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腫瘤患者怎麼都那麼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腫瘤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原因,通俗地講就是“吃得少了,丟得多了,吸收弱了,代謝亂了”。

第一個原因是攝入不足使營養失去了源頭。腫瘤對全身的影響可能引起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疼痛、味覺和嗅覺的改變等,往常感覺香噴噴的飯菜在患者面前會變得平淡無味,讓人完全沒有吃的欲望。有的患者焦慮、恐懼、絕望,再加上疼痛等刺激更使得進食變成了艱巨的任務。頭頸部腫瘤由於局部損害和治療的原因造成患者進食減少;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難、吞咽疼痛而攝食不足;胃癌和腸癌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道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出血,常伴有腹脹、腹痛,這些都會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

第二個原因是營養丟失,入不敷出。消化道手術前必須禁食、禁水,還要進行腸道準備,服用一些瀉藥把腸道內容物和糞便排乾淨,這是為了減少術後感染,但同時也造成了營養物質和益生菌的丟失。手術後因為創傷分解代謝增加,

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大量分解,尤其是感染、發熱的患者分解丟失得更多。放化療的副作用可引起嘔吐和腹瀉,造成營養物質的大量丟失。晚期的腫瘤患者如合併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積液時,這些富含營養物質的液體不能被人體重新吸收,當需要穿刺抽液以緩解症狀時,則會進一步加重營養丟失。

第三個原因是患者好不容易吃進去了,卻不能完全吸收。

比如食道和胃部的手術就會直接造成患者術後飲食量的減少和對食物消化能力的減弱,從而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腹部放療的患者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腸黏膜損傷,發生急性腹瀉、腹痛、腸炎等症狀,直接導致營養物質在腸道的吸收障礙。慢性放射性腸病可引起胃腸道狹窄,致使進食量減少,消化吸收能力減弱。腸道內的益生菌群也可能受到放化療的負面影響,
從而影響消化吸收,最終導致嚴重的營養缺乏和營養不良。

食量減少,消化吸收能力減弱。腸道內的益生菌群也可能受到放化療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消化吸收,最終導致嚴重的營養缺乏和營養不良。

第四個原因是營養物質的代謝紊亂。腫瘤細胞喜歡“吃甜食”,對糖的消耗是正常細胞的7倍,造成人體內糖的消耗增多而儲備下降。

我們知道氨基酸是蛋白質合成的原料,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氨基酸,這就迫使體內大量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以作為腫瘤細胞生長的原料,於是導致患者大量骨骼肌群的丟失。腫瘤患者脂肪合成減少,脂肪動員和脂肪氧化增加,表現為患者身體消瘦和體質衰弱。還有其他的營養素,如肉堿、維生素B1等都表現為代謝異常。這樣,常規飲食不能滿足腫瘤患者的需求,也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

也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