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米市場苦盡甘來,加工企業“風雨過後見彩虹”!

原料充足,需求旺盛,開機率高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需求增長快。其原因有二:一是近年來我國玉米下游產品出口數量增長明顯,提振了國產玉米需求。二是玉米下游產品開拓了很多需求新領域,

國產玉米的剛性需求數量增大。玉米價格的下滑使得下游產品獲得了“物美價廉”的讚譽,玉米澱粉、玉米澱粉糖等主打下游產品需求量增長迅猛,促使玉米需求好轉。

“自2015年年底開始市場需求開始加大,2016年全年玉米深加工業企業開機率都很高,今年以來各家企業更是開足馬力生產。”遼寧省開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玉米市場“價補分離”政策的實施為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打造了公平競爭的平臺,

提高了我國玉米及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深加工企業供銷兩旺

雖然當前玉米市場價格比較高,但很多玉米深加工企業根本不擔心原料供應會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絕大部分企業的原料庫存備得十分足,

部分大中型企業的生產周轉庫存甚至備到了7月底。

今年企業原料庫存充足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東北三省地方政府對企業收購當地2016年產玉米有補貼,截至時間是今年6月底加工完畢的玉米,這使得絕大部分企業把庫存備到了6月底。二是2016年產玉米上市後,市場價格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較低價區,而玉米下游產品卻銷售順暢,企業利潤可觀,

很多企業增加了原料庫存,並根據下游產品訂單情況,提前鎖定了加工利潤。

期貨引力強,產業企業參與積極性高

期貨日報記者調研的這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大部分擁有大商所玉米澱粉交割庫,個別企業還擁有玉米交割庫,除了按照大連玉米、玉米澱粉期貨交易規則為期貨投資者做好服務以外,其還充分利用期貨市場平臺積極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

從當前玉米深加工企業參與期貨交易的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很強,部分企業是集團統一操作,集團下屬企業配合交易;一些企業則成立專業團隊進行操作。從實際交易效果來看,企業期現貨結合的操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部分操作經驗豐富的企業收益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期貨概念進入玉米深加工領域以後,很多企業在經營上有了新思維,

部分企業已開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產品的點價銷售、基差交易等,一個傳統的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充滿了活力。

個體存差異,深加工業景氣指數上升

據瞭解,自2008年玉米臨儲政策實施以後,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一路上行,不但讓東北地區與山東等玉米市場正常的價差240—300元/噸消失,而且在2015年前後國內玉米市場還出現了“倒流”現象,導致東北地區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無法生存。自2016年“價補分離”政策實施後,東北地區玉米原料與煤炭等資源豐富的優勢得到顯現,估計3—5年內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將持續增強。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有五大因素促使企業發展良好:

一是玉米市場“價補分離”政策的實施,讓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有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內地與東北地區玉米市場價差回歸到了合理水準。

二是近年來東北地區地方政府加大了對玉米深加工業的扶持力度,有利於玉米產業鏈的完善,有利於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三是東北地區擁有原料資源優勢,高品質玉米供應充足,減少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品質。

四是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很多是新建的,這些企業普遍擁有生產技術優勢、機制靈活優勢、人才優勢。五是東北地區能源豐富,很多企業擁有自備電廠,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

地租降幅大,傳統產區玉米麵積穩定

在玉米傳統產區,記者看到,農民比較習慣于種植玉米,傳統產區玉米麵積較為穩定。記者發現,受政策調整和玉米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的影響,東北地區農民適時調整了種植結構,主要表現為非傳統產區玉米種植面積下滑,大豆、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面積增加。

此外,由於企業生產原料備得充足,雖然近期臨儲玉米競價銷售遭“瘋搶”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東北地區很多玉米深加工企業“沉著穩定”,並沒有積極參與交易。

據記者瞭解,庫存陳玉米的出粉率低、破碎率高,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較差,只有當庫存陳玉米的價格低於新產玉米的價格時,深加工企業才有興趣競拍,但由於進入6月以後,市場供應主要依靠庫存陳玉米的出庫來保證,深加工企業對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情況特別重視,很多企業計畫在價格合適時採購一些。

目前,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庫存玉米成本普遍在1400元/噸,由於近期部分下游產品價格下滑較快,一些企業計畫按下游客戶訂單情況來制定原料採購計畫。

自2016年“價補分離”政策實施後,東北地區玉米原料與煤炭等資源豐富的優勢得到顯現,估計3—5年內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將持續增強。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有五大因素促使企業發展良好:

一是玉米市場“價補分離”政策的實施,讓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有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內地與東北地區玉米市場價差回歸到了合理水準。

二是近年來東北地區地方政府加大了對玉米深加工業的扶持力度,有利於玉米產業鏈的完善,有利於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三是東北地區擁有原料資源優勢,高品質玉米供應充足,減少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品質。

四是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很多是新建的,這些企業普遍擁有生產技術優勢、機制靈活優勢、人才優勢。五是東北地區能源豐富,很多企業擁有自備電廠,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

地租降幅大,傳統產區玉米麵積穩定

在玉米傳統產區,記者看到,農民比較習慣于種植玉米,傳統產區玉米麵積較為穩定。記者發現,受政策調整和玉米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的影響,東北地區農民適時調整了種植結構,主要表現為非傳統產區玉米種植面積下滑,大豆、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面積增加。

此外,由於企業生產原料備得充足,雖然近期臨儲玉米競價銷售遭“瘋搶”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東北地區很多玉米深加工企業“沉著穩定”,並沒有積極參與交易。

據記者瞭解,庫存陳玉米的出粉率低、破碎率高,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較差,只有當庫存陳玉米的價格低於新產玉米的價格時,深加工企業才有興趣競拍,但由於進入6月以後,市場供應主要依靠庫存陳玉米的出庫來保證,深加工企業對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情況特別重視,很多企業計畫在價格合適時採購一些。

目前,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庫存玉米成本普遍在1400元/噸,由於近期部分下游產品價格下滑較快,一些企業計畫按下游客戶訂單情況來制定原料採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