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終身不洗澡的女人,卻是康熙大帝的救命恩人

蘇麻喇姑(1615年-1705年),原名蘇墨爾,滿文轉音為蘇麻喇,“姑”是身後尊稱。“蘇麻喇”的意思是袋子。她是清朝孝莊文皇后的侍女,身世于一般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殿。

知曉蒙滿文字。1636年,曾參加規劃清朝開國冠服。從前擔任順治帝、康熙帝兩代皇帝的啟蒙教師。老年時,又撫育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逝世,以嬪的禮制下葬,園寢坐落清東陵風水牆外東南方向。

一部《康熙王朝》的熱播讓蘇麻喇姑眾所周知。

據(清)昭連《嘯亭續錄·蘇麻喇姑》記載,“姑性好佛法,老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歲除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認為悔過雲。”意思是說,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個很大的特色,那就是是長年不洗澡,只要到歲除之日,才用少數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但蘇麻喇姑卻又十分長命,活了九十多歲。現代許多人感到很難以想像,為何不洗澡不愛清潔也能長命?

首要,蘇麻喇姑之所以會有終年不洗澡的習氣,這和她的民族是嚴密有關的。許多北方民族,也即在寒帶的少數民族,都有制止洗澡的習俗。別的,蘇麻喇姑作為困苦牧民身世,後來又是女僕和宮女,從她自己所在的身份位置,在早年的時分也沒有條件洗澡。

其次,假如站在清潔和疾病健康的視點看,能夠理解為人在洗澡後,簡單著涼、受風,反而更易得各式各樣的疾病。

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國際別的冰冷區域的民族,對洗澡這個工作的忌諱是遍及的。像早年的陝西、甘肅,如今的西藏等洗澡不方便的當地,

都有終身只洗一次澡、兩次澡的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