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期,日本女人不僅慰安,更以自殺來鼓吹戰爭

二戰時期,日本的青壯年男子都被強制要求參軍了,留下的一些男性要麼是老弱病殘,要麼就是一些社會必須的人員,因此日本的勞動力嚴重缺乏,於是就有了“日本女子勞務挺身隊”,

組織14歲到40歲的女性強制參加勞動,不同于慰安婦,這是日本每個女人必須為國家付出的勞力,也是日本當時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很多女人要進入軍工廠和履行民兵職務,而由於偏遠、年長等條件不能進入工廠的女性,也要為戰爭做一些後勤工作。原則上女子挺身隊並不參戰,但是在沖繩戰役和日本自己地盤上的防空戰爭中,勞務挺身隊的女子很多都進入戰爭,
負責醫務和其他輔助工作,也產生了不少傷亡。這部分女子,除了做了大量苦力之外,相對于慰安婦來說,她們是幸運的。

關於慰安婦的起源,早在1932年就有跡可循。不過那時的慰安婦幾乎都是自願的,她們隨軍出征,不僅滿足日軍部隊裡男人們的生理需求,

也做一些誘惑敵人、情報刺探和間諜的工作。

1945年9月20日,在日本各大報刊登出的一則招聘資訊被載入史冊。“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薪水,限18至25歲女性。”當時日本的經濟嚴重落後,要麼因為戰爭惶惶不可終日,要麼因為貧窮,吃了上頓沒下頓,“高薪”二字緊緊扣住了日本所有女人的視線。當天就有1600位女性參加面試,據不完成統計,此後的三個月內,因為這則招聘廣告來應聘的女性竟達6萬人!

在這些應聘者脫穎而出的女人都以為自己的命運要被改變了,政府背景的高薪工作,想想都令人滿意。殊不知這些女性應聘的機構正是由日本政府東京警務廳參加設立的“特殊慰安設施協會”。在8月15日時,

日本戰敗投降,美軍幾萬人即將進駐日本,設立慰安會的初衷也十分可笑,對於美軍的進駐,日本人最擔心的的是日本婦女會遭受到美軍的淩辱,故而專門設置了這個機構。後來越來越多的女性無法忍受,一天最多接客55人,即使在瞌睡中都要為男人服務。1946年3月10日,這種行徑傳到了美國,引起軒然大波。日本政府不得不下令關閉慰安會,遣散了5萬余名慰安婦,這些女人要麼得了病慘死,
要麼在街頭繼續從事這種行業,後半生命運極其淒慘。

在二戰時期,女人鼓勵男人們去戰鬥,不僅去挺身隊勞作、自願當慰安婦之外,甚至不惜以自殺來鼓勵丈夫。1931年,日本打了勝仗,一位戰士返回家中與新婚妻子千代子度蜜月。當他要離開家繼續奔赴戰場的前一天,他看著家中的嬌妻,忽然產生了厭戰心理,細心的妻子看到了這一幕,在當晚割喉自殺,並留下遺書一封,遺書中寫到只有已死才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的投身於戰鬥,在二戰時期,日本女人的這種自殺鼓勵戰爭的不在少數,這些女人被日本人稱為“昭和之烈女”。

他看著家中的嬌妻,忽然產生了厭戰心理,細心的妻子看到了這一幕,在當晚割喉自殺,並留下遺書一封,遺書中寫到只有已死才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的投身於戰鬥,在二戰時期,日本女人的這種自殺鼓勵戰爭的不在少數,這些女人被日本人稱為“昭和之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