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高人群到底如何選油,看這一篇就夠了

大家對油脂或多或少都有所誤解。很多人認為,油脂吃多了會肥胖、不健康,

恨不得青菜都白水煮著吃。其實,油脂是人體必須營養素,不但可提供能量,還能提供必須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都需要油脂的説明呢。那三高人群怎麼選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瞭解一下油脂和脂肪酸,三高人群哪些能吃,
哪些不能吃

脂肪主要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脂肪酸的種類和比例,與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所以有必要先搞清楚,脂肪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在脂肪酸結構中,根據飽和度的不同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的情況比較複雜:含有1個不飽和鍵的稱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有2個和2個以上不飽和鍵的稱為多不飽和脂肪酸。根據不飽和化學鍵的位置不同,

又可以分成n-9、n-6、n-3系脂肪酸。

n-9系列脂肪酸以油酸為代表,在橄欖油、杏仁油和茶籽油中含量豐富,能夠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一種壞的膽固醇,能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種好的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可以在總量控制的情況下,相對多吃。

n-6系列脂肪酸以亞油酸為代表,在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中含量豐富,為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三高人群可以正常吃。

n-3系列脂肪酸包括α-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α-亞麻酸也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在體內可以轉為EPA和DHA。EPA和DHA在魚類,

尤其是深海魚類含量豐富。n-3系列脂肪酸在亞麻籽油、紫蘇油、核桃油裡含量豐富,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迴圈、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對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三高人群可以在總量控制的情況下,相對多吃。

飽和脂肪酸,在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牛油、黃油中含量豐富。飽和脂肪酸主要有軟脂酸、硬脂酸、月桂酸等,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油脂越容易成固體。由於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引起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白升高,與高血壓、中風、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所以三高人群不建議吃。

三高人群,油脂吃多少

烹調油是提供人們所需脂肪的重要來源,可是攝入過多也會產生健康問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隱患。三高人群也要做好總量控制。

堅持定量食用,控制總量

將全家每天應該使用的烹調油倒入量具內,炒菜做飯的用油都從量具裡取用。逐步養成習慣。每天烹調用油為25~30克,三高人群可以取推薦量的下限,即每天攝入食用油不超過25克。

合理烹飪,減少用油量

烹調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烹調方式用油量是不一樣的。三高人群宜選擇合理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煮、燉、燜、水滑、溜、拌等,都可以減少用油量。煎炸容易讓食物吸取較多的油,所以儘量減少煎炸的方法。

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脆香,容易飲食過量,並且,油炸食品是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容易造成能量過剩。此外,反復高溫油炸容易產生多種有害物質,更不適合三高人群。

三高人群,油脂怎麼吃

許多家庭日常飲食中喜歡長期用一種油,這樣非常容易導致攝入脂肪酸搭配比例,不符合人體的健康需求,並且,每種油的營養和特點不一樣,當然需要不一樣的吃法。那麼,對於三高人群來說,到底該怎麼吃油呢?

不同油脂營養不同,交替吃或者自己調配調和油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1:1:1。

在市場上,除了上述所說的3類油之外,還有一類油,比如花生油、稻米油、菜籽油、芝麻油等,它們所含的脂肪酸含量均衡,油酸豐富,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量為上述3種油的2倍。以上介紹的4種油,由於營養不同,可以在烹飪的時候,根據油的特點,交替食用,也可以按照比例自行調配成調和油。

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要追求一種品牌的食用油,也需要綜合使用。普通家庭一般沒有根據菜配油的習慣,但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試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同等油裡面含有的成分不一樣,人體需要均衡攝取。

不同油脂特點不同,烹飪方法不一樣

不同油脂,耐熱度是不一樣。如果用不耐熱的油做高溫烹飪,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交替使用不同的油脂時,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油脂來選擇不同的烹飪方法。比如用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做燉菜,用花生油、橄欖油做一般炒菜,用亞麻籽油、芝麻油做涼拌、清蒸,用棕櫚油、豬油、黃油偶爾煎炸、油炸美食調劑下生活。具體總結如下:

·適合日常炒菜:花生油、稻米油、菜籽油等;可以使用精煉的橄欖油、茶籽油、杏仁油產品。

·適合燉煮: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

·適合涼拌、做蘸料或者做湯好之後加入:維生素E豐富的芝麻油,初榨的橄欖油、茶籽油、杏仁油等,亞麻籽油、紫蘇油、野生山核桃壓榨油等。

·適合煎炸等高溫烹飪: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牛油、黃油等。

三高人群,油脂吃多少

烹調油是提供人們所需脂肪的重要來源,可是攝入過多也會產生健康問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隱患。三高人群也要做好總量控制。

堅持定量食用,控制總量

將全家每天應該使用的烹調油倒入量具內,炒菜做飯的用油都從量具裡取用。逐步養成習慣。每天烹調用油為25~30克,三高人群可以取推薦量的下限,即每天攝入食用油不超過25克。

合理烹飪,減少用油量

烹調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烹調方式用油量是不一樣的。三高人群宜選擇合理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煮、燉、燜、水滑、溜、拌等,都可以減少用油量。煎炸容易讓食物吸取較多的油,所以儘量減少煎炸的方法。

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脆香,容易飲食過量,並且,油炸食品是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容易造成能量過剩。此外,反復高溫油炸容易產生多種有害物質,更不適合三高人群。

三高人群,油脂怎麼吃

許多家庭日常飲食中喜歡長期用一種油,這樣非常容易導致攝入脂肪酸搭配比例,不符合人體的健康需求,並且,每種油的營養和特點不一樣,當然需要不一樣的吃法。那麼,對於三高人群來說,到底該怎麼吃油呢?

不同油脂營養不同,交替吃或者自己調配調和油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1:1:1。

在市場上,除了上述所說的3類油之外,還有一類油,比如花生油、稻米油、菜籽油、芝麻油等,它們所含的脂肪酸含量均衡,油酸豐富,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量為上述3種油的2倍。以上介紹的4種油,由於營養不同,可以在烹飪的時候,根據油的特點,交替食用,也可以按照比例自行調配成調和油。

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要追求一種品牌的食用油,也需要綜合使用。普通家庭一般沒有根據菜配油的習慣,但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試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同等油裡面含有的成分不一樣,人體需要均衡攝取。

不同油脂特點不同,烹飪方法不一樣

不同油脂,耐熱度是不一樣。如果用不耐熱的油做高溫烹飪,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交替使用不同的油脂時,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油脂來選擇不同的烹飪方法。比如用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做燉菜,用花生油、橄欖油做一般炒菜,用亞麻籽油、芝麻油做涼拌、清蒸,用棕櫚油、豬油、黃油偶爾煎炸、油炸美食調劑下生活。具體總結如下:

·適合日常炒菜:花生油、稻米油、菜籽油等;可以使用精煉的橄欖油、茶籽油、杏仁油產品。

·適合燉煮: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

·適合涼拌、做蘸料或者做湯好之後加入:維生素E豐富的芝麻油,初榨的橄欖油、茶籽油、杏仁油等,亞麻籽油、紫蘇油、野生山核桃壓榨油等。

·適合煎炸等高溫烹飪: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牛油、黃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