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顛覆你的三觀:古代“四大美女”其實另有其人

之前發的一篇文章《揭秘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評論區的好多朋友說小編是在毀歷史,玷污上古聖人等等。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小編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闡述過立場了,

歷史本就是百家之言,無所謂對錯,你有你的看法,我也有我的出發點,就好比網路上所謂的明粉和清粉一個道理。所以還希望理性評論,沒必要搞什麼人身謾駡攻擊。

這裡小編還是同樣的要顛覆各位看官朋友由來已久的認知,那就是關於歷史上“四大美女”這個名號的歸屬問題。

關於這點,想必不用小編詳說了,一般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所說的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其中“沉魚”的原型並非西施,而是與之同時代的令一女子,稍後我們將會介紹;王昭君只是漢代宮中的一般美女,不太可能在宮中鶴立雞群而被皇帝所忽略;貂蟬更不用說了,只是一個虛擬的文學形象罷了;至於楊玉環,

也不過是符合當時李唐以肥為美的審美觀而已。

所以說她們頭上的“四大美女”稱號應該易主,易給誰呢?分別是毛嬙、夏姬、李祖娥、張麗華。

毛嬙,史書上並沒有專門的記載,只知道她是春秋末代的霸主越王勾踐的愛姬,年齡大致與西施相仿。

我們來看,“沉魚落雁”這個詞語最早是出於《莊子·齊物論》中的“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什麼意思呢?莊周的本意是指像毛嬙、麗姬那樣公認的絕色美女,魚和鳥是不懂得去欣賞的,面對如此傾城傾國的美女,它們照樣沉入水底自遊,或是高高地飛翔著。從這之後,世人才開始以“沉魚落雁”來形容女子的貌美。可以說最初的“沉魚”指得就是“毛嬙”。

在後來世人的傳頌中,但凡是同時出現毛嬙和西施的,多是毛嬙在前,毛嬙居後,比如《管子·小稱》中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女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可由於開篇所說的原因,毛嬙逐漸被人們所淡忘,而西施則取而代之,成了美貌的象徵,從而躋身“四大美女”之列。

夏姬,可以說是春秋第一豔婦,鄭穆公之女,後世稱其為“一代妖姬”。相傳她在15歲左右,曾恍惚間與一異人初嘗禁果,並獲得了青春永駐的陰陽采補之術,因而既豔名四播,又聲名狼藉,家人只好將其遠嫁給陳國的夏禦叔為妻。

後來夏禦叔正值壯年而死,有人說就是死在了夏姬的采補之術上。後來守活寡的夏姬“其狀美好無匹,蓋老而復壯者”,據傳其四十多歲的時候仍保持少女模樣。史書上說其是“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為王后,七為夫人,春秋時期有好幾個國家的滅亡都跟她有關。

李祖娥,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皇后,《北齊書·文宣李後傳》描繪她是“容德甚美”。歷史上的高洋是個有著特殊癖好的皇帝,喜歡用鞭子抽打嬪妃,甚至還當眾殺掉過她們,唯獨對李祖娥保持著禮遇和尊重。可見李祖娥在其心中是無可替代的絕色佳人。

高洋死後,她在經歷了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之後被送往妙勝尼寺做了尼姑。北齊滅亡後,她又被俘送進了關中長安。或許正是因為她的不幸遭遇,才沖淡了其“橫絕千古之麗”的美貌吧。

張麗華,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的貴妃,時人稱其“人間嫦娥”。據載,其“發長七尺,其光可鑒,性敏慧,有神采”,每當其顧盼凝視之時,更顯光彩照人,直讓陳後主神魂顛倒。《煙花記》中稱,當時她所居住的地方又稱“桂宮”,陳叔寶每次興起,便會稱其為張嫦娥。

後來大隋軍在滅陳時,楊廣曾下令留下這位人間嫦娥,但時任元帥長史的高熲卻說:“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就這樣,張麗華最終被斬於青溪。

編後:史書上說其是“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為王后,七為夫人,春秋時期有好幾個國家的滅亡都跟她有關。

李祖娥,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皇后,《北齊書·文宣李後傳》描繪她是“容德甚美”。歷史上的高洋是個有著特殊癖好的皇帝,喜歡用鞭子抽打嬪妃,甚至還當眾殺掉過她們,唯獨對李祖娥保持著禮遇和尊重。可見李祖娥在其心中是無可替代的絕色佳人。

高洋死後,她在經歷了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之後被送往妙勝尼寺做了尼姑。北齊滅亡後,她又被俘送進了關中長安。或許正是因為她的不幸遭遇,才沖淡了其“橫絕千古之麗”的美貌吧。

張麗華,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的貴妃,時人稱其“人間嫦娥”。據載,其“發長七尺,其光可鑒,性敏慧,有神采”,每當其顧盼凝視之時,更顯光彩照人,直讓陳後主神魂顛倒。《煙花記》中稱,當時她所居住的地方又稱“桂宮”,陳叔寶每次興起,便會稱其為張嫦娥。

後來大隋軍在滅陳時,楊廣曾下令留下這位人間嫦娥,但時任元帥長史的高熲卻說:“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就這樣,張麗華最終被斬於青溪。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