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發現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美麗余杭人”五月發佈~

近年來,我區通過開展“發現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主題活動,培育選樹了一大批“身邊好人”“最美人物”和道德模範等先進人物,在引領社會新風尚、傳播社會正能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進一步弘揚時代精神和社會正氣,更好地服務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區美麗辦、區文明辦決定每月開展“美麗余杭人”發佈工作,廣泛開展“美麗余杭人”評選、學習、宣傳,特別是在“美麗余杭”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為全面推進“美麗余杭”建設,打造既充滿創新活力、又社會秩序井然的富有人文魅力的高品質新余杭提供道德支撐。

發現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美麗余杭人”五月發佈!

讓我們一起認識他們,向他們學習!

大愛無言 為善最樂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靳毅

靳毅,1996年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本科畢業,同年到浙江省第四監獄參加工作,現任四監法制科科長,他用愛心讓陌生的生命得以延續……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一個力所能及的舉動就可以拯救一條生命,並讓一個家庭不再悲傷時。我想,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會這麼做。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該這樣做。

”靳毅說,他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奉獻愛心。

2012年6月,靳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282毫升,兩袋“生命的種子”為遠方徘徊在生命線邊緣的白血病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靳毅成為全國2867例,全省106例,余杭區第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首位省司法幹警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接受移植的患者托志願者帶來了小禮物和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感謝你,善良而素不相識的人。

因為你,我的人生才有了轉機,有了希望。”

靳毅捐獻造血幹細胞

靳毅是一名愛心志願者,工作之餘穿上“紅馬甲”,服務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以自身經歷助推人道事業;他是一名公益達人,參加各類公益活動,用健康的方式宣傳“捐獻造血幹細胞,

我行你也行”;“只要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捐獻,參與捐獻,我會不遺餘力!”這就是他的心願與行動。

助人為樂的陶杏娟

陶杏娟,是病殘老人的貼心人,貧困學生的好阿姨,鄰里街坊的“老娘舅”,美麗余杭的守護者。她是余杭街道山西園社區的居民,曾先後獲得杭州市“三八紅旗手”、余杭區“愛心姐姐”志願者、“十佳孝星”、“敬老好兒女金榜獎”、“十佳市民”、十佳志願者、優秀巾幗護河志願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1999年,陶杏娟的公公離世使她更加明白孝敬老人不能等的道理。公公出殯不久,陶杏娟主動找到了當時的余杭鎮老齡委,要求聯繫幾位困難老人作為她的服務物件。她結對了因患肺心病長期住院的錢樹根、行動不便的離休幹部高☆禁☆潮銘、中風癱瘓的中學教師汪文晉等數位困難老人。之後,陶杏娟利用照顧公公時學會的理髮技術,按時上門為他們理髮。同時,還定期到敬老院為老人理髮。每次去,她都會帶上一些水果、點心給老人們嘗嘗。後來,陶杏娟又主動聯繫醫院,成為了區二院的義務理髮師。

為小朋友義務理髮的陶杏娟

堅持助學20餘年,陶杏娟是貧困學生的好阿姨。從1993年開始,她就資助貧困學生,至今已有24個年頭了。她還年年結對貧困學生,從未間斷。同時,她還是鄰里街坊的“老娘舅”。多年來,不管是單位同事,還是周邊鄰里、身邊朋友,若有糾紛發生,陶杏娟就會主動充當義務調解員。鄰居同事都稱她是“我們的老娘舅”。

閒不住的八旬老人王立標

王立標,今年已經80多歲了,是一位老黨員。他幾十年如一日義務清理著中泰街道中橋村半山的這條小溪溝,不論嚴寒酷暑,從來沒有過怨言,也從來沒有要求過報酬,這儼然已經成為他服務群眾的一種習慣,一種默默付出。

中橋村半山自然村位於朱橋網格,生態環境優美,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還是余杭區庭院整治示範帶。

