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什麼讓巴菲特終於承認沃爾瑪不如亞馬遜?

胡博予 | XVC創始合夥人,原藍湖資本創始合夥人,此前曾擔任DCM副總裁,

也曾任職於摩根士丹利、金山江,在高科技領域有約十年的創業和投資經驗。他參與創辦了中國最大的信貸管理軟體公司安碩科技(深交所:300380),創業十年後,他轉身成為了風險投資人,期間他推動投資了十個早期項目,其中包括美菜網、優信拍、快手、51talk(紐交所:COE)、豌豆莢(被阿裡巴巴收購)等優秀“獨角獸”企業。

活動:2017年3月3日,氪空間主辦“CEO TIME——戰略課”,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與嘉賓審閱授權發佈筆記。

PPT來自嘉賓。

今日筆記俠客 | 臧曉娟 責編| 喻清野

深度好文:5930字 | 7分鐘閱讀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

為什麼說戰略是“選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什麼是“經營競爭壁壘”?

初創企業怎樣獲得自己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寶潔與沃爾瑪如何形成規模優勢,又為何在移動互聯時代優勢盡失?

“規模優勢”與“規模劣勢”各自的內涵是什麼?

“效率邊界”的具體的內涵是指什麼?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互聯網創業

一、戰略:有所為有所不為

戰略是“選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需要“選擇”的就不是戰略。比如“提高運營效率”通常來說不是戰略,對企業而言這是必然要做的,並不涉及選擇的問題。

舉個例子:

美菜網(筆記俠注:中國生鮮移動電商平臺,傳估值近20億美元)剛開始的時候不斷租比較大的倉庫,並且不實施複雜的專案系統,主要依賴於人力,

當產量每個月翻一番的時候,在任何時間點倉庫裡的作業人員都是新人。這樣就不需要培訓,只需要不斷地招人。

如果做了倉庫的優化,儘管倉庫管理系統的確非常高效,單人產出量非常大,但是必須經過培訓,如果培訓兩三個禮拜的話,增長速度就無法得到保證,那公司基本也就完了。

這個定義,可以強迫我們把“戰略”和“執行”分開,在思考戰略問題的時候,不把“比競爭對手更優秀的執行”作為先決條件。

二、壁壘:不公平競爭優勢

我們常常會被投資人問到競爭壁壘,但是其實這個東西是沒有一個定義的。很多人說,我的競爭壁壘是我的團隊,我們團隊特別有經驗,市面上找不到比我們更有經驗的了。還有人說,我們特別勤奮,擅長模仿。那我們現在就對“競爭壁壘”下一個定義。

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行業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筆記俠注:波特五力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彙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時經常利用的戰略分析工具。競爭規律體現在“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這五種競爭的作用力上。

這個模型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思維方式,它其實是用來分析這個行業是不是個好行業的。這跟我們小時候學的不一樣,我們熟知的說法是“行行出狀元”,就是只要我們足夠勤奮、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這其實是不對的,行業確實有好有壞。

我們用這五種力量來觀察我們自身和周圍的這個行業,其實本質就是壁壘。

第一,行業內的競爭對手;

比如說你找到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內競爭非常激烈,是個紅海,可能這就是一個差行業。如果這個行業內部競爭並不激烈,那可能是個好行業;

第二,客戶的議價能力;

看客戶是不是有定價權。有的行業它對客戶沒有什麼感覺,比如便利店其實就是對客戶有定價權。便利店的毛利率非常高,就一個東西,明明在網上賣10塊錢,便利店可以賣12塊。為什麼?就因為“便利”。

便利店就服務周圍,服務半徑非常短,對於便利店服務的人群來說並沒有什麼選擇。因為在網上購買第二天才能到,但是著急需要的小東西在便利店裡馬上就可以拿到,比如包子、饅頭、一瓶水、一支雪糕,對價格不敏感。所以現在這個便利店就有定價權,有對客戶的議價能力。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

比如做辦公自動化的,它對客戶定價能力就比較低。因為客戶要使用一套系統,就會去找便宜的。這個行業發展二十多年了都沒有出一家巨頭,就是因為產品和產品之間差異並沒有非常大,客戶就有定價權,客戶的意見都非常強勢。

