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正與復旦學子交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勇於創新!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今天(24日)下午來到復旦大學,為師生們作形勢政策報告,解讀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與師生們一同回顧上海城市發展的歷程、分享城市未來發展的願景,

並回答師生們的現場提問。

這是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之後,上海市領導進高校作形勢政策報告的第一講。復旦大學在光華樓設立主會場,同時在楓林、張江、江灣校區開設視頻分會場,共計千餘師生聆聽報告,與市領導交流。

1.韓正:復旦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上海也為復旦感到驕傲!

韓正書記說,復旦大學始終立足上海,服務國家,面向世界。在上海的發展歷程中始終有復旦的貢獻,復旦也始終見證、參與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今天的復旦在世界是著名學府,在全國名列前茅。再過幾天,復旦大學就將迎來112年校慶,韓正向復旦所有的同學、老師、工作人員表示祝賀!

2.韓正:高校學科建設應該朝創新方向努力

“復旦的學科建設始終立足于創新,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

韓正舉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建設的例子說,質子重離子醫院的建設,有復旦大學的重要貢獻。同時,這對高校學科建設亦有啟示。

“高校學科建設應該朝創新方向努力。”韓正說,大體是在13年前,

上海準備引進質子重離子設備,專門治療癌症。十年磨一劍,設備有了,關鍵是人才。“上哪裡去招人?我們叫質子重離子醫院,醫學院培養的醫生是不擅長物理的,到復旦大學招物理畢業生,他沒有臨床經驗。”

韓正回憶,最終市委、市政府同復旦大學校方決定,在物理系裡面選一部分學生到臨床去學習,迄今已有兩屆。“這個做得非常好。”

韓正說,復旦第一屆畢業生、第二屆畢業生已經到質子重離子醫院開展工作,

“你們就是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的‘老前輩’了!”他表示,這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新的要求:“按照原來的學科就不行了,要有交叉學科。”

韓正鼓勵楓林校區的同學們到質子重離子醫院等各類醫院工作,為國家醫學進步作更大貢獻。

3.韓正:相信年輕一代的創新水準一定高

韓正書記說,創新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創新應當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基因、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創新應當無處不在。

韓正說,打造創新之城,既是我們這座城市令人嚮往的目標追求,也是上海發展路徑的不二選擇。創新之城需要科技創新引領、要有產業高地支撐、更要靠改革給力。青年是創新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韓正以互聯網企業滬江網為青年員工解除後顧之憂、大家都不肯離開為例說明,互聯網領域創新如此激烈,每時每刻無不創新、顛覆思維的方式難以想像,要努力為上海青年一代創新創造創業營造更好的氛圍,高校要更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相信上海新一代年輕人的創新勇氣、創新能力、創新水準一定是高的。”

4.韓正借復旦校訓談上海願景:人文之城需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未來的城市是你們的,是年輕人的。”韓正書記說,“上海的未來城市什麼樣?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城’: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韓正說,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對上海未來城市發展作了更長遠的展望,要努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創新之城充滿活力、更有朝氣;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生態之城更具韌性、更可持續。

韓正在現場重讀了黨代會報告中關於“人文之城”的描述:建築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韓正說,上海的城市精神16個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大氣謙和,開明睿智”,是200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期間,帶領大家廣泛討論以後形成的最後歸納。

他特別提及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兩句話,同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復旦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服務世界”。這番話贏得在座師生熱烈掌聲。

他表示,決定一個城市影響力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文化是城市振興繁榮的本質性力量。上海要大力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全力保護歷史文脈、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韓正提到,上海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脈,很大程度上體現於建築。“上海的建築太寶貴了。”要把上海建築、歷史、文脈,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

韓正說,上海建設生態之城,關鍵要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整體治理能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重點解決好交通、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三方面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的基礎競爭力,事關城市未來發展,我們將持續加大環保投入,聚焦大氣、水、土壤等重點強化環境治理,高水準、高品質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讓城市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以高品質生態支撐上海可持續發展。

5.韓正寄語復旦學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韓正書記引用了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希望大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勇於創新。

韓正說,人總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志向的。當代大學生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堅定信仰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幹出一番事業。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永不言棄。大學生要成為有用之才、棟樑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要努力不留遺憾,不要後悔,要學習、要實踐,學習永無止境、實踐永無止境。

韓正說,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週期大大縮短,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要發揚鑽勁韌勁,靜下心來,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學成文武藝,掌握真本領。

“大學生最少保守思想,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韓正說,同學們要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激發求知欲和好奇心,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銳氣,敢想、敢幹、敢創新,以創新之我,建設創新之國家、創新之城市。

攝影:陳正寶

編輯:林欣

韓正以互聯網企業滬江網為青年員工解除後顧之憂、大家都不肯離開為例說明,互聯網領域創新如此激烈,每時每刻無不創新、顛覆思維的方式難以想像,要努力為上海青年一代創新創造創業營造更好的氛圍,高校要更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相信上海新一代年輕人的創新勇氣、創新能力、創新水準一定是高的。”

4.韓正借復旦校訓談上海願景:人文之城需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未來的城市是你們的,是年輕人的。”韓正書記說,“上海的未來城市什麼樣?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城’: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韓正說,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對上海未來城市發展作了更長遠的展望,要努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創新之城充滿活力、更有朝氣;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生態之城更具韌性、更可持續。

韓正在現場重讀了黨代會報告中關於“人文之城”的描述:建築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韓正說,上海的城市精神16個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大氣謙和,開明睿智”,是200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期間,帶領大家廣泛討論以後形成的最後歸納。

他特別提及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兩句話,同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復旦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服務世界”。這番話贏得在座師生熱烈掌聲。

他表示,決定一個城市影響力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文化是城市振興繁榮的本質性力量。上海要大力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全力保護歷史文脈、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韓正提到,上海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脈,很大程度上體現於建築。“上海的建築太寶貴了。”要把上海建築、歷史、文脈,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

韓正說,上海建設生態之城,關鍵要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整體治理能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重點解決好交通、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三方面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的基礎競爭力,事關城市未來發展,我們將持續加大環保投入,聚焦大氣、水、土壤等重點強化環境治理,高水準、高品質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讓城市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以高品質生態支撐上海可持續發展。

5.韓正寄語復旦學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韓正書記引用了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希望大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勇於創新。

韓正說,人總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志向的。當代大學生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堅定信仰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幹出一番事業。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永不言棄。大學生要成為有用之才、棟樑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要努力不留遺憾,不要後悔,要學習、要實踐,學習永無止境、實踐永無止境。

韓正說,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週期大大縮短,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要發揚鑽勁韌勁,靜下心來,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學成文武藝,掌握真本領。

“大學生最少保守思想,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韓正說,同學們要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激發求知欲和好奇心,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銳氣,敢想、敢幹、敢創新,以創新之我,建設創新之國家、創新之城市。

攝影:陳正寶

編輯: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