王立標老人清理小溪溝

半山住著20多戶農戶,在這裡有一條從山上傾瀉而下的小溪溝,溪水清澈。這條小溪溝雖然不大,但是周邊的農戶經常來這裡洗東西,加上溪水位於山腳下,山上的枯枝落葉、泥土隨著雨水都流進了小溪溝,清澈的溪水就變得渾濁了,隨著泥土和垃圾的堆積,水流也越來越小了。每每這時,王立標就坐不住了,拿起鋤頭、鐵鍬、掃把等工具,穿上套鞋就進入水溝幹了起來。他把枯枝、垃圾清理掉,把泥土鍬掉。經過清理,溪水又清澈起來了,水流也重新大起來了,村民們洗東西又方便了。清理完,他還會隔三差五地去看看,發現髒了就立馬進行清理。他說:“溪水乾淨了,環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洗東西也更放心了。現在村裡正在進行景區建設,我們把環境整乾淨了,遊客來了看了也舒服。”

助人為樂的輔警鄭書標

從去年年底開始,倉前派出所就一直接到一名男子報警,多的時候每小時有二三十次,一天甚至有上百次。報警的內容無非是一些諸如“我心情不好,想找人說說話”,嚴重影響了派出所的正常接處警工作。

這位報警男子叫老潘,去年年底從西湖區三墩街道搬到了倉前合景瑜翠園社區。因下半身癱瘓,加上罹患尿毒癥,生活不能自理,長時間的苦悶情緒無法宣洩,他就經常撥打110報警電話傾訴一下。

鄭書標在得知這個情況後,經常在工作之餘主動上門照看老潘。除了跟老潘拉拉家常,鄭書標還會買些蔬菜上門,甚至幫老潘清理大小便。鄭書標耐心真誠的陪伴,得到了老潘的信任和依賴。每次鄭書標上門,下半身癱瘓的老潘開門都不是很方便,於是老潘放心地把家裡的鑰匙給了鄭書標。

為了讓老潘安心,有什麼事能隨時聯繫到自己,鄭書標把手機號碼告訴了老潘。老潘有什麼事都願意跟鄭書標說,時間長了電話聊多了,老潘還把鄭書標的號碼加進了自己的親情網。慢慢地,老潘和鄭書標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老潘也不打報警電話了,派出所的接出警工作也恢復了正常。

除了關心老潘,鄭書標瞭解到轄區內困難戶家庭有人生病了,他會默默地送去保養品;看到電視裡播放盲人的節目,他就做通父母家人的思想工作,去申請眼角膜捐贈……他說,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想去做好,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敬業奉獻的治水幹部邵小青

徑山鎮區、鎮、村級河道加起來有100餘公里,該鎮農業中心副主任邵小青堅持每週至少一次全面巡查。很快,他就在心裡勾勒出了三張圖:河道水系圖、排污口位置圖、山塘水庫小微水體圖。

除了跑河道,治水的另一關鍵是抓河的兩岸。為此,原本不善言談的邵小青跑遍全鎮各個村社。“每天一萬步是至少的。”他與該鎮13個村書記主任和“五水共治”分管負責人、村民組長對接、溝通和協調。用他的話來說,“村幹部和老百姓對河道情況最為熟悉,他們是最好的專案實施者和監管者。”

巡查河道的邵小青

徑山鎮的水質向來不錯,致使河道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生活污水,所以與村裡的溝通協調在邵小青看來尤為重要。“底子再好,也得靠人精心維護。”前段時間,有段河道臭氣熏天,因為附近家家戶戶都將生活排泄物直接傾倒進河裡所致。邵小青一開始去做工作的時候,老百姓多少有些抵觸,“可是當我們把截汙納管的工程做好,臭味消失,老百姓的態度也就轉變過來了。現在,他們也會自覺維護河流衛生了。”

