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武將都是大老粗?且看古今名將能詩的十一人

一提到武將,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匹夫之勇,只知道衝鋒陷陣的勇士形象。但是歷史上卻出現了既能縱橫沙場殺敵,又能提筆寫詩的名將。

1抗金名將岳飛

《滿江紅·怒髮衝冠》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2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在戎馬倥傯之際,既寫成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軍事著作,又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詩文篇章,在當時那個年代就享有“偉負文武才如公者,一時鮮有其儷”的讚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戚繼光的詩“格律頗壯”、“近燕趙之音”

3保衛京師於謙——

重名節,輕名利

重成仁,輕殺身

重社稷,輕君王

土木堡之變,于謙任兵部尚書。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

代表詩作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

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