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自己水下滑翔機源自瀋陽?解放軍水下ISR這下有基礎了

中國人自己水下滑翔機源自瀋陽,解放軍水下ISR這下有基礎了

近期,中國人自己的水下無人潛航器――“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在一次試驗中打破了世界紀錄,這艘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臺在“探索一號”科學考察船TS03航次的傾情助力之下,

將我國的水下ISR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水下無人潛航器是一種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並收集水體資訊的新型水下的自治式系統,低功耗、高靜音、高精度、大範圍,

能有效提高解放軍的水下態勢感知能力,是現有水下情報監視偵察手段的有效補充。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能夠打破世界紀錄,離不開相關科技人才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早年間,有專家就建議我國水下滑翔機要實現協同發展,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也適時地開展了水下滑翔機應用技術研討會近日在瀋陽舉行,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國內外科研院校等32家單位百余名專家和學者也都在水下滑翔機技術與應用領域貢獻了不同的建樹。

從技術角度分析,當前水下滑翔機發展以觀測資料處理、應用為主,未來的應用領域還具備軍民通用的特徵,從民用角度講,開發海洋資源必需的海底地理資料能夠從此獲取,水的溫度、鹽度、濁度、葉綠素、含氧量及洋流變化等資訊,對開發海洋資源、預防災害等都有重要作用。從軍用角度分析,

水下滑翔機能夠自治作戰,可以大範圍地觀測和獲取戰場水文資訊,對於無人水下特種作戰也有幫助。

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自己的國產水下滑翔機已經能夠下潛到6329米深度,刷新世界紀錄表明我們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做到了相互。

為了未來更好地發展,本文認為應當儘快成立中國水下滑翔機應用技術聯盟,實現水下滑翔機技術、資源、資料、經驗的交流與共用,促進了技術研發與科學應用的深度合作,加強水下滑翔機研製、生產單位與使用者的對接,加快我國水下滑翔機成果向更多水下軍用產品轉化與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