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營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圖

走近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氏宗祠

位於東營區史口鎮劉二村內,

坐北朝南,共三間,祠堂面闊9.9米,進深6.3米,面積63平方米,磚木結構,裡邊用土坯,外用灰磚,硬山脊,前出廊,四梁八柱,窗戶兩個。據《劉集村志》記載,該祠堂建于清嘉慶年間(1810),當時門樓建築十分壯觀,大門是木制門,大門左右各有一石獅,文革期間破壞,現只存北屋3間,為當地保護基本完整的祠堂建築。

萬家村曲家祠堂

位於東營區史口鎮萬家村內,坐北朝南,共三間,面闊10.3米,進深5.5米,磚木結構,硬山脊,青磚灰瓦,屋門前出簷,四梁八柱,有屋門一個,窗戶兩個。祠堂始建於1882年,當時曲氏家族作祠堂用,又稱曲家廟,由村民曲朝忠為首的曲氏家族集資所建。當時,北屋3間、東屋2間,大門一個,門東留一小門。屋頂是老布瓦,四角雕有張口獸,

屋脊為哈八狗,門窗一律採用木制。原門樓建築前後廈,木制大門,大門左右各有一石獅,文革期間遭破壞,現只存三間北屋,為當地保存較好的祠堂建築。

北辛鹽業遺址

北辛鹽業遺址位於東營區六戶鎮北辛村東南約3000米處,是一處商代時期的古文化遺址。該鹽業遺址東西約30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90000平方米。經現場調查發現,地表散落著大量的陶器文物標本,有盔形器口沿、底,罐口沿,盆口沿等,陶色有紅、灰,以灰為主,紋飾主要是繩紋。另外地表還散落著少量宋金、清時期的瓷片。根據採集的文物標本分析,該鹽業遺址年代應為商代。該鹽業遺址面積較大,保存較好,是東營區境內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商代制鹽遺址具有重要考古價值,值得重點保護。

把歲月記載,把文化展現,

把文明傳承,把精神留住!

該鹽業遺址年代應為商代。該鹽業遺址面積較大,保存較好,是東營區境內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商代制鹽遺址具有重要考古價值,值得重點保護。

把歲月記載,把文化展現,

把文明傳承,把精神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