,動態把握教育發展進程。建立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水準指數年度發佈制度。利用高校資源成立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研究與評價中心,每年對所有縣(市、區)和部分規模經濟開發區教育現代化發展水準進行監測並發佈監測結果,克服教育督導評估“一評永逸”的弊端。

四川成都: 校際均衡監測

四川省成都市部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步早,經驗豐富,其中,強化督導評估,完善監測機制是較為突出的經驗。從2008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工作,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教育督導評估制度,相繼建立並完善了動態監測機制、結果回饋機制、報告發佈機制、責任監督機制。

監測體系囊括了國家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核心指標,並結合本地實際有所增加,從經費投入,硬體設施、教師隊伍、管理和品質多方面,動態測量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差距,以及擇校、隨遷子女入學、大班額等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監測及時發現薄弱學校、薄弱環節。監測結果向市委市政府、區縣政府回饋,一方面服務市委市政府重大教育決策,另一方面,督促區縣政府和學校整改。監測結果每年還要以報告形式出版發行並公平發佈,接受社會監督。監測結果還成為市、縣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

通過持續開展科學監測和精准督導,有效推進了全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校際差距不斷縮小。優質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占比達到78.5%。就近入學進入新常態。全市義務教育“非正常跨區域入學”比例連續五年下降。

未來,成都市將認真學習落實《辦法》:

一是明確任務目標。

二是深化督導改革。進一步完善督導評估機制。

三是加快教育標準化建設,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教育品質綜合評價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互動交流,著力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軟、硬體水準,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著力提升教育品質。

四是關注弱勢群體。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加大教育資助力度,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子女公平、平等、就近入學。

陝西:“雙高雙普”

近年來,陝西省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陝西省“雙高雙普”縣—陝西省教育強縣等三個層次梯次推進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

2013-2016年,全省107個縣區累計投入451.3億元改善辦學條件。同時,陝西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兩頭延伸,開展了“雙高雙普”縣(高水準高品質發展義務教育、普及學前教育助推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拉升義務教育)督導評估和教育強縣創建工作,全省基礎教育整體水準大幅提高,為實施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未來,陝西將樹立優質均衡發展的新理念。在基礎教育規劃上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發展,在教育經費落實上優先保障義務教育投入,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把基本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作為督導評估縣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加快優質均衡發展試點工作。按照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要求、新部署,總結基本均衡縣、“雙高雙普”縣和教育強縣創建工作的成功經驗,適時整合調整工作抓手,儘快制定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縣域優質均衡發展試點工作。

加強各級政府教育督導工作。將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與市縣黨政領導履行教育主體責任督導考核掛鉤。

安徽:“三個納入”

安徽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首倡者和先行地區。

在工作中,一是以省級統籌為總攬。省委省政府強化規劃、政策、機制和進度四個統籌,協調解決好資金撥付、土地指標和教師招錄等難題。

二是以標準化為抓手。早在2007年就在全國率先頒佈《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將標準化完成情況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置條件。

三是以師資配置為核心。通過補充、培訓、定向培養和待遇傾斜等措施,重點加強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打破體制性障礙,積極推進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實行縣管校用制度。

四是以行為規範為紅線。嚴格招生管理,嚴控擇校行為。堅持出重拳、動真格,嚴格查處違規辦學的地區、學校和個人。

五是以強化督導為動力。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行“三個納入”:納入到省政府對各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的考核,納入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納入到教育強縣的評估認定,從而有效促進了政府履責到位。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將以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抓手,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落實國家和省城鄉統籌發展政策措施,解決“城市擠、農村弱”的問題。

(二)以學校現代化建設提升辦學水準。依據教育部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編制新一輪中小學建設標準,提升辦學條件。建立中小學現代化進程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開展現代化學校建設。

(三)以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依據安徽省省《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施方案,開展中小學校管理水準評估。指導各地推進中小學學校章程建設,健全現代學校制度體系。啟動基礎教育品質綜合評價工作。制定評價標準和實施方案,啟用綜合評價系統平臺,探索引入社會協力廠商進行監測和評估。

(四)以教育資訊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記者:曾瑞鑫

編排:實習生 周繼鳳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此文根據教育部新聞發佈會報導,轉載須經中國網教育頻道授權,並注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9條教育品質評估指標

品質內涵指標更加凸顯。《辦法》專門設置了9條教育品質評估指標,包括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準、學生學業品質、綜合素質發展水準等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基本均衡督導評估對教育品質的要求,體現了更加重視品質內涵的價值取向。

(一)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二)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三)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資訊化;

(四)全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五)教師能熟練運用資訊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準;

(六)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準達到良好以上;

(七)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八)無過重課業負擔;

(九)在國家義務教育品質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準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於0.15。

六個“一票否決”

升級版文件中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更加重視,增加了“社會認可度”這個評估維度。《辦法》規定了六個“一票否決”指標,對於各地破解違規擇校、重點編班、教師編制和安全事故等提出了嚴格要求和更高標準。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縣不予認定:存在以考試方式招生;存在違規擇校行為;存在重點學校或重點班;存在“有編不補”或長期聘用編外教師的情況;教育系統存在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有弄虛作假行為。

各省市落地政策有哪些?

