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是一面照妖鏡,在中國能持續多久,考驗我們國人的素質

作者:木子木垚,職業經理人,國內知名專欄撰稿人。

共用單車原本是北大的學生和他的合夥創始人為了方便校園出行而發起的,如今,共用單車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它以便捷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喜愛,

似乎一夜之間便風靡了各大城市,成為人們短途出行必需的交通工具。然而,我們卻也看到了大量關於共用單車被據為私有甚至被惡意損壞的各種報導或朋友圈內轉發的此類視頻。

比如,

共用單車到處亂放或有人乾脆騎車回家,更有甚者將密碼鎖拆下換成自己的車鎖,儼然一副“共用”車就是自己車的做派;更是有許多單車被“斷胳膊斷腿”或“大卸八塊”,或沒了車座或少了車把,還有的兩個車軲轆被拆掉,只剩下車架子;也有城市報導說嶄新的單車被慘掛在樹上或丟棄到河中;還有的車座上被插上針,讓後面的騎車人深受其害;......共用單車在共用的短短時間內,
卻發生了數不勝數和各種怕是想都想不到的“稀奇”事件。

這讓我們一邊在為共用單車的命運感到憤慨的同時,一邊也不禁會想:共用單車服務在這樣一個“低素質”國民(相對來說低素質的人畢竟是少數,雖然我也很不願意承認我們國民的素質真的總體不太高)的國家到底能持續多久?如果單車仍是繼續遭此厄運,

照這樣下去,提供共用單車的企業還能堅持多久?

按說,這種既方便出行又綠色環保的共用單車是給廣大市民帶來了便民服務的,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單車遭此厄運呢?這應當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集體道德意識淡漠

縱然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泱泱大國,可在我國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那些發達經濟國家已經開始注重提升國民素質,開始重視國家的文明建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經濟落後的國家其文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隱埋或遺忘。近些年,我國非常重視國民的整體素質提升,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國民素質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提高的,靠的是國家的教育和法律兩個途徑,剛柔並濟。所以說,在一方面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政府還應當加大立法力度,將必要的道德意識提升到法律層面,給漠視集體道德的人以法律制裁,以確保廣大群眾的利益。

二、心理問題的映射

我國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指出,我國國民普遍處於一種嬰兒狀態,武志紅先生稱之為“巨嬰”,是說不管實際年齡有多大,其心理年齡都不足一歲,是具有成年人身體的嬰兒,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嬰兒是沒有安全感和缺愛的,一個內心沒有愛的人又怎能對他人友愛?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有很多人將共用單車據為己有的自私行為了,他意識不到別人的需要,或者說他只想到自己的需要,這無疑是嬰兒在與其他孩子爭奪母愛的狀態,只有據為己有“我”才是安全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破壞單車也是內心的壓抑情緒釋放的一種手段。當父母也是一個“嬰兒”時,TA怎麼有能力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並溫柔的照顧到孩子的各種情緒呢?所以,大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情緒是得不到釋放的,很多需求也得不到滿足。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或需求都是能量,它們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而是暫時被壓抑了,等積聚到一定程度,便會以另一種形式釋放出來,比如說拿共用單車“出氣”,肆虐的破壞它,因為共用單車是那麼的弱小和無力,它是不會反抗的,這就是共用單車屢遭厄運的原因,它們成了那些懼怕權威的心理亞健康的人的發洩對象。

因此,希望我們在批判這些肇事者的同時,也能夠對他們多一點寬容和關愛,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的內心更晦暗,他們更需要陽關與溫暖。當然,寬容不是縱容,正向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要的。

即使共用單車的負面事件非常多,但世界是二元的,有黑就會有白。天津有一位好心人就一口氣修理了被人為破壞的共用單車30多輛,並呼籲市民要遵守公德,愛護公共設施。

因此,共用單車事件不過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小片段,在知曉肇事者的“作案動機”後,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應對去治理,如政府出臺各種政策條款加以規範以及加強素質文明教育。相信共用單車服務一定能夠堅持下去,為我國的共用經濟發展及國民的綠色出行做出巨大貢獻。

二、心理問題的映射

我國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指出,我國國民普遍處於一種嬰兒狀態,武志紅先生稱之為“巨嬰”,是說不管實際年齡有多大,其心理年齡都不足一歲,是具有成年人身體的嬰兒,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嬰兒是沒有安全感和缺愛的,一個內心沒有愛的人又怎能對他人友愛?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有很多人將共用單車據為己有的自私行為了,他意識不到別人的需要,或者說他只想到自己的需要,這無疑是嬰兒在與其他孩子爭奪母愛的狀態,只有據為己有“我”才是安全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破壞單車也是內心的壓抑情緒釋放的一種手段。當父母也是一個“嬰兒”時,TA怎麼有能力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並溫柔的照顧到孩子的各種情緒呢?所以,大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情緒是得不到釋放的,很多需求也得不到滿足。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或需求都是能量,它們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而是暫時被壓抑了,等積聚到一定程度,便會以另一種形式釋放出來,比如說拿共用單車“出氣”,肆虐的破壞它,因為共用單車是那麼的弱小和無力,它是不會反抗的,這就是共用單車屢遭厄運的原因,它們成了那些懼怕權威的心理亞健康的人的發洩對象。

因此,希望我們在批判這些肇事者的同時,也能夠對他們多一點寬容和關愛,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的內心更晦暗,他們更需要陽關與溫暖。當然,寬容不是縱容,正向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要的。

即使共用單車的負面事件非常多,但世界是二元的,有黑就會有白。天津有一位好心人就一口氣修理了被人為破壞的共用單車30多輛,並呼籲市民要遵守公德,愛護公共設施。

因此,共用單車事件不過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小片段,在知曉肇事者的“作案動機”後,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應對去治理,如政府出臺各種政策條款加以規範以及加強素質文明教育。相信共用單車服務一定能夠堅持下去,為我國的共用經濟發展及國民的綠色出行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