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動盪年代的相濡以沫——嚴歌苓《小姨多鶴》

去年八月份的暑假一直不太忙,開始利用多餘的時間看書,
同時讀兩本書,一本是嚴歌苓的《小姨多鶴》、一本是網路小說《琅琊榜》。一本是現實主義小說,一本是在慢悠悠講述人心鬥計,當然,兩本小說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自己閱讀的書沒有特別的選擇,並不是只有名著可以吸引我的注意,也不是一定非要張愛玲、村上春樹才能寫出我對生活的迷茫與偏執、對愛情的期待與不安。我喜歡一切可以引起我情感共鳴的東西,

不論是所謂的名著,還是別人眼中無聊的言情小說。

《小姨多鶴》已經被拍成電視好多年,我如今才執起這本書。本是百無聊賴,卻深陷其中。嚴歌苓用一整本書的篇幅,向我們講述一個抗日時期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姑娘竹內多鶴從16歲開始的一生。
多鶴的16歲,也就是1945年,成為她一生動盪的轉捩點,也成為她擁有完整的一個家的起始點。從16歲開始,多鶴的哭、多鶴的笑、多鶴的隱忍、多鶴的爆發,都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環境,和她一起體會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生活百態。

一本精雕細琢的小說總是含有淡淡的悲劇色彩,因為在動盪的年代更有寫得下去的故事。如果你恰好熟悉那個年代,那麼在讀小說的時候,你的情感是存在共鳴的。

這是對那個時代的無奈,是對主人公的無奈,也是對自己的無奈。你的無奈是因為,讀到最後還是會發現,其實,我們再怎麼想要出挑,最終都淪為平平淡淡的一個人。沒有傳奇色彩、沒有至死不渝的愛情、也沒有堅守一生的信仰。

就像身邊所有人都安慰你,

為你的各種失敗和被無視找藉口,但即使是你自己,心裡面也清楚如明鏡:他不靠近你,不過是因為他不喜歡你,不是你不好,而是你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他。很少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所以才在看《Heisjustnotthatintoyou》的時候,一邊大笑,一邊沉思。那些引人發笑的臺詞,誰說不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呢?只是我們沒有勇氣承擔承認的後果罷了。

喜歡看現實主義小說,是因為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中看清我們在柴米油鹽中忽略的一些記憶,

比如看著多鶴忍辱負重,一直從一個寡言的16歲少女走到一個寡言的媼嫗。嚴歌苓沒有心疼多鶴,賜給她一個深愛她的男人,幼時,護她;老時,愛她。可是嚴歌苓給了她一個家,一個畸形卻溫暖的家,家裡的所有人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戰戰兢兢地過著他們嫌惡,卻又舍不掉的生活。他們融入彼此的生活,成為彼此的骨血,因為捨棄而哭泣,因為風雨而僅僅相擁。

多鶴、張儉、小環的感情,我有些不懂,但卻明白生活中本就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生活所能給予的,不是激情,而是相攜,是並肩走過風雨,走過平淡,最終各奔東西,曲終人散。

這本就是生活的原狀,我們卻品出了悲劇的意味。那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以為的山盟海誓並不會出現在生活中,柴米油鹽終將取代我們幼時所有高昂的夢想和不切實際的激情。隨著我們的長大,一切終將逝去,我們隱隱覺得平淡才是現實,只是一直沒勇氣接受。

在我這個年紀,還沒有辦法參透很多東西,比如如何和生活中的平淡相處。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些激情,有些念想,不然想到自己這樣從20歲走到70歲,眉頭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跳一跳。

所以窩在床上,我還是打開一本言情小說,放開音樂,美滋滋地讀了起來。我還是幻想那種驚天動地、淒美兮兮的愛情,雖然理智告訴自己不可能遇到,就算遇到了,像自己這麼冷情的人也無力招架。可是那些看起來幼稚的海誓山盟,不過也是我們內心深處對愛情的一種寄託,不一定要實現,但一定要有。

所以人就是這麼矛盾,理智把什麼都看清,卻要依靠幻想來維繫生活中缺失的那些純粹。

因為捨棄而哭泣,因為風雨而僅僅相擁。

多鶴、張儉、小環的感情,我有些不懂,但卻明白生活中本就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生活所能給予的,不是激情,而是相攜,是並肩走過風雨,走過平淡,最終各奔東西,曲終人散。

這本就是生活的原狀,我們卻品出了悲劇的意味。那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以為的山盟海誓並不會出現在生活中,柴米油鹽終將取代我們幼時所有高昂的夢想和不切實際的激情。隨著我們的長大,一切終將逝去,我們隱隱覺得平淡才是現實,只是一直沒勇氣接受。

在我這個年紀,還沒有辦法參透很多東西,比如如何和生活中的平淡相處。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些激情,有些念想,不然想到自己這樣從20歲走到70歲,眉頭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跳一跳。

所以窩在床上,我還是打開一本言情小說,放開音樂,美滋滋地讀了起來。我還是幻想那種驚天動地、淒美兮兮的愛情,雖然理智告訴自己不可能遇到,就算遇到了,像自己這麼冷情的人也無力招架。可是那些看起來幼稚的海誓山盟,不過也是我們內心深處對愛情的一種寄託,不一定要實現,但一定要有。

所以人就是這麼矛盾,理智把什麼都看清,卻要依靠幻想來維繫生活中缺失的那些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