北京:“五個更加”

北京市將認真學習領會《辦法》精神,進一步完善本市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健全督導評估工作制度。積極開展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向更高水準、更有品質的方向邁進,努力實現“五個更加”:要更加公平、要更加均衡、要更加優質、要更加創新、要更加開放。

上海: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

作為全國首個整體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認定”的省份,上海十三五”期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9.9%,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設、設備配置、資訊化建設、教師配置與收入、生均經費等標準基本統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格局基本形成,“家門口的好學校”明顯增加,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準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上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向著更高水準的方向邁進。上海在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中,將進一步系統加強教育督導的頂層設計和運行機制。

浙江:“抓均衡、促公平”

近年來,浙江省始終堅持以“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宗旨,以“抓均衡、促公平”為核心,以強化教育督導為手段,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而在未來,浙江將結合本省實際,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著力構建協同推進機制。鼓勵通過教育基本現代化評估的縣(市、區)爭創全國第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樹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榜樣。

二是重點幫扶,不斷縮小地區之間差距。繼續實施省內教育對口支援工程,鼓勵大中城市、發達地區通過提供援助資金、建校舍、添設備、派教師、幫扶貧困學生等形式,對薄弱地區實施對口幫扶。繼續實施基礎教育重點縣薄弱學校提升計畫,以省政府教改領導小組名義下達薄弱學校、薄弱環節清單和整改要求,督促縣級政府逐項研究對策,限期加以整改。

三是定期監測,動態把握教育發展進程。建立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水準指數年度發佈制度。利用高校資源成立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研究與評價中心,每年對所有縣(市、區)和部分規模經濟開發區教育現代化發展水準進行監測並發佈監測結果,克服教育督導評估“一評永逸”的弊端。

四川成都: 校際均衡監測

四川省成都市部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步早,經驗豐富,其中,強化督導評估,完善監測機制是較為突出的經驗。從2008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工作,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教育督導評估制度,相繼建立並完善了動態監測機制、結果回饋機制、報告發佈機制、責任監督機制。

監測體系囊括了國家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核心指標,並結合本地實際有所增加,從經費投入,硬體設施、教師隊伍、管理和品質多方面,動態測量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差距,以及擇校、隨遷子女入學、大班額等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監測及時發現薄弱學校、薄弱環節。監測結果向市委市政府、區縣政府回饋,一方面服務市委市政府重大教育決策,另一方面,督促區縣政府和學校整改。監測結果每年還要以報告形式出版發行並公平發佈,接受社會監督。監測結果還成為市、縣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

通過持續開展科學監測和精准督導,有效推進了全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校際差距不斷縮小。優質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占比達到78.5%。就近入學進入新常態。全市義務教育“非正常跨區域入學”比例連續五年下降。

未來,成都市將認真學習落實《辦法》:

一是明確任務目標。

二是深化督導改革。進一步完善督導評估機制。

三是加快教育標準化建設,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教育品質綜合評價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互動交流,著力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軟、硬體水準,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著力提升教育品質。

四是關注弱勢群體。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加大教育資助力度,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子女公平、平等、就近入學。

陝西:“雙高雙普”

近年來,陝西省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陝西省“雙高雙普”縣—陝西省教育強縣等三個層次梯次推進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

2013-2016年,全省107個縣區累計投入451.3億元改善辦學條件。同時,陝西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兩頭延伸,開展了“雙高雙普”縣(高水準高品質發展義務教育、普及學前教育助推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拉升義務教育)督導評估和教育強縣創建工作,全省基礎教育整體水準大幅提高,為實施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未來,陝西將樹立優質均衡發展的新理念。在基礎教育規劃上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發展,在教育經費落實上優先保障義務教育投入,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把基本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作為督導評估縣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加快優質均衡發展試點工作。按照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要求、新部署,總結基本均衡縣、“雙高雙普”縣和教育強縣創建工作的成功經驗,適時整合調整工作抓手,儘快制定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縣域優質均衡發展試點工作。

加強各級政府教育督導工作。將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與市縣黨政領導履行教育主體責任督導考核掛鉤。

安徽:“三個納入”

安徽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首倡者和先行地區。

在工作中,一是以省級統籌為總攬。省委省政府強化規劃、政策、機制和進度四個統籌,協調解決好資金撥付、土地指標和教師招錄等難題。

二是以標準化為抓手。早在2007年就在全國率先頒佈《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將標準化完成情況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置條件。

三是以師資配置為核心。通過補充、培訓、定向培養和待遇傾斜等措施,重點加強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打破體制性障礙,積極推進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實行縣管校用制度。

四是以行為規範為紅線。嚴格招生管理,嚴控擇校行為。堅持出重拳、動真格,嚴格查處違規辦學的地區、學校和個人。

五是以強化督導為動力。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行“三個納入”:納入到省政府對各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的考核,納入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納入到教育強縣的評估認定,從而有效促進了政府履責到位。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將以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抓手,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落實國家和省城鄉統籌發展政策措施,解決“城市擠、農村弱”的問題。

(二)以學校現代化建設提升辦學水準。依據教育部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編制新一輪中小學建設標準,提升辦學條件。建立中小學現代化進程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開展現代化學校建設。

(三)以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依據安徽省省《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施方案,開展中小學校管理水準評估。指導各地推進中小學學校章程建設,健全現代學校制度體系。啟動基礎教育品質綜合評價工作。制定評價標準和實施方案,啟用綜合評價系統平臺,探索引入社會協力廠商進行監測和評估。

(四)以教育資訊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記者:曾瑞鑫

編排:實習生 周繼鳳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此文根據教育部新聞發佈會報導,轉載須經中國網教育頻道授權,並注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