第三,供應商的議價權;

比如蘋果公司,當它建立壟斷性優勢後,供需兩端的議價權都很強。

首先需求端的消費者的價格彈性不高,大家願意為了更好地體驗付費。

其次供應商端的議價能力很弱,蘋果每個配件會找多家供應商,比價格比品質。因此,最好的行業是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議價能力都弱。通常分散的、競爭充分的上下游,自己就能握有足夠的定價權。

沃爾瑪對供應商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它的成本管理人員會派人到供應商那裡去,幫他們很精細地核算成本(甚至精細到一分錢),然後成本上面加一點錢算是利潤,供應商基本上就是幫它做事。

供應商怎麼辦?你就算不賣給它,它也有別的選擇,它可以有選擇不要的東西,但你不能選擇不賣給它。

消費者也沒有辦法:如果家附近開了一家沃爾瑪,基本上就不會走很遠去別家超市買東西。

第四,新進入者威脅;

好的行業還有一些特徵,就是進入壁壘很高。一個優秀的行業,它的進入門檻很高。你要沒有特別特別多的錢,或者沒有很長時間的積累就進不去,這就是好的例子。

第五,替代效應。

VCD和DVD就是被互聯網、手機替代了。但是有一些我們不太注意的行業,可能覺得它們都沒什麼創新,反而從生意的角度它是個好的行業。比如說飲料行業的可口可樂,全世界碳酸飲料它占了四分之一,這種就很難被替代。產品不容易被替代,而且技術也不會導致過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行業。

這些因素背後有一些共同點,本質都是一樣:壁壘。

壁壘是“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unfair advantage),一旦建起這樣的一個優勢,即使你的競爭對手比你更有錢、更勤奮,更聰明,也掌握你所掌握的資訊,擁有你所有的經驗,它還是無法超過你。

(筆記俠注:所謂進入壁壘,是指行業外其它廠商為進入該行業而必須付出的最小代價。進入壁壘主要取決於在該行業經營的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求、轉化成本、政府政策、銷售管道等。)

常見的壁壘包括網路效應、規模經濟、品牌、專利、秘密的技術和配方、牌照壟斷。

早一點進入市場,利用時間上的先發優勢,建立起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不同行業不一樣,不一定先發就有優勢,但是如果行業的特性,讓先發者能夠建立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行業特性。

三、初創企業怎樣獲得

自己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20多年前,在個人電腦市場,mac作業系統和linux作業系統都被微軟的windows打敗了,並不是因為mac和linux的品質比windows差,而是因為微軟建立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那麼微軟的不公平競爭優勢在哪裡?

微軟構建了一個生態。

一方面使用者規模巨大,另一方面鎖定了大量的協力廠商軟體發展者,使mac和linux的使用者找不到需要的應用軟體。它還通過控制價格來控制管道,將零售價與“預裝價”的差距拉大,然後強迫管道全面預裝windows。這樣一來,各種軟硬體廠商都只需要針對windows進行開發和測試,導致mac和linux的使用者面臨許多軟硬體相容性的問題。

如果所在行業具備不公平競爭優勢的話,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獲得這個優勢,讓自己在執行差的時候,還能賺錢。

學員提問:“那麼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怎樣獲得自己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胡博予回答:

發生結構性變革的時候,常常會讓一些本來有不公平競爭優勢的企業,失去這個優勢,同時讓另一些企業獲得優勢。

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就讓計程車行業產生了變化。計程車公司本來是很強勢的,掌握了稀缺資源,但是打車app打破了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鎖定了新環境下的核心資源。

所以,創業企業要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首先需要理解所在行業的特性,理解結構性變革帶來的稀缺資源的轉移,然後要用優秀的執行,快速搶佔新的稀缺資源,建立壁壘。

四、網路效應與規模經濟

接下來我們討論兩個概念。

1、網路效應:

什麼是“網路效應”?在一個網路裡,每增加一個新的節點,現有節點的體驗(價值)都會提高。

車越多,打車的成功率越高,車來接我的效率越快,所以我選擇大的平臺,對於司機來說乘客越多就更容易綁定這個平臺。

2、規模經濟:

