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畢業季,大學生怎麼找工作

眼下正是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季節,今年的就業形勢似乎比往年更嚴峻。

你想過沒有,在民國時期,大學生該怎麼找工作呢?

托關係找工作很普遍

民國時期,大學教育並不普及,但大一點的城市,都至少有兩所以上的大學。以南京為例,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就有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南京城市歷史研究者張智峰告訴記者,每年從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只有數百名,對於他們的就業,學校一般是不管的,

不會像現在的大學都有“就業指導辦公室”,一般都是學生自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去謀取職業。

“那時候也沒有所謂的人才市場或者招聘會,但報紙上常常會刊登一些招聘資訊,大學生們會按照這些資訊去尋找工作。”張智峰告訴記者,翻看民國時出版于南京的《中央日報》等報刊,會在裡面找到一些求職資訊,不少大學生根據這些資訊找到了工作。

“慕名邀請”,是民國時期獲得工作的一個有趣途徑。

如果大學畢業生在求學期間在某個專業領域頗有名氣,他在畢業後很可能收到求賢若渴的用人單位的邀請信,不少民國名人就是這樣找到了工作。

通過私人關係找工作也很普遍。《圍城》裡的方鴻漸在大學畢業歸國後,就是憑著關係進了“准丈人”的銀行。這種現象在民國時期的南京並不鮮見。同時,如果大學畢業生的親友中有過硬的關係,憑藉親友給好友寫一封“推薦信”,

進入政府機關、大公司工作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幫學生就業的民國“高考”

20世紀三十年代,由於大學教育漸趨普及,大學畢業生增多,再加上時局動盪,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越來越困難。據記載,北平,參加考試的主要是大學應屆畢業生、研究生和“海歸”。

這種考試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數千名畢業生通過民國“高考”找到了工作。

有趣的是,根據史料記載,參加“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就業訓導班”和民國“高考”的應屆畢業生中,文科生比例大大超過理科生,也證明了當時的就業形勢和如今類似:文科就業難,理科就業易。

“諮詢處”熱心幫人找工作

民國三十一年中國大學歡送畢業同學大會。

張智峰告訴記者,

雖然說民國時期的南京沒有“人才市場”,但還是有一個類似于人才市場的機構——“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

1934年10月2日,“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在南京傅厚崗1號成立。這個機構的宗旨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加強學術人才供需雙方聯絡與溝通。“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先後在南京的傅厚崗、北平路(今北京西路)和曾公祠辦公。

“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成立以後,首先對用人單位需要的學術人才,以及國內外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生的求業、就業狀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登記工作。成立三個月,他們就發出各類表格8134份。各方面致函、致電徵求人才或委託代為物色專門人才的用人單位絡繹不絕。

“在諮詢處的努力下,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南京六合硫酸錏廠需要分析化學技師一人,“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根據畢業生登記的資料,介紹了徐君、黎君兩人;南京市財政局需要測量人員數人,“諮詢處”選送李君、徐君、雷君應徵,以上應徵者都被錄用。

在“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登記的畢業生,有燕京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有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法國國立里昂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還通過《中央日報》、《大公報》登載供求資訊,並在上海等地設立代辦所,為外地大學畢業生服務。為了儘快讓畢業生找到工作,他們甚至利用陳立夫等名人的關係,通過“遞條子”、“打招呼”,為畢業的學生找到就業機會。(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于峰)

以及國內外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生的求業、就業狀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登記工作。成立三個月,他們就發出各類表格8134份。各方面致函、致電徵求人才或委託代為物色專門人才的用人單位絡繹不絕。

“在諮詢處的努力下,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南京六合硫酸錏廠需要分析化學技師一人,“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根據畢業生登記的資料,介紹了徐君、黎君兩人;南京市財政局需要測量人員數人,“諮詢處”選送李君、徐君、雷君應徵,以上應徵者都被錄用。

在“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登記的畢業生,有燕京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有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法國國立里昂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還通過《中央日報》、《大公報》登載供求資訊,並在上海等地設立代辦所,為外地大學畢業生服務。為了儘快讓畢業生找到工作,他們甚至利用陳立夫等名人的關係,通過“遞條子”、“打招呼”,為畢業的學生找到就業機會。(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