處處為患者著想的優秀護士林豔麗

2004年,大學畢業的林豔麗滿腔熱情地投身于區五醫護理事業。2013年,林豔麗考上了浙江大學的研究生。通過學習,她發現護理不僅僅是一味地機械重複,而是可以努力創新去改變護理的整個工作模式,在提升護理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方便患者。

皮試計時器的使用是林豔麗的第一個創新舉措。傳統的計時方式效率較低,而且計時不準確。林豔麗一直試圖用更有效率的計時方式來替代。在她的建議下,醫院採購了一批計時器。患者皮試後按上計時器,觀察時間一到,計時器鈴聲準時響起,既保證了觀察時間的精確,也不會有遺漏。

工作中的林豔麗

2013年的一天,林豔麗得知有個腫瘤患者經常便秘,需要灌腸,但是由於患者腹部有造口,灌腸時壓力不夠,灌腸液會噴得到處都是。接下來的幾天,林豔麗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也保證病床的清潔。幾天後,她拿著自己研究的新產品:“導尿管+造瘺袋+灌腸袋”組合的灌腸工具來給患者試用,效果顯著。這項新技術稱為《雙腔氣囊導尿在臨床造口患者灌腸中的應用》,並在區衛生系統新技術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

林豔麗用不斷創新的思維點亮了平凡的工作。如今,她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院內新技術、新專案10余項,主持浙江省衛計委課題一項,區科技局重點課題一項。她榮獲市第七屆“十佳青年科教創新能手”,入選市“131人才”。作為一名“創新大人”,她用實際行動感染了身邊所有人,真正踐行了創新無止境,追求無極限。

事必躬親的塘棲村黨委書記唐國標

唐國標作為一名基層黨委書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一直以來,帶領塘棲村全體黨員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塘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深刻內涵。

農村是基層,情況比較複雜,各種矛盾糾紛誤解時常發生。要想深入瞭解民情民盼,融入群眾,就必須要有一顆“細緻的心”。平時唐國標一有空就騎上單車,以“健身”的名義做“家訪”,回來他立馬把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大事小事記錄在筆記本上,按重難點歸類,及時召開班子會議落實解決。老百姓訴求得到了及時回應,久而久之,他在村民心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

唐國標走訪農戶

基層農村工作事情雜、壓力大、強度高,往往一項工作沒完成,第二項、第三項已接踵而至。

從去年全區的大會戰到現在的美麗鄉村建設、治水剿劣等工作,持續600多個日夜,每次沖在最前線的依然是唐國標的身影。不少村民不只一次地勸他注意身體,他也總是笑一笑說“知道啦”。

以他山之石之力,助推“美麗余杭”建設,塘棲村正積極打造精品美麗鄉村,唐國標時常組織核心成員到周邊等地考察參觀,學習對方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先進經驗。結合該村實際,審慎思考塘棲村版美麗鄉村建設的未來,為建設更高標準的美麗鄉村彙聚智慧。

見義勇為的老伯俞子根

4月14日上午,五杭有位60多歲的老人不顧自身安危,跳進河裡救起一名落水者,這位老人就是五杭村村民俞子根。

俞老伯家門前有一條4米左右寬的河,河一側有護欄,另一側則靠近居民房。當天早上9點多,他在家裡準備拖地搞衛生,“我剛拿起髒拖把準備洗,突然聽見‘咚’的一聲響,發現有個人在河裡拼命掙扎。”看到此景,俞老伯二話沒說,直接脫下外衣,跳進了河裡,將落水者救上了岸。

俞老伯

“因為河不寬,我撲下去的時候正好拉到了落水者的手,然後把她從水裡推上了岸,那會兒河水已經沒到她脖子邊了。”俞子根說,當時天氣還沒熱,河水挺涼的,爬上岸的時候,渾身凍得直哆嗦。被救上來的尤阿婆今年也有66歲了。她回想起來還是有些後怕:“房子後面晾了一些稻草,我想整理整理。沒料到忙著幹活的時候自己已經站在河邊了,一不小心右腳踩空,整個人掉進了河裡。”尤阿婆說,當時她渾身都使不上勁,河水沒過了她的脖子,她連嗆了好幾口水,心裡直發慌。“平時這裡很少有人路過。掉進河裡後我拼命掙扎,幸好被俞子根救了上來,撿回一條命。”