以白色家電行業來舉例子:

生產1萬台空調和10萬台空調的成本有很大差異,10萬台空調的平均生產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大的公司才有能力投入核心部件(例如變頻壓縮機)的研發,才有能力鋪設和維護銷售管道和服務網路,從而形成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再舉個日用消費品的例子——寶潔。

寶潔卡位準確,每一個品牌都要做到“我是最多人喜歡的”,所以它的目標客戶是社會中間階層的人,不做最高端也不做最低端,就做中間的。這個策略非常重要,導致零售商都會把寶潔的商品放在最好的貨架上,最顯眼、最容易拿到的地方。零售商和運營最核心的就是根據客戶需求優化貨架擺放。

什麼樣的東西是最好賣?最多人喜歡的東西。

寶潔是如何形成這種規模優勢的?

當時美國的零售管道、媒體管道都相對整合,寶潔買下幾大電視網路的黃金時段,大量投放廣告提高轉化率,使得零售商願意把有限的貨架好的位置給它;如果便利店在相同的位置放別的產品,效益就會下滑。這就形成了規模優勢,寶潔的產品賣得越來越多,然後就有更多錢去投入廣告,形成聯動。

互聯網時代,這個優勢就被削弱了。

我們想像一個“智慧貨架”,它看到一個穿阿瑪尼西裝,或者背Gucci包的人過來,就換一個高端產品放在這個地方;看到一個墨西哥人走過來,就放一個他喜歡的洗衣粉放在這個地方;看到一個白領走過來,馬上把洗衣粉換成洗衣液。如果零售商都安裝了這樣的貨架,寶潔的優勢是不是就下降了?

在互聯網上,這樣的貨架就存在,因為它知道你是誰,猜到你想要什麼東西。

所以寶潔原來“買大眾媒體大量投放廣告讓中間使用者都喜歡它的產品,然後綁架零售商的優秀貨架”的策略不好使了,或者說削弱了。當零售商數據越來越豐富的時候,它的演算法能夠能夠讓它的貨架越來越好,讓每一個經過貨架的人都能看到最適合他們的東西,所以寶潔最近幾年業績大幅下滑。

沃爾瑪的優勢也在下降,巴菲特去年把沃爾瑪的股票悄悄賣掉,終於承認了沃爾瑪不如亞馬遜。以前沃爾瑪的市值一直比較大,沃爾瑪3000多億,亞馬遜1000多億,現在反過來。

這就是時代的變化,一方面結構性的變化導致稀缺資源不再稀缺,另一方面產生新的稀缺資源。

我們不管創業還是投資都要理解結構性變化,理解不公平競爭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六、規模優勢與規模劣勢

從投資者角度考慮,某些行業規模化就能產生巨大的機會,體驗提升、成本下降,這樣的行業就會出現大公司;而有的行業則是規模變大、體驗就會下降,或者成本會上升,這樣的行業就會出現小公司。

1、規模優勢

一些集中的行業

有一些結構性變化改變行業的特性,讓一些本來“規模越大、體驗越差”的行業變成“規模越大、體驗越好”,領先者占了巨大的市場規模,比如搜索行業的規模優勢。

搜索實際上是一個問答工具,你想要知道一個結果,輸兩個關鍵字,搜尋引擎就會根據你輸入的關鍵字來猜你要的是什麼東西。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地方搜索同樣的關鍵字,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其實你輸入的不單是一個關鍵字,還有你歷史的搜索記錄,還有現在這個時間你的地理位置。搜尋引擎根據這些輸入項來猜,告訴你一些結果,這就是搜索的結果頁。這還沒有完,如果你沒有點第一個,而是拉動一下捲軸,翻到第二頁點裡面的一個,這就是猜錯了,這個時候搜尋引擎就調整它的演算法。

搜索的市場特別好,每個人都有一部分長尾需求,而且跟時間有關係,可能有很多人搜索最近發生的事情,所以它的學習曲線特別長,有1千萬DAU(筆記俠注:DailyActive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的搜尋引擎與有5千萬DAU、1個億DAU的搜尋引擎的搜索體驗有很大差別,這就導致第一名的使用的體驗是最好的。

