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國藩晚年老奸巨猾:為官用“展”字訣,誘騙李秀成寫下萬言書!

經過數十年歷練,到了晚年,曾國藩已經稱得上“老奸巨猾”了。

他的謀士趙烈文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咸豐九年,有一個神秘人物帶著數名隨從出現在桐城,他自稱是來自北京訪察各地軍務的大員,

行動故作詭秘,說話神神叨叨,有大員被他的氣場俘虜,對他施以君臣之禮,他也公然接受不辭。人們紛紛以為是親王貴戚甚至是皇帝本人微服私訪,驚疑不已。

他以黃紙為詔,命一知縣送達曾國藩大營。曾國藩覽其“詔”,文中有時自稱“予”,

有時自稱“朕”,“文理荒紕,字多訛誤”。但字裡行間,似乎又頗透露了一些京城政治內幕。如果放在以前,曾國藩一定會迅速逮捕其人,送達京師治罪。但此時的曾國藩已經洞徹“不生不滅”法的妙處,不想因此“興起大獄”,將此信放在一邊,“置之不問亦不究”。此人見訛詐曾國藩不成,轉而“傳詔”于湖廣總督官文,官文執其人審問,“不得實,亦未深究”,此人“後遂不知下落”。

晚年曾國藩也像其他老滑官僚一樣,

熟練運用官場之“展”字訣,將許多棘手之事一拖了之。因為糧餉問題,地方財政上出現許多虧空,曾國藩拈用“展”字,來一個“累年相承”,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後年,最後不了了之。有時他還以此訣授之屬下,比如他在致萬啟琛的一封信中說:“累年相承舊債,列入虧空項下,以一‘展’字了之,此官場中之秘訣也。”

當然,最能表現曾國藩的“老奸巨猾”的,當屬李秀成案的處理手段。

李秀成被俘之後,曾國藩首先對他進行攻心,套取他需要的資料情報。他幾次面訊李秀成,雖稱“訊”,卻態度謙和,言語體貼。和李秀成交談過程中,他也表現出一派真實不欺、推心置腹的神態,對李的才華表示讚賞,對他“誤入歧途”則深表惋惜。

李秀成為曾國藩的魅力所傾倒,在自述中說曾國藩“有仁愛”、“有德化之心”,對他“恩情厚義”。從李秀成“昨夜深惠厚情”等話語來判斷,曾國藩當對李秀成有過暗示,比如許諾將為他向朝廷乞恩。這令李秀成抱有幻想,一時意志動搖,從而寫下了數萬言的自述書。

然而拿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之後,曾國藩卻迫不及待地違反朝廷獻俘北京的命令,提早在南京殺了李秀成。因為一旦將李獻俘到京城,

湘軍中一些不可告人的機密也許就會曝光。當然,提殺李秀成的過程仍然進行得周到而富於人情味兒。

曾國藩特意派自己的高級幕僚李鴻裔面見李秀成,向他通報“國法難逭,不能開脫”,告訴他將於當天將他處死。這一行動既表達了對李秀成的尊重,也展示了自己那“直言不諱”、“開誠佈公”的作風。曾國藩也並未按自己彙報中所說的那樣將李千刀萬剮,而是斬首了事。事後將李氏之頭傳首諸軍,屍體仍賞給棺材一口,進行葬殮。李秀成臨死前對曾國藩仍然毫無怨意,說:“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

也展示了自己那“直言不諱”、“開誠佈公”的作風。曾國藩也並未按自己彙報中所說的那樣將李千刀萬剮,而是斬首了事。事後將李氏之頭傳首諸軍,屍體仍賞給棺材一口,進行葬殮。李秀成臨死前對曾國藩仍然毫無怨意,說:“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