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小香菇讓貧困戶富起來

貧困戶正在給香菇剪根

“我們家兩口人,去年在政府和合作社的幫助下建了4個冷棚栽培香菇,

扣掉所有成本,賺了2萬多元,當年就脫貧了。今年我又擴建了1個棚,收入將會翻倍。”5月23日,正在香菇大棚裡忙碌的西豐縣振興鎮振興村貧困農民陳啟發興奮地對記者說。

振興鎮位於西豐縣東南部,到2016年底,已有512戶、1626名貧困人口脫貧,2個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振興鎮素有“遼北香菇第一鎮”美譽,目前全鎮共建標準冷棚850個,成立香菇栽培專業合作社10個、聯合社1個,

並在聯合社中建立了黨支部,香菇栽培量達到930萬袋,輻射周邊5個鄉鎮10個村。在香菇產業發展過程中,共帶動貧困戶534戶1054人,其中有68戶貧困戶、204人直接參與到香菇生產中;210戶貧困戶、320人到合作社打工;256戶貧困戶、530人將扶貧資金入股到合作社中參與效益分紅,2016年,貧困戶累計分紅24萬元。今年合作社的銷售訂單已簽完,將生產香菇2100萬斤,產值6300萬元。

振興鎮的柳樹村去年底實現了脫貧銷號,

村黨支部書記吳敬東告訴記者:“我們村成立了永利食用菌合作社,年產香茹菌棒130萬袋,村民建了130多個冷棚,許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在這裡打工,平均每月下來能賺3000多元,同時還入股參與分紅。”

“我今年68了,老伴常年有病,我也幹不了重體力活兒,合作社成立後,農閒的時候我來合作社打工,做菌棒,給菌棒注水,活兒不累,每個月能賺3000多,能幹七八個月。

”柳樹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朱玉良邊為菌棒注水邊與記者聊了起來。據統計,目前在振興鎮食用菌合作社打工的貧困農民達到300余名。

香菇雖小,在西豐縣振興鎮卻做成了大產業,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之所以能穩步前行,主要是得益於採取了‘扶貧資金+產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今後我們將做足這篇文章,讓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在香菇產業發展中獲益,

最終達到脫貧的目的。”振興鎮黨委書記尹長湖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