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日戰場上,日軍為何在拼刺刀的時候要先退掉子彈?

在電視螢屏上,抗日劇一直是一個永不衰敗的話題,因此這幾年裡拍攝了許多的抗日劇,其中不乏我們經常吐槽的抗日神劇。凡是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日本兵在準備格鬥拼刺刀的時候,總會先把子彈從槍膛裡退出來再與敵人拼刺刀,這是為何?

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拼刺刀的時候萬一打不贏敵人,起碼我還可以用槍膛裡的子彈是消滅敵人,做兩手準備,有備無患。日本人也不是傻子,

他們肯定也想到,哪為什麼還要堅持推掉子彈呢?

日本這規定也是在戰爭經驗上得來的,一般的日軍只有在班排以上規模決鬥的時候,才會子彈退膛,根據日軍的資料統計得知,拼刺刀之前保留子彈造成的己方的傷亡比殺敵人數還要多,所以才有了這一看似奇葩的規定。

為什麼日軍中會出現這一的情況呢?主要還是日軍自己手中的武器造成的,主要是日軍使用的“三八大蓋”有關,這是一款世界長度最長的步槍之一,設計之初加長長度就是為了彌補日本矮小的身軀的惡,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所在。由於較長的槍桿帶來了三八步槍不僅打得准還能打得遠,不失為一杆不錯的步槍。

所謂“有利也有弊”,三八大蓋的缺點在於子彈出膛速度快,飛行穩定,因此在擊中人體之後,並不會留在人體內部,而是形成貫穿傷,所以很多中國士兵在戰場被三八步槍所傷,只要包紮一下又可以再上戰場了。所以在白刃戰中,敵我兩方相互交集,敵人的後背可能是自己人,

這樣就造成了誤殺自己的可能。

再加上日本的三八步槍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子彈節約的問題,因此三八大蓋還是傳統的單發步槍,而不是歐美等國的半自動步槍,每打一發子彈都要拉一次槍栓,在雙方拼刺刀的時候,哪還有時間給你拉栓,因此留有子彈的意義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