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彬:讓高曉松想砸琴的“吉他少年”是股教育清流

△“吉他少年”劉嘉卓(資料圖)

作者:王彬

不知情的人,乍一看他指彈吉他的小視頻,

還會以為他肯定是那種有名師手把手的教,也是經常去報班學吉他的小孩,因為實在是太嫺熟了,太“老練”了,不煞費苦心的學個幾年,根本不太會有如此厲害的技巧。可這樣潛意識裡的粗淺判斷只對了一半,這位少年確實煞費苦心學習了多年吉他,可是並沒有過多外力的直接干預,而是基本上通過“自學”而成。

“自學”能把吉他練到如此地步,必然得有強大的毅力和無謂的堅持,

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簡直不易到家。可他確實做到了,而且做得讓世人驚歎、讓專家側目,堪稱典範。其實這背後的奧秘並不難解釋,就是“興趣”兩字,但是,還得加上一句話,就是得做到“純粹的執著於興趣”。

據說劉嘉卓7歲開始學吉他,而後就愛得一發不可收拾。由於家庭條件一般,他就從網上找來一些老師們的網路教學,通過一點點的學習,

一點點的堅持,這便成就了現在他在指彈吉他方面的造詣。在這過程中,“興趣”就是支撐他努力的力量,而內心那一份“純粹的執著”便起著潛在的驅動作用,那純粹既包括他的“熱愛”,又包括他誠摯的堅守,還有那“勇敢無畏”的追夢心。

吉他少年的身上,

其實還有一個“標籤”,那就是00後。在大多數人眼裡,00後多為那種“嬌慣”、“不懂事”的孩子。但吉他少年的出現,似乎某種程度上衝擊了那些“刻板成見”,像是一股難得的清流,也讓世人看到了00後的一抹風采。而且據瞭解,網上的視頻,都是這位元吉他少年自己發佈的,這也是因為他懂得尋找機會去展現自己,同時也是在更好的亮出自己、證明自己。

當然,這一切的努力除了興趣的驅動外,

還有他的願景,他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提高自己的水準,有一天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家裡的條件。這便是最大的感動,也是純粹的執著於興趣之後,他有資格喊出的心聲。如此的願景,不僅本身乾淨純粹,還讓吉他少年這股清流更清澈。

吉他少年的案例,也能給中國的父母一個啟示,那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並要給予合適的鼓勵和引導。父母不必過於糾結外在的條件,

而是要把心思放在孩子的本心上,能夠讓孩子做到跟隨自己的“心意”,就足夠了,但前提是,這“心意”得是積極而正面的。希望那些仍奉行填鴨式教育,瘋狂給孩子報班卻不顧及孩子自身喜好,還過於執著于孩子成績的家長們,能從中有所感悟。

不過,最後還是要給吉他少年一個善意的提醒。那就是,無論未來如何發展,身邊的環境如何變化,自己的興趣一定要守住,不要輕言放棄,哪怕是受到各種的干擾;願景可以期待,但不必過急去觸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莫不經意間被“功利”順走;勇於展現自己值得點贊,但也不要被表面的浮華過於捆綁,還需把握分寸。說白了,還是那句話,無論以後命途如何,都得做到“純粹的執著於興趣”,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如此,吉他少年才“方得始終”。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不要輕言放棄,哪怕是受到各種的干擾;願景可以期待,但不必過急去觸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莫不經意間被“功利”順走;勇於展現自己值得點贊,但也不要被表面的浮華過於捆綁,還需把握分寸。說白了,還是那句話,無論以後命途如何,都得做到“純粹的執著於興趣”,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如此,吉他少年才“方得始終”。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