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位產後媽媽的心聲:分娩揭開了苦難的另一頁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我一直想當然地認為:生產,是一個挺著碩大無比的肚子生活了十個月的女人最期盼的一刻。因為那個時候將告別一切有關懷孕的不便:不再氣喘,不再小心翼翼的左側臥,

不再擔心BB是否少了或多了一根手指,或者是個免唇。我可以自由地奔跑,可以趴著睡覺,可以不再因為擔心BB營養不夠而象頭豬一樣地狂吃不已,我甚至可以開始減肥——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一不小心,我就揭開了我的苦難歷史的另一頁。

苦難一:餵奶

兒子剛生下幾分鐘,量了體重身長後就直接抱到了我的胸前。我一隻胳膊攬著他,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趴在我的乳☆禁☆房上,

小嘴捉到乳☆禁☆頭之後就開始吮吸。對於他,這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我則是帶著一點羞澀和欣喜來感受這一切。那時他的吸吮力還很弱,而且那時我根本還沒有下奶,所以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兩天之後情況便大不相同了。

那時我的兩個乳☆禁☆房皆已脹硬,用老人的話說就是開始“下暴奶”。這時必須儘快將乳腺管吸通,否則就有可能給脹“回去”。

吸奶器、護士輪番上場,我老公的嘴裡都給吸出了兩個泡。好不容易吸通了之後,我的乳☆禁☆頭亦已經疼痛不堪,每給兒子喂一次奶就相當於經歷了一次酷刑,每次我都是在感覺兒子要開始吮吸了之前深吸一口氣來減輕自己的疼痛感。尤其是我的左乳☆禁☆頭還凹陷,兒子吃起來非常費勁,我亦因為無法預知他究竟哪一嘴能夠確實吸著而承受了更大的痛苦。

乳☆禁☆房正式開始“工作”之後,

我便開始了下奶——脹奶——擠奶——下奶的迴圈歷程。各地可能都有不同的下奶“秘方”,我喝的是鯽魚湯,別以為是那種味道鮮美的鯽魚湯。它是用一條整鯽魚,不去內臟,不放鹽等任何佐料,直接用清水煮出來的湯。別提有多腥了。效果倒是不錯。每天夜裡我脹疼得睡不著覺,胸前必須得堵著塊紗布,連側著身子都不敢,更別提趴著睡覺了。偏偏這時兒子的胃口還太小,
總是等不到他吃的時候就已經疼得厲害了,只好把它擠出來。又因為看了點書的緣故,認為要擠的話必須得擠空。於是乎,生產後的前半個月,我幾乎每夜都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去擠空兩隻乳☆禁☆房。假如這時孩子正好醒來要吃奶的話,我就只有哭的本事了。唉,盡信書不如無書。

不過這樣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我的奶量便因為幾次莫名其妙的高燒而減少了許多。於是我又喝了許多豬蹄湯、排骨湯、雞湯之類的,收效甚微不說,我的右上腹又開始隱隱約約地疼痛。一做B超,原來膽囊又發炎了。而此時兒子的大便亦又油又稀。這可好,太油膩的也不敢再喝了。一切只有順其自然了。

教訓:懷孕期間便應開始進行乳☆禁☆房按摩,以減少哺乳伊始的痛苦。但重要的還是要做好經受痛苦的思想準備,因為不管你做了多少按摩,拉扯了多少次的乳☆禁☆頭,下奶時的痛苦你仍舊避免不了。另外,哺乳期間的飲食不宜太油膩,不光是你的膽囊承受不了,還應考慮到BB的消化功能。太油膩的湯水產出的乳汁小兒吃了極容易拉稀、拉奶瓣。

苦難二:發燒、乳腺炎及擠奶

兒子尚未滿月,我便已發了兩次莫名其妙的高燒。燒得我口乾舌燥,不停喝水,渾身無力,外加眼結膜充血。醫生首先擔心是否產褥熱,但查了幾次血、尿都沒有發現問題.。因為有一些感冒的症狀,便把它當作重感冒來治療。因為正在哺乳,所以輸液輸的是魚腥草,誰能知道我居然能對這該死的中藥過敏。剛紮上針,護士還在我身邊說話呢,我這邊已經上不來氣了,嘴唇發紫臉發麻,脈搏都快沒了。

但同時我的乳☆禁☆房時不時有針紮似的刺痛感覺,一摸裡頭還有很大的硬塊。終於懷疑到了乳腺炎。在此之前,我基本都把自己當成一隻奶牛來看待,只知道孩子一餓我就得立馬解懷餵奶,有時乳☆禁☆房稍有疼痛我都認為是正常的,還真沒想到這盛奶的容器居然還會出問題。也是,產鮮奶的奶牛得上乳腺炎主人仍然繼續擠奶出售的新聞報紙上早就登過,只能怪自己考慮不周。