3年前,運河邊上有一對夫妻吵架,女的跳河欲尋短見,老俞看見後立馬跳進河裡將那女子救了上來。見義勇為的好人,俞子根當之無愧。

誠實守信的黨員曹阿祥

每次提到阿祥師傅,崇賢街道北莊村的村民們都讚不絕口:“他熱心實在,為我們修水管已經20年啦,從來不圖回報,讓他幫忙我們放心。”只要一個電話,阿祥師傅就會及時趕到,幫忙解決水管損壞、漏水等情況。

阿祥師傅

為村民服務,曹阿祥從來都是隨叫隨到的,不會推今天拖明天。他說:“管子破了,如果不及時修,這得多浪費水啊,所以一般我答應了都會馬上趕去。”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曹阿祥一家人正吃著熱乎乎的年夜飯。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電話那頭一位元小姑娘無助地說:“阿祥伯伯,我是阿來的女兒,爸爸媽媽今天都要加班不能回家,就剩我一個人啦。可家裡的水管突然壞了,現在滿廁所都是水。你能不能……”“你別急,我馬上過來啊。”說罷,曹阿祥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披了件棉衣便沖出了家門,家裡人讓他吃完年夜飯再去都沒能攔住他。

因為阿祥師傅的熱心,北莊村成立了阿祥黨員服務站,以曹阿祥為主,有組織地為村民開展義務服務。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他製作了便民服務卡,把自己以及服務站的電話等聯繫方式發放到每一戶村民手中。阿祥師傅的實在、誠實、講信用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鄰村的村民也會打電話過來找“阿祥師傅”幫忙。阿祥師傅也從不計較遠近,不分你我,始終如一地服務著周邊百姓。

孝老愛親典範王文德

王文德,是良渚街道勾莊村村民。5年前,他的母親金仙英8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當時杭州的大醫院也放棄了治療,但王文德沒有放棄,他決定盡最大努力給老人最好的照顧。他安排母親住進余杭三院,並請來省城大醫院專家醫生會診。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精心治療,他母親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於是王文德和妻子還有3個姐妹分工輪流照顧老人。王文德說:“早上是我姐姐和兩個妹妹輪班,一人一上午,中午跟晚飯我老婆照看,下班之後都是我來料理,24小時我們都看牢的。”

王文德給母親洗腳

儘管一家人照顧得周到,可是王文德還是不放心。聽說房間裡裝了監控可以連著手機觀察,王文德立刻找來了技術人員給老人房裡安上了監控。從此王文德也愛用手機看“直播”,只不過直播裡的對象是他臥病在床的老母親。

王文德不僅孝敬老人,還熱心公益事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組裡澆築村道,他一人出資千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額;2000年,在電視上瞭解到武漢市一位讀中學的樊姓小姑娘得了重病需要社會求助時,他通過郵局匯去了4000元,後來還收到該小姑娘的感謝信。如今,只要村裡組裡開展公益活動,他總是積極參加。

每次去,她都會帶上一些水果、點心給老人們嘗嘗。後來,陶杏娟又主動聯繫醫院,成為了區二院的義務理髮師。

為小朋友義務理髮的陶杏娟

堅持助學20餘年,陶杏娟是貧困學生的好阿姨。從1993年開始,她就資助貧困學生,至今已有24個年頭了。她還年年結對貧困學生,從未間斷。同時,她還是鄰里街坊的“老娘舅”。多年來,不管是單位同事,還是周邊鄰里、身邊朋友,若有糾紛發生,陶杏娟就會主動充當義務調解員。鄰居同事都稱她是“我們的老娘舅”。

