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人物改變歷史,此人彈了彈煙灰,清王朝隨之滅亡了

清朝末年,全國各地起義頻繁,搞得滿清的統治者們一聽見爆炸聲就心發虛,腳發軟,於是慌忙下了一道詔令,全國範圍內不准燃放煙花爆竹,違者按革命黨論處。詔令下達後,

京城之內很快徹底清淨了,百姓們即使是辦喜事,也不敢放鞭炮了。

京城是安靜了,可遠在千里之外的武昌,革命黨們可不管什麼詔令,依然在廢寢忘食的研究炸彈,失去了煙花爆竹聲的掩蓋,造炸彈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了,因為一旦發生爆炸,軍警們聽到聲音,

馬上就會來抓捕。

在這些革命黨人中間有一個人名叫孫武,是同盟會的成員,此孫武和歷史上那位有名的軍事家毫無關係,他只是軍隊中的一個小兵,因為會造炸彈,在軍中很有名氣。很多人以為他是孫文的弟弟,紛紛和他拉關係,套近乎。

孫武

孫武也從不點破,既有名氣又有能力,孫武逐漸在軍中混的風生水起,很多人願意為他提供實驗炸彈的原料。孫武也確實是個搞科學的料,每天在他的屋子中研究,有時吃飯都不顧。

孫武人緣好,朋友多,在他的朋友中有個人名叫劉同,此人是個煙鬼,每天煙不離手。這個愛吸煙習慣要是平常人也沒什麼,可偏偏這個劉同和孫武關係還不錯,經常去孫武的實驗場地看他研製炸彈。

1911年10月9日晚上,劉同閑著沒事,像往常一樣去找孫武聊天。劉同叼著煙捲哼著歌,剛一進屋,就拿出一根香煙朝孫武遞了過去,孫武正忙著查驗炸彈,顧不上理劉同。劉同討了個沒趣,就問孫武:“你做什麼呢?”

孫武沒好氣的說:“我正想寫個嚴禁煙火的牌子。

”劉同下意識的彈了彈煙灰,剛想說是寫給我看的吧,突然膨的一聲巨響,炸彈爆炸了,孫武的臉和手都被炸傷。爆炸的聲音太大,軍警們很快就會趕到,情況萬分危急,武昌起義不得不提前打響。起義成功後,腐敗的清王朝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孫武成了辛亥革命的功臣,不過我們也不能忘了那個小人物劉同,是他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