把自己當成一隻奶牛來看待

我的運氣還算可以,雖然連發幾天高燒但乳☆禁☆房內部尚未化膿,所以還可以採用物理治療的方式,也就是俗稱的“擠奶”。擠奶的滋味就別提有多痛苦了,我一直在呲牙咧嘴地掉眼淚,那個幫我擠奶的女大夫還輕描淡寫地說:“有這麼疼嗎?”其間我的乳☆禁☆房被擠得萬箭齊發,那個可惡的大夫一邊說:“多好的奶啊”一邊居然用我被擠出來的乳汁洗手。

這之後我就成了婦幼保健院康復科的常客。也許是懷孕之前得過乳腺增生的緣故,我的乳☆禁☆房特別容易出塊。自己如果熱敷不下去的話,就只好再去找專業人士。每擠一次我都下定決心下次再出硬塊的話就給斷奶。大夫安慰我說:“你這不算什麼,有人一周來擠一次呢。一直給孩子喂了七個月的奶。”不知是哪位勇者,我真想當面向她致敬。

教訓:生產之後若出現原因不明的高燒,首先應排除產褥熱的可能性,其次就要考慮是否是乳腺炎了。隨時關注自己的乳☆禁☆房,經常檢查一下裡面是否出現硬塊,是否有壓痛,摸上去是否有熱感。若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你就是百分之百的瘀奶了。如果程度較輕,那麼可用毛巾進行濕熱敷,加上硫酸鎂更好;亦可以梳背蘸油輕輕梳理。若硬塊還不消退的話,就只好到醫院去尋求專業治療了。

苦難三:脊突炎

由於幾次高燒,導致奶水變少,可能是不大夠吃吧,每次兒子都吸吮很長的時間,喂一次奶我得一動不動地坐40分鐘。如果偶而這麼坐坐還可以,但一天起碼五六次、六七次,時間一長,我的腰背開始抗議,尤其在彎腰或前傾身的時候,經常疼痛難忍。在硬撐了一段時間以後,實在難以忍受,只好再次跑到醫院。掛了骨科的號,醫生聽我敘述了病情之後,隨手在我後背上按了一下,說:“是不是這兒?”我說:“是啊是啊。怎麼這麼准?”醫生面無表情,說:“脊突炎。”

單次餵奶時間過長,患上了脊突炎

接下來我就開始貼醫生給開的幾副奇貴無比的膏藥。效果倒還是有一些的,但就是貼膏藥的那塊皮膚過敏,起滿了小紅疙瘩,奇癢無比。我一直以為就這一個副作用呢,誰知並非如此。那天,我們家老覺得屋子裡臭烘烘的,以為哪兒死了只老鼠,我就從這個屋晃到那個屋地找,一邊找還一邊嘀咕:“哪兒這麼臭?”這時我正好從我哥身邊經過,我哥一捂鼻子:“就是你!”我說:“不可能!”可我媽一聞,還真是從我背上發出來的。這倒好,直接出不了家門了。

事實上,最後也並不是這幾貼膏藥把我的背治好的。而是後來我給孩子添加配方奶,適當地減少了坐的時間,並開始練習瑜珈,背痛才慢慢地消失。

教訓:脊突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較易治癒,但發病的時候亦甚為痛苦。它一般是由於坐的時間過長,或者彎腰起身的次數太多而導致的勞損性疾病,但它也可以由感冒引起。所以新媽媽應適當地控制靜坐的時間,換尿布時彎腰在所難免,但有時亦可以請家人幫忙。如果由於奶水不足而導致BB吸吮時間過長,就適當地添加配方奶。平時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做一做有針對性的柔軟體操,它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常見的勞損。

苦難四:睡眠不足

我是個特愛說話的人,老公在外地工作,生產以前我們每晚都要通上一兩個小時的電話。生產的時候,老公請假回家照顧了我一段時間。在他離家前的那個晚上,正常情況下我們是一定要開個“臥談會”的,可是並沒有。非但沒有,而且是幾乎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各睡各的了。那個時候我才體會到,原來人是可以困到連一句話都不想說的地步的。

生產之後最初的幾個月,由於兒子的睡眠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我的睡眠被兒子分割成了無數個小塊,這對我這種很難入睡的人來說實在是痛苦不堪。每天我不是圍著兒子的吃喝拉撒轉,就是盤算著自己什麼時候能補上一小覺。記憶力也開始急劇下降,每天都迷迷糊糊,黑眼圈就不用提了。無數個夜晚,我看著兒子那因為睡眠充足而容光煥發的小臉,多麼地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催眠術啊。