閒不住的八旬老人王立標

王立標,今年已經80多歲了,是一位老黨員。他幾十年如一日義務清理著中泰街道中橋村半山的這條小溪溝,不論嚴寒酷暑,從來沒有過怨言,也從來沒有要求過報酬,這儼然已經成為他服務群眾的一種習慣,一種默默付出。

中橋村半山自然村位於朱橋網格,生態環境優美,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還是余杭區庭院整治示範帶。

王立標老人清理小溪溝

半山住著20多戶農戶,在這裡有一條從山上傾瀉而下的小溪溝,溪水清澈。這條小溪溝雖然不大,但是周邊的農戶經常來這裡洗東西,加上溪水位於山腳下,山上的枯枝落葉、泥土隨著雨水都流進了小溪溝,清澈的溪水就變得渾濁了,隨著泥土和垃圾的堆積,水流也越來越小了。每每這時,王立標就坐不住了,拿起鋤頭、鐵鍬、掃把等工具,穿上套鞋就進入水溝幹了起來。他把枯枝、垃圾清理掉,把泥土鍬掉。經過清理,溪水又清澈起來了,水流也重新大起來了,村民們洗東西又方便了。清理完,他還會隔三差五地去看看,發現髒了就立馬進行清理。他說:“溪水乾淨了,環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洗東西也更放心了。現在村裡正在進行景區建設,我們把環境整乾淨了,遊客來了看了也舒服。”

助人為樂的輔警鄭書標

從去年年底開始,倉前派出所就一直接到一名男子報警,多的時候每小時有二三十次,一天甚至有上百次。報警的內容無非是一些諸如“我心情不好,想找人說說話”,嚴重影響了派出所的正常接處警工作。

這位報警男子叫老潘,去年年底從西湖區三墩街道搬到了倉前合景瑜翠園社區。因下半身癱瘓,加上罹患尿毒癥,生活不能自理,長時間的苦悶情緒無法宣洩,他就經常撥打110報警電話傾訴一下。

鄭書標在得知這個情況後,經常在工作之餘主動上門照看老潘。除了跟老潘拉拉家常,鄭書標還會買些蔬菜上門,甚至幫老潘清理大小便。鄭書標耐心真誠的陪伴,得到了老潘的信任和依賴。每次鄭書標上門,下半身癱瘓的老潘開門都不是很方便,於是老潘放心地把家裡的鑰匙給了鄭書標。

為了讓老潘安心,有什麼事能隨時聯繫到自己,鄭書標把手機號碼告訴了老潘。老潘有什麼事都願意跟鄭書標說,時間長了電話聊多了,老潘還把鄭書標的號碼加進了自己的親情網。慢慢地,老潘和鄭書標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老潘也不打報警電話了,派出所的接出警工作也恢復了正常。

除了關心老潘,鄭書標瞭解到轄區內困難戶家庭有人生病了,他會默默地送去保養品;看到電視裡播放盲人的節目,他就做通父母家人的思想工作,去申請眼角膜捐贈……他說,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想去做好,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敬業奉獻的治水幹部邵小青

徑山鎮區、鎮、村級河道加起來有100餘公里,該鎮農業中心副主任邵小青堅持每週至少一次全面巡查。很快,他就在心裡勾勒出了三張圖:河道水系圖、排污口位置圖、山塘水庫小微水體圖。

除了跑河道,治水的另一關鍵是抓河的兩岸。為此,原本不善言談的邵小青跑遍全鎮各個村社。“每天一萬步是至少的。”他與該鎮13個村書記主任和“五水共治”分管負責人、村民組長對接、溝通和協調。用他的話來說,“村幹部和老百姓對河道情況最為熟悉,他們是最好的專案實施者和監管者。”