搜尋引擎本身是一個免費的產品,結構性變化使百度在搜索行業的優勢下降,比如說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百度的搜索大幅下降。PC時代,百度每天人均搜索4次,其中2次是直接搜網站的名字。在移動時代這一部分搜索就沒了,因為手機裡都安裝了APP,手機螢幕就是一個導航站,人的記憶空間一下就變大了,不需要再搜索了。

知乎上也有大量優秀的文章,如果我是騰訊的話,我可能會考慮花大價錢把知乎收購,因為知乎上有大量高品質內容,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不用百度而用知乎搜索,它的命中率也很好。

規模競爭在物流行業顯著體現。核心特點就是行業裡規模越大的體驗越好,成本越低。

比如說一個快遞員一天時間送50件和100件的成本是一樣的,但如果訂單不夠的時候他就不能送到100件,所以密度最高的公司配送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比如美國就有幾個巨大的物流公司。在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有可能只剩下一家公司。

現在菜鳥物流給京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例如北京天貓超市的配送費用成本顯著降

低,就是由於淘寶的巨大訂單。

2、規模劣勢

在一些分散的行業,當一個企業規模增長的時候,它的體驗會下降,單個服務成本會上升,這些行業就不適合做大,適合做一個小公司,在本行業的一畝三分地把它做好。定制有可能是最好的,這裡面沒有結構性的變化,定制的規模越大體驗反而不好。

這裡還有一個新的概念,除了規模優勢之外,還要思考一下絕大部分行業都存在一個東西“規模劣勢”。

什麼是規模劣勢?

規模優勢其實沒有那麼難,做東西量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對管道有了議價權就有錢打廣告了。那為什麼很多行業達到一定規模在某一個點上就不再增長了,沒有出現巨大的公司?相對於規模優勢來說,規模劣勢並沒有那麼容易理解。如果要保持增長,規模優勢必須能夠克服“規模劣勢”的阻力。但沒有哪個行業只有規模優勢沒有規模劣勢,二者是並存的。

有一些行業非常依賴於個人素質:

沒有品牌的建材行業也是規模經濟,公司大到一定程度運輸成本帶來的規模劣勢就超過規模優勢。這樣它的規模優勢的邊際效益跟規模劣勢的邊際效應抵消了,那麼它就不應該再擴大了。

七、效率邊界

一些行業在不同的區間段具備不同的特性。這要看目標是什麼,比如目標是要做女裝定制,可能做一個高端定制,像一些奢侈品,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它就讓高端的人才買得起。

比如傢俱行業是這樣的,你不可能做到低成本高品質,所以在任意給定一個成本的時候,你要做到在這樣成本下生產出來的是市場上品質最好的才能生存。傢俱市場是高效市場,用戶比較的時候如果發現另一家品質比你高,你就賣不出去了。或者一個人他的的品質和你一樣,但成本比你低,你也賣不出去。

所以這裡有一個效益曲線,在這個曲線上可以生存,曲線內則是死亡區域,待在這個地方時間足夠長就一定會死掉。如果要獲得生存,你需要在這個曲線上找到一個點,然後待在這個地方。

我們看傢俱行業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它只有一家大企業。猜想一下為什麼高端傢俱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品牌?為什麼做到一定的程度就停在那個地方?它的規模劣勢是怎麼回事?其實從整個市場來看,高端家庭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但它所面向的客戶群體追求獨特性,所以每一家都很難做得特別大。

為什麼宜家就可以成功?

它在生產端和消費者端都具有規模優勢,傢俱行業的交叉銷售很明顯,消費者買傢俱的時候可能有櫃子的需求,也有買床買沙發的需求。所以宜家的超大規模的傢俱店的購物體驗特別好。

超大型的傢俱店,就要有大量的單品,就得有大的規模,就得在全球有很多店。歐洲的城市很小,所以就在很多城市中間開的宜家店,再多開一家就是虧的。宜家所需要的規模太大了,規模優勢和規模劣勢可以抵消的點特別高。

總結一下,我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從行業的特性來做戰略的東西,看這個行業是不是能建立一個不公平優勢的機會?是不是能做大?如果不能就得調整預期,考慮是不是做個小的公司,或者換一個行業。