睡眠系統打亂,每天迷迷糊糊,困困困

因為不想讓兒子用尿不濕,所以半夜我還得起身把點點,記得有一夜我在一個小時內把了點點三泡尿外加一泡屎。到最後實在是受不了了,在夜裡給兒子放上了尿不濕。的確輕鬆了許多。

教訓:儘快地讓BB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做過媽媽的人都知道,BB剛出生的時候是比較好帶的,因為他(她)的睡眠時間很長,而且只要喂飽他(她),保持尿布的乾爽即可。但一旦BB的睡眠時間開始縮短,這個時候就應該儘快地讓BB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否則下一個受罪的可就是你了。另外,帶孩子無須那麼的盡善盡美,人家西方的孩子整天地穿紙尿褲也沒什麼問題嘛,更何況只是在夜裡給孩子穿呢。

筆者話

我不是最幸運的一個,我也不是最不幸的一個。我只是眾多不太熟練,還正在適應的新媽媽中的一個。以上絕不是危言聳聽,唯願所有的新媽媽能夠吸取我的經驗和教訓,在育兒的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而且,有一點我想是共同的:無論遭遇過多大的苦痛,流過多少的眼淚,只要一看到孩子粉嘟嘟的小臉,一摸到孩子胖嘟嘟的小手,一切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值得的了。

關於當媽啦:

當媽啦是由互聯網資深專家和母嬰醫療健康管理專家共同打造的孕期育兒健康管理應用APP,旨為孕期40周的孕媽媽提供全程健康呵護,給予產後康復及育兒新媽媽專業指導。

以減少哺乳伊始的痛苦。但重要的還是要做好經受痛苦的思想準備,因為不管你做了多少按摩,拉扯了多少次的乳☆禁☆頭,下奶時的痛苦你仍舊避免不了。另外,哺乳期間的飲食不宜太油膩,不光是你的膽囊承受不了,還應考慮到BB的消化功能。太油膩的湯水產出的乳汁小兒吃了極容易拉稀、拉奶瓣。

苦難二:發燒、乳腺炎及擠奶

兒子尚未滿月,我便已發了兩次莫名其妙的高燒。燒得我口乾舌燥,不停喝水,渾身無力,外加眼結膜充血。醫生首先擔心是否產褥熱,但查了幾次血、尿都沒有發現問題.。因為有一些感冒的症狀,便把它當作重感冒來治療。因為正在哺乳,所以輸液輸的是魚腥草,誰能知道我居然能對這該死的中藥過敏。剛紮上針,護士還在我身邊說話呢,我這邊已經上不來氣了,嘴唇發紫臉發麻,脈搏都快沒了。

但同時我的乳☆禁☆房時不時有針紮似的刺痛感覺,一摸裡頭還有很大的硬塊。終於懷疑到了乳腺炎。在此之前,我基本都把自己當成一隻奶牛來看待,只知道孩子一餓我就得立馬解懷餵奶,有時乳☆禁☆房稍有疼痛我都認為是正常的,還真沒想到這盛奶的容器居然還會出問題。也是,產鮮奶的奶牛得上乳腺炎主人仍然繼續擠奶出售的新聞報紙上早就登過,只能怪自己考慮不周。

把自己當成一隻奶牛來看待

我的運氣還算可以,雖然連發幾天高燒但乳☆禁☆房內部尚未化膿,所以還可以採用物理治療的方式,也就是俗稱的“擠奶”。擠奶的滋味就別提有多痛苦了,我一直在呲牙咧嘴地掉眼淚,那個幫我擠奶的女大夫還輕描淡寫地說:“有這麼疼嗎?”其間我的乳☆禁☆房被擠得萬箭齊發,那個可惡的大夫一邊說:“多好的奶啊”一邊居然用我被擠出來的乳汁洗手。

這之後我就成了婦幼保健院康復科的常客。也許是懷孕之前得過乳腺增生的緣故,我的乳☆禁☆房特別容易出塊。自己如果熱敷不下去的話,就只好再去找專業人士。每擠一次我都下定決心下次再出硬塊的話就給斷奶。大夫安慰我說:“你這不算什麼,有人一周來擠一次呢。一直給孩子喂了七個月的奶。”不知是哪位勇者,我真想當面向她致敬。

教訓:生產之後若出現原因不明的高燒,首先應排除產褥熱的可能性,其次就要考慮是否是乳腺炎了。隨時關注自己的乳☆禁☆房,經常檢查一下裡面是否出現硬塊,是否有壓痛,摸上去是否有熱感。若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你就是百分之百的瘀奶了。如果程度較輕,那麼可用毛巾進行濕熱敷,加上硫酸鎂更好;亦可以梳背蘸油輕輕梳理。若硬塊還不消退的話,就只好到醫院去尋求專業治療了。