巡查河道的邵小青

徑山鎮的水質向來不錯,致使河道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生活污水,所以與村裡的溝通協調在邵小青看來尤為重要。“底子再好,也得靠人精心維護。”前段時間,有段河道臭氣熏天,因為附近家家戶戶都將生活排泄物直接傾倒進河裡所致。邵小青一開始去做工作的時候,老百姓多少有些抵觸,“可是當我們把截汙納管的工程做好,臭味消失,老百姓的態度也就轉變過來了。現在,他們也會自覺維護河流衛生了。”

處處為患者著想的優秀護士林豔麗

2004年,大學畢業的林豔麗滿腔熱情地投身于區五醫護理事業。2013年,林豔麗考上了浙江大學的研究生。通過學習,她發現護理不僅僅是一味地機械重複,而是可以努力創新去改變護理的整個工作模式,在提升護理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方便患者。

皮試計時器的使用是林豔麗的第一個創新舉措。傳統的計時方式效率較低,而且計時不準確。林豔麗一直試圖用更有效率的計時方式來替代。在她的建議下,醫院採購了一批計時器。患者皮試後按上計時器,觀察時間一到,計時器鈴聲準時響起,既保證了觀察時間的精確,也不會有遺漏。

工作中的林豔麗

2013年的一天,林豔麗得知有個腫瘤患者經常便秘,需要灌腸,但是由於患者腹部有造口,灌腸時壓力不夠,灌腸液會噴得到處都是。接下來的幾天,林豔麗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也保證病床的清潔。幾天後,她拿著自己研究的新產品:“導尿管+造瘺袋+灌腸袋”組合的灌腸工具來給患者試用,效果顯著。這項新技術稱為《雙腔氣囊導尿在臨床造口患者灌腸中的應用》,並在區衛生系統新技術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

林豔麗用不斷創新的思維點亮了平凡的工作。如今,她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院內新技術、新專案10余項,主持浙江省衛計委課題一項,區科技局重點課題一項。她榮獲市第七屆“十佳青年科教創新能手”,入選市“131人才”。作為一名“創新大人”,她用實際行動感染了身邊所有人,真正踐行了創新無止境,追求無極限。

事必躬親的塘棲村黨委書記唐國標

唐國標作為一名基層黨委書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一直以來,帶領塘棲村全體黨員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塘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深刻內涵。

農村是基層,情況比較複雜,各種矛盾糾紛誤解時常發生。要想深入瞭解民情民盼,融入群眾,就必須要有一顆“細緻的心”。平時唐國標一有空就騎上單車,以“健身”的名義做“家訪”,回來他立馬把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大事小事記錄在筆記本上,按重難點歸類,及時召開班子會議落實解決。老百姓訴求得到了及時回應,久而久之,他在村民心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

唐國標走訪農戶

基層農村工作事情雜、壓力大、強度高,往往一項工作沒完成,第二項、第三項已接踵而至。

從去年全區的大會戰到現在的美麗鄉村建設、治水剿劣等工作,持續600多個日夜,每次沖在最前線的依然是唐國標的身影。不少村民不只一次地勸他注意身體,他也總是笑一笑說“知道啦”。

以他山之石之力,助推“美麗余杭”建設,塘棲村正積極打造精品美麗鄉村,唐國標時常組織核心成員到周邊等地考察參觀,學習對方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先進經驗。結合該村實際,審慎思考塘棲村版美麗鄉村建設的未來,為建設更高標準的美麗鄉村彙聚智慧。

見義勇為的老伯俞子根

4月14日上午,五杭有位60多歲的老人不顧自身安危,跳進河裡救起一名落水者,這位老人就是五杭村村民俞子根。

俞老伯家門前有一條4米左右寬的河,河一側有護欄,另一側則靠近居民房。當天早上9點多,他在家裡準備拖地搞衛生,“我剛拿起髒拖把準備洗,突然聽見‘咚’的一聲響,發現有個人在河裡拼命掙扎。”看到此景,俞老伯二話沒說,直接脫下外衣,跳進了河裡,將落水者救上了岸。