筆記俠後臺回復數位1-8,會有驚喜哦~

回復【1】 查看 湖畔大學筆記

回復【2】 查看 混沌大學筆記

回復【3】 查看 大咖筆記

回復【4】 查看 熱點筆記

回復【5】 查看 讀書筆記

回復【6】 查看 商業模式、戰略思維、產品運營、傳播社群、組織管理 相關筆記

回復【7】 查看 投融資、大資料、創業方法、人工智慧 相關筆記

回復【8】 查看 社群管理、內容創業、文化生活 創業心理 相關筆記

筆記俠聯合喜馬拉雅FM推出《新商業進化論》

長按下圖二維碼收聽系列完整音訊課程

每週兩期,每期15-20分鐘,一年共100期,198元。

合作夥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

主辦方介紹——

氪空間 | 成立於2014年4月,專注為早期(A輪前)互聯網領域創業項目提供3個月一期的孵化服務,過去的兩年時間,氪空間成功孵化了共8期193個專案,覆蓋企業服務、生活消費、智慧硬體、金融、教育、醫療等各領域,融資成功率97%,孵化項目融資總額27億,估值總和152億。其中,估值超過1億的專案達46個,如洋錢罐、GrowingIO、名醫主刀、百恩百特購社、衣+、微租車、機器人Mor等。

合作夥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

這個模型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思維方式,它其實是用來分析這個行業是不是個好行業的。這跟我們小時候學的不一樣,我們熟知的說法是“行行出狀元”,就是只要我們足夠勤奮、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這其實是不對的,行業確實有好有壞。

我們用這五種力量來觀察我們自身和周圍的這個行業,其實本質就是壁壘。

第一,行業內的競爭對手;

比如說你找到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內競爭非常激烈,是個紅海,可能這就是一個差行業。如果這個行業內部競爭並不激烈,那可能是個好行業;

第二,客戶的議價能力;

看客戶是不是有定價權。有的行業它對客戶沒有什麼感覺,比如便利店其實就是對客戶有定價權。便利店的毛利率非常高,就一個東西,明明在網上賣10塊錢,便利店可以賣12塊。為什麼?就因為“便利”。

便利店就服務周圍,服務半徑非常短,對於便利店服務的人群來說並沒有什麼選擇。因為在網上購買第二天才能到,但是著急需要的小東西在便利店裡馬上就可以拿到,比如包子、饅頭、一瓶水、一支雪糕,對價格不敏感。所以現在這個便利店就有定價權,有對客戶的議價能力。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

比如做辦公自動化的,它對客戶定價能力就比較低。因為客戶要使用一套系統,就會去找便宜的。這個行業發展二十多年了都沒有出一家巨頭,就是因為產品和產品之間差異並沒有非常大,客戶就有定價權,客戶的意見都非常強勢。

第三,供應商的議價權;

比如蘋果公司,當它建立壟斷性優勢後,供需兩端的議價權都很強。

首先需求端的消費者的價格彈性不高,大家願意為了更好地體驗付費。

其次供應商端的議價能力很弱,蘋果每個配件會找多家供應商,比價格比品質。因此,最好的行業是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議價能力都弱。通常分散的、競爭充分的上下游,自己就能握有足夠的定價權。

沃爾瑪對供應商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它的成本管理人員會派人到供應商那裡去,幫他們很精細地核算成本(甚至精細到一分錢),然後成本上面加一點錢算是利潤,供應商基本上就是幫它做事。

供應商怎麼辦?你就算不賣給它,它也有別的選擇,它可以有選擇不要的東西,但你不能選擇不賣給它。

消費者也沒有辦法:如果家附近開了一家沃爾瑪,基本上就不會走很遠去別家超市買東西。

第四,新進入者威脅;

好的行業還有一些特徵,就是進入壁壘很高。一個優秀的行業,它的進入門檻很高。你要沒有特別特別多的錢,或者沒有很長時間的積累就進不去,這就是好的例子。

第五,替代效應。

VCD和DVD就是被互聯網、手機替代了。但是有一些我們不太注意的行業,可能覺得它們都沒什麼創新,反而從生意的角度它是個好的行業。比如說飲料行業的可口可樂,全世界碳酸飲料它占了四分之一,這種就很難被替代。產品不容易被替代,而且技術也不會導致過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行業。