苦難三:脊突炎

由於幾次高燒,導致奶水變少,可能是不大夠吃吧,每次兒子都吸吮很長的時間,喂一次奶我得一動不動地坐40分鐘。如果偶而這麼坐坐還可以,但一天起碼五六次、六七次,時間一長,我的腰背開始抗議,尤其在彎腰或前傾身的時候,經常疼痛難忍。在硬撐了一段時間以後,實在難以忍受,只好再次跑到醫院。掛了骨科的號,醫生聽我敘述了病情之後,隨手在我後背上按了一下,說:“是不是這兒?”我說:“是啊是啊。怎麼這麼准?”醫生面無表情,說:“脊突炎。”

單次餵奶時間過長,患上了脊突炎

接下來我就開始貼醫生給開的幾副奇貴無比的膏藥。效果倒還是有一些的,但就是貼膏藥的那塊皮膚過敏,起滿了小紅疙瘩,奇癢無比。我一直以為就這一個副作用呢,誰知並非如此。那天,我們家老覺得屋子裡臭烘烘的,以為哪兒死了只老鼠,我就從這個屋晃到那個屋地找,一邊找還一邊嘀咕:“哪兒這麼臭?”這時我正好從我哥身邊經過,我哥一捂鼻子:“就是你!”我說:“不可能!”可我媽一聞,還真是從我背上發出來的。這倒好,直接出不了家門了。

事實上,最後也並不是這幾貼膏藥把我的背治好的。而是後來我給孩子添加配方奶,適當地減少了坐的時間,並開始練習瑜珈,背痛才慢慢地消失。

教訓:脊突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較易治癒,但發病的時候亦甚為痛苦。它一般是由於坐的時間過長,或者彎腰起身的次數太多而導致的勞損性疾病,但它也可以由感冒引起。所以新媽媽應適當地控制靜坐的時間,換尿布時彎腰在所難免,但有時亦可以請家人幫忙。如果由於奶水不足而導致BB吸吮時間過長,就適當地添加配方奶。平時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做一做有針對性的柔軟體操,它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常見的勞損。

苦難四:睡眠不足

我是個特愛說話的人,老公在外地工作,生產以前我們每晚都要通上一兩個小時的電話。生產的時候,老公請假回家照顧了我一段時間。在他離家前的那個晚上,正常情況下我們是一定要開個“臥談會”的,可是並沒有。非但沒有,而且是幾乎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各睡各的了。那個時候我才體會到,原來人是可以困到連一句話都不想說的地步的。

生產之後最初的幾個月,由於兒子的睡眠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我的睡眠被兒子分割成了無數個小塊,這對我這種很難入睡的人來說實在是痛苦不堪。每天我不是圍著兒子的吃喝拉撒轉,就是盤算著自己什麼時候能補上一小覺。記憶力也開始急劇下降,每天都迷迷糊糊,黑眼圈就不用提了。無數個夜晚,我看著兒子那因為睡眠充足而容光煥發的小臉,多麼地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催眠術啊。

睡眠系統打亂,每天迷迷糊糊,困困困

因為不想讓兒子用尿不濕,所以半夜我還得起身把點點,記得有一夜我在一個小時內把了點點三泡尿外加一泡屎。到最後實在是受不了了,在夜裡給兒子放上了尿不濕。的確輕鬆了許多。

教訓:儘快地讓BB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做過媽媽的人都知道,BB剛出生的時候是比較好帶的,因為他(她)的睡眠時間很長,而且只要喂飽他(她),保持尿布的乾爽即可。但一旦BB的睡眠時間開始縮短,這個時候就應該儘快地讓BB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否則下一個受罪的可就是你了。另外,帶孩子無須那麼的盡善盡美,人家西方的孩子整天地穿紙尿褲也沒什麼問題嘛,更何況只是在夜裡給孩子穿呢。

筆者話

我不是最幸運的一個,我也不是最不幸的一個。我只是眾多不太熟練,還正在適應的新媽媽中的一個。以上絕不是危言聳聽,唯願所有的新媽媽能夠吸取我的經驗和教訓,在育兒的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而且,有一點我想是共同的:無論遭遇過多大的苦痛,流過多少的眼淚,只要一看到孩子粉嘟嘟的小臉,一摸到孩子胖嘟嘟的小手,一切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值得的了。

關於當媽啦:

當媽啦是由互聯網資深專家和母嬰醫療健康管理專家共同打造的孕期育兒健康管理應用APP,旨為孕期40周的孕媽媽提供全程健康呵護,給予產後康復及育兒新媽媽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