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雍正年間,山東和四川發現麒麟,官方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麒麟是我國古代的瑞獸,也是“麟鳳龜龍”四大神獸之一,根據古代典籍記載,麒麟一般只有在盛世才會出現,代表著國家的祥瑞。在清朝雍正年間,山東和四川就分別發現了麒麟。

清朝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農曆六月初五,山東巨野縣發現麒麟,山東巡撫岳浚專門為此寫了一封奏摺,原原本本的將發現麒麟的事情報告給了遠在北京的雍正皇帝。

嶽浚在奏摺中寫道:巨野縣新城保農民叫做李恩,雍正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李恩家養的母牛產下一頭麒麟。

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麒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頭像鹿尾巴像牛。麒麟的頭上有一隻肉角,角尖還有螺旋的毛髮。

麒麟的眼睛晶瑩透徹如水晶,額頭如同白玉。渾身長滿了青色鱗甲,鱗甲的縫隙中長出來紫色的絨毛。麒麟的脊背上有三段黑毛,在麒麟的腹部蹄子等處有白毛。麒麟的尾巴長五寸五分,尖端還有四縷黑毛。

相比山東的麒麟,四川發現的麒麟更加漂亮,雍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農曆五月初八日申刻,四川鹽亭縣永賢鄉,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當地一個百姓楊士榮正在田裡耕地,見到突降大雨他只好躲到牛棚裡面避雨。

沒想到這一避雨卻被他發現一頭母牛竟然生了一隻小麒麟 。

那麒麟身高二尺,身長二尺五寸,腿像馬,蹄子像牛,蹄子外殼的顏色猶如玳瑁一樣美麗。麒麟渾身長滿了鱗甲,閃耀著黃綠色的青光,好像是孔雀的羽毛的顏色一樣,在麒麟的鱗甲中長出黃尖白毛,還有數根紫毛。

麒麟的尾巴長六寸,尾巴末端有一綹紫毛,

夾雜在黃尖白毛中,渾身光彩煥發!麒麟腦袋中間直挺挺的長著一根肉角。麒麟的耳朵像鹿,耳孔裡面長著黃尖白色毛髮,麒麟的眼睛又長又細,猶如水晶一樣清澈。鼻頭很高,黃色凹鼻樑,紅色眼圈,鼻頭兩邊長著如意雲彩一樣的花紋。

這兩頭麒麟被發現的時間相隔只有一年,而且都是由母牛所產,看來古人說的“牛生麒麟豬生象”不完全是胡扯。而且這兩隻麒麟被發現後,

都被當地的最高官員(山東巡撫、四川總督)報告給了雍正皇帝,還描繪得如此細緻,可見並非虛構。

雍正壬子、癸醜皆有產麟之事,一在山東,一在四川。山東巡撫岳浚題雲:「钜野縣新城保李恩家於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有牛產麟。細加看視,瑞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頭含肉角,頂帶旋毛。目如水晶,額如白玉。徧身麟甲,悉系青色,甲縫俱有紫色絨毛。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雲:「鹽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士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即往驗看,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樑,其鼻准兩傍,似如意雲樣。徧身麟甲,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佛孔雀翎羽。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清稗類鈔》

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頭含肉角,頂帶旋毛。目如水晶,額如白玉。徧身麟甲,悉系青色,甲縫俱有紫色絨毛。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雲:「鹽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士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即往驗看,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樑,其鼻准兩傍,似如意雲樣。徧身麟甲,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佛孔雀翎羽。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