俞老伯

“因為河不寬,我撲下去的時候正好拉到了落水者的手,然後把她從水裡推上了岸,那會兒河水已經沒到她脖子邊了。”俞子根說,當時天氣還沒熱,河水挺涼的,爬上岸的時候,渾身凍得直哆嗦。被救上來的尤阿婆今年也有66歲了。她回想起來還是有些後怕:“房子後面晾了一些稻草,我想整理整理。沒料到忙著幹活的時候自己已經站在河邊了,一不小心右腳踩空,整個人掉進了河裡。”尤阿婆說,當時她渾身都使不上勁,河水沒過了她的脖子,她連嗆了好幾口水,心裡直發慌。“平時這裡很少有人路過。掉進河裡後我拼命掙扎,幸好被俞子根救了上來,撿回一條命。”

3年前,運河邊上有一對夫妻吵架,女的跳河欲尋短見,老俞看見後立馬跳進河裡將那女子救了上來。見義勇為的好人,俞子根當之無愧。

誠實守信的黨員曹阿祥

每次提到阿祥師傅,崇賢街道北莊村的村民們都讚不絕口:“他熱心實在,為我們修水管已經20年啦,從來不圖回報,讓他幫忙我們放心。”只要一個電話,阿祥師傅就會及時趕到,幫忙解決水管損壞、漏水等情況。

阿祥師傅

為村民服務,曹阿祥從來都是隨叫隨到的,不會推今天拖明天。他說:“管子破了,如果不及時修,這得多浪費水啊,所以一般我答應了都會馬上趕去。”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曹阿祥一家人正吃著熱乎乎的年夜飯。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電話那頭一位元小姑娘無助地說:“阿祥伯伯,我是阿來的女兒,爸爸媽媽今天都要加班不能回家,就剩我一個人啦。可家裡的水管突然壞了,現在滿廁所都是水。你能不能……”“你別急,我馬上過來啊。”說罷,曹阿祥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披了件棉衣便沖出了家門,家裡人讓他吃完年夜飯再去都沒能攔住他。

因為阿祥師傅的熱心,北莊村成立了阿祥黨員服務站,以曹阿祥為主,有組織地為村民開展義務服務。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他製作了便民服務卡,把自己以及服務站的電話等聯繫方式發放到每一戶村民手中。阿祥師傅的實在、誠實、講信用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鄰村的村民也會打電話過來找“阿祥師傅”幫忙。阿祥師傅也從不計較遠近,不分你我,始終如一地服務著周邊百姓。

孝老愛親典範王文德

王文德,是良渚街道勾莊村村民。5年前,他的母親金仙英8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當時杭州的大醫院也放棄了治療,但王文德沒有放棄,他決定盡最大努力給老人最好的照顧。他安排母親住進余杭三院,並請來省城大醫院專家醫生會診。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精心治療,他母親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於是王文德和妻子還有3個姐妹分工輪流照顧老人。王文德說:“早上是我姐姐和兩個妹妹輪班,一人一上午,中午跟晚飯我老婆照看,下班之後都是我來料理,24小時我們都看牢的。”

王文德給母親洗腳

儘管一家人照顧得周到,可是王文德還是不放心。聽說房間裡裝了監控可以連著手機觀察,王文德立刻找來了技術人員給老人房裡安上了監控。從此王文德也愛用手機看“直播”,只不過直播裡的對象是他臥病在床的老母親。

王文德不僅孝敬老人,還熱心公益事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組裡澆築村道,他一人出資千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額;2000年,在電視上瞭解到武漢市一位讀中學的樊姓小姑娘得了重病需要社會求助時,他通過郵局匯去了4000元,後來還收到該小姑娘的感謝信。如今,只要村裡組裡開展公益活動,他總是積極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