這些因素背後有一些共同點,本質都是一樣:壁壘。

壁壘是“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unfair advantage),一旦建起這樣的一個優勢,即使你的競爭對手比你更有錢、更勤奮,更聰明,也掌握你所掌握的資訊,擁有你所有的經驗,它還是無法超過你。

(筆記俠注:所謂進入壁壘,是指行業外其它廠商為進入該行業而必須付出的最小代價。進入壁壘主要取決於在該行業經營的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求、轉化成本、政府政策、銷售管道等。)

常見的壁壘包括網路效應、規模經濟、品牌、專利、秘密的技術和配方、牌照壟斷。

早一點進入市場,利用時間上的先發優勢,建立起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不同行業不一樣,不一定先發就有優勢,但是如果行業的特性,讓先發者能夠建立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行業特性。

三、初創企業怎樣獲得

自己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20多年前,在個人電腦市場,mac作業系統和linux作業系統都被微軟的windows打敗了,並不是因為mac和linux的品質比windows差,而是因為微軟建立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那麼微軟的不公平競爭優勢在哪裡?

微軟構建了一個生態。

一方面使用者規模巨大,另一方面鎖定了大量的協力廠商軟體發展者,使mac和linux的使用者找不到需要的應用軟體。它還通過控制價格來控制管道,將零售價與“預裝價”的差距拉大,然後強迫管道全面預裝windows。這樣一來,各種軟硬體廠商都只需要針對windows進行開發和測試,導致mac和linux的使用者面臨許多軟硬體相容性的問題。

如果所在行業具備不公平競爭優勢的話,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獲得這個優勢,讓自己在執行差的時候,還能賺錢。

學員提問:“那麼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怎樣獲得自己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胡博予回答:

發生結構性變革的時候,常常會讓一些本來有不公平競爭優勢的企業,失去這個優勢,同時讓另一些企業獲得優勢。

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就讓計程車行業產生了變化。計程車公司本來是很強勢的,掌握了稀缺資源,但是打車app打破了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鎖定了新環境下的核心資源。

所以,創業企業要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首先需要理解所在行業的特性,理解結構性變革帶來的稀缺資源的轉移,然後要用優秀的執行,快速搶佔新的稀缺資源,建立壁壘。

四、網路效應與規模經濟

接下來我們討論兩個概念。

1、網路效應:

什麼是“網路效應”?在一個網路裡,每增加一個新的節點,現有節點的體驗(價值)都會提高。

車越多,打車的成功率越高,車來接我的效率越快,所以我選擇大的平臺,對於司機來說乘客越多就更容易綁定這個平臺。

2、規模經濟:

以白色家電行業來舉例子:

生產1萬台空調和10萬台空調的成本有很大差異,10萬台空調的平均生產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大的公司才有能力投入核心部件(例如變頻壓縮機)的研發,才有能力鋪設和維護銷售管道和服務網路,從而形成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再舉個日用消費品的例子——寶潔。

寶潔卡位準確,每一個品牌都要做到“我是最多人喜歡的”,所以它的目標客戶是社會中間階層的人,不做最高端也不做最低端,就做中間的。這個策略非常重要,導致零售商都會把寶潔的商品放在最好的貨架上,最顯眼、最容易拿到的地方。零售商和運營最核心的就是根據客戶需求優化貨架擺放。

什麼樣的東西是最好賣?最多人喜歡的東西。

寶潔是如何形成這種規模優勢的?

當時美國的零售管道、媒體管道都相對整合,寶潔買下幾大電視網路的黃金時段,大量投放廣告提高轉化率,使得零售商願意把有限的貨架好的位置給它;如果便利店在相同的位置放別的產品,效益就會下滑。這就形成了規模優勢,寶潔的產品賣得越來越多,然後就有更多錢去投入廣告,形成聯動。

互聯網時代,這個優勢就被削弱了。

我們想像一個“智慧貨架”,它看到一個穿阿瑪尼西裝,或者背Gucci包的人過來,就換一個高端產品放在這個地方;看到一個墨西哥人走過來,就放一個他喜歡的洗衣粉放在這個地方;看到一個白領走過來,馬上把洗衣粉換成洗衣液。如果零售商都安裝了這樣的貨架,寶潔的優勢是不是就下降了?

在互聯網上,這樣的貨架就存在,因為它知道你是誰,猜到你想要什麼東西。

所以寶潔原來“買大眾媒體大量投放廣告讓中間使用者都喜歡它的產品,然後綁架零售商的優秀貨架”的策略不好使了,或者說削弱了。當零售商數據越來越豐富的時候,它的演算法能夠能夠讓它的貨架越來越好,讓每一個經過貨架的人都能看到最適合他們的東西,所以寶潔最近幾年業績大幅下滑。

沃爾瑪的優勢也在下降,巴菲特去年把沃爾瑪的股票悄悄賣掉,終於承認了沃爾瑪不如亞馬遜。以前沃爾瑪的市值一直比較大,沃爾瑪3000多億,亞馬遜1000多億,現在反過來。

這就是時代的變化,一方面結構性的變化導致稀缺資源不再稀缺,另一方面產生新的稀缺資源。

我們不管創業還是投資都要理解結構性變化,理解不公平競爭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六、規模優勢與規模劣勢

從投資者角度考慮,某些行業規模化就能產生巨大的機會,體驗提升、成本下降,這樣的行業就會出現大公司;而有的行業則是規模變大、體驗就會下降,或者成本會上升,這樣的行業就會出現小公司。

1、規模優勢

一些集中的行業

有一些結構性變化改變行業的特性,讓一些本來“規模越大、體驗越差”的行業變成“規模越大、體驗越好”,領先者占了巨大的市場規模,比如搜索行業的規模優勢。

搜索實際上是一個問答工具,你想要知道一個結果,輸兩個關鍵字,搜尋引擎就會根據你輸入的關鍵字來猜你要的是什麼東西。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地方搜索同樣的關鍵字,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其實你輸入的不單是一個關鍵字,還有你歷史的搜索記錄,還有現在這個時間你的地理位置。搜尋引擎根據這些輸入項來猜,告訴你一些結果,這就是搜索的結果頁。這還沒有完,如果你沒有點第一個,而是拉動一下捲軸,翻到第二頁點裡面的一個,這就是猜錯了,這個時候搜尋引擎就調整它的演算法。

搜索的市場特別好,每個人都有一部分長尾需求,而且跟時間有關係,可能有很多人搜索最近發生的事情,所以它的學習曲線特別長,有1千萬DAU(筆記俠注:DailyActive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的搜尋引擎與有5千萬DAU、1個億DAU的搜尋引擎的搜索體驗有很大差別,這就導致第一名的使用的體驗是最好的。

搜尋引擎本身是一個免費的產品,結構性變化使百度在搜索行業的優勢下降,比如說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百度的搜索大幅下降。PC時代,百度每天人均搜索4次,其中2次是直接搜網站的名字。在移動時代這一部分搜索就沒了,因為手機裡都安裝了APP,手機螢幕就是一個導航站,人的記憶空間一下就變大了,不需要再搜索了。

知乎上也有大量優秀的文章,如果我是騰訊的話,我可能會考慮花大價錢把知乎收購,因為知乎上有大量高品質內容,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不用百度而用知乎搜索,它的命中率也很好。

規模競爭在物流行業顯著體現。核心特點就是行業裡規模越大的體驗越好,成本越低。

比如說一個快遞員一天時間送50件和100件的成本是一樣的,但如果訂單不夠的時候他就不能送到100件,所以密度最高的公司配送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比如美國就有幾個巨大的物流公司。在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有可能只剩下一家公司。

現在菜鳥物流給京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例如北京天貓超市的配送費用成本顯著降

低,就是由於淘寶的巨大訂單。

2、規模劣勢

在一些分散的行業,當一個企業規模增長的時候,它的體驗會下降,單個服務成本會上升,這些行業就不適合做大,適合做一個小公司,在本行業的一畝三分地把它做好。定制有可能是最好的,這裡面沒有結構性的變化,定制的規模越大體驗反而不好。

這裡還有一個新的概念,除了規模優勢之外,還要思考一下絕大部分行業都存在一個東西“規模劣勢”。

什麼是規模劣勢?

規模優勢其實沒有那麼難,做東西量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對管道有了議價權就有錢打廣告了。那為什麼很多行業達到一定規模在某一個點上就不再增長了,沒有出現巨大的公司?相對於規模優勢來說,規模劣勢並沒有那麼容易理解。如果要保持增長,規模優勢必須能夠克服“規模劣勢”的阻力。但沒有哪個行業只有規模優勢沒有規模劣勢,二者是並存的。

有一些行業非常依賴於個人素質:

沒有品牌的建材行業也是規模經濟,公司大到一定程度運輸成本帶來的規模劣勢就超過規模優勢。這樣它的規模優勢的邊際效益跟規模劣勢的邊際效應抵消了,那麼它就不應該再擴大了。

七、效率邊界

一些行業在不同的區間段具備不同的特性。這要看目標是什麼,比如目標是要做女裝定制,可能做一個高端定制,像一些奢侈品,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它就讓高端的人才買得起。

比如傢俱行業是這樣的,你不可能做到低成本高品質,所以在任意給定一個成本的時候,你要做到在這樣成本下生產出來的是市場上品質最好的才能生存。傢俱市場是高效市場,用戶比較的時候如果發現另一家品質比你高,你就賣不出去了。或者一個人他的的品質和你一樣,但成本比你低,你也賣不出去。

所以這裡有一個效益曲線,在這個曲線上可以生存,曲線內則是死亡區域,待在這個地方時間足夠長就一定會死掉。如果要獲得生存,你需要在這個曲線上找到一個點,然後待在這個地方。

我們看傢俱行業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它只有一家大企業。猜想一下為什麼高端傢俱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品牌?為什麼做到一定的程度就停在那個地方?它的規模劣勢是怎麼回事?其實從整個市場來看,高端家庭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但它所面向的客戶群體追求獨特性,所以每一家都很難做得特別大。

為什麼宜家就可以成功?

它在生產端和消費者端都具有規模優勢,傢俱行業的交叉銷售很明顯,消費者買傢俱的時候可能有櫃子的需求,也有買床買沙發的需求。所以宜家的超大規模的傢俱店的購物體驗特別好。

超大型的傢俱店,就要有大量的單品,就得有大的規模,就得在全球有很多店。歐洲的城市很小,所以就在很多城市中間開的宜家店,再多開一家就是虧的。宜家所需要的規模太大了,規模優勢和規模劣勢可以抵消的點特別高。

總結一下,我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從行業的特性來做戰略的東西,看這個行業是不是能建立一個不公平優勢的機會?是不是能做大?如果不能就得調整預期,考慮是不是做個小的公司,或者換一個行業。

筆記俠後臺回復數位1-8,會有驚喜哦~

回復【1】 查看 湖畔大學筆記

回復【2】 查看 混沌大學筆記

回復【3】 查看 大咖筆記

回復【4】 查看 熱點筆記

回復【5】 查看 讀書筆記

回復【6】 查看 商業模式、戰略思維、產品運營、傳播社群、組織管理 相關筆記

回復【7】 查看 投融資、大資料、創業方法、人工智慧 相關筆記

回復【8】 查看 社群管理、內容創業、文化生活 創業心理 相關筆記

筆記俠聯合喜馬拉雅FM推出《新商業進化論》

長按下圖二維碼收聽系列完整音訊課程

每週兩期,每期15-20分鐘,一年共100期,198元。

合作夥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

主辦方介紹——

氪空間 | 成立於2014年4月,專注為早期(A輪前)互聯網領域創業項目提供3個月一期的孵化服務,過去的兩年時間,氪空間成功孵化了共8期193個專案,覆蓋企業服務、生活消費、智慧硬體、金融、教育、醫療等各領域,融資成功率97%,孵化項目融資總額27億,估值總和152億。其中,估值超過1億的專案達46個,如洋錢罐、GrowingIO、名醫主刀、百恩百特購社、衣+、微租車、機器人Mor等。

合作夥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