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魯迅晚死一年,會不會為自己大罵“寡婦主義”的楊蔭榆翻案?

楊蔭榆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的姑媽,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魯迅曾經罵她是“寡婦主義”。這是為什麼呢?

(楊蔭榆)

1884年,楊蔭榆出生於江蘇無錫,小名申官,1907年楊蔭榆獲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回國後,受聘於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擔任教務主任,同時兼任生物解剖教師。

此前,楊蔭榆早早就被母親許配給了一位家資雄厚的姓蔣的少爺。這位少爺是個智障,終日咧著嘴留著口水。這段不幸的婚姻使楊蔭榆受了極大的刺激,

她為了自衛把那位蔣家少爺的臉皮都抓破了,不久後便回到娘家,誓死不願再回到蔣家生活,徹底和這樁封建包辦婚姻做了個了斷。這一年,她僅僅十八周歲。

1914年,楊蔭榆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監。1918楊蔭榆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22年,回國後的楊蔭榆一度在上海教書,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於1924年2月她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

魯迅罵她是寡婦主義,就是在他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期間。

(魯迅)

《紀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很多人都讀過。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被北洋軍警殘忍殺害,引起社會公憤。魯迅在撰文沉痛悼念這位“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時候,

憤然痛駡女師大的校長楊蔭榆女士是殘酷迫害青年的“廣有羽翼的校長”。

魯迅的指責並非沒有一點根據。因為“三一八慘案”之前,楊蔭榆禁止學生參加政治活動,要求學生安心讀書,引起以劉和珍為首的學生的強烈抗議,在對抗升級之後楊蔭榆帶領軍警進入校園維持秩序,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

1924年的秋季,一些學生因為南方發大水而延誤了報到日期,

向來嚴謹的楊蔭榆宣佈逾期返校的學生都要開除,這一決定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抗議,他們早就對楊蔭榆的嚴厲作風不滿了,決定借機發難驅逐楊蔭榆。

教育總長章士釗對學生無心學業頻繁鬧事的行為頗有微詞,因此支持楊蔭榆“整頓學風”的決定,然而學生運動愈演愈烈,楊蔭榆最終還是被迫辭去大學校長職。

1926年3月18日,學生因日本侵佔大沽口而向政府請願,

衝突升級後劉和珍等學生不幸遇難。憤怒的學生需要發洩情緒,楊蔭榆再次站在風口浪尖,因為未曾支持學生運動就被口誅筆伐。魯迅甚至痛揭她的傷疤,說她是“寡婦主義”或者“擬寡婦”。

(楊蔭榆)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他永遠看不到楊蔭榆的壯舉。

1937年,日軍侵佔蘇州,姦☆禁☆淫擄掠,惡行累累。當時,楊蔭榆居住在盤門,四鄰的小戶人家飽受日軍蹂☆禁☆躪,她開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社是女學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倖免。楊蔭榆忍無可忍,跑去日本軍營,遞交用日文撰寫的抗議書,並當面斥責日本軍官縱容部曲姦☆禁☆淫擄掠,肆意違反國際公法。

日本軍官見楊蔭榆氣度不凡,日語講得十分流利,估計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數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還了他們從楊蔭榆四鄰搶走的財物。如此一來,街坊上那些被日本獸兵視為“花姑娘”的婦女都將二樂女子學術社視為首選的安全庇護所,楊蔭榆出於正義感和鄰里之誼,對她們來者不拒,悉數收留,為此她拿出積蓄,擴建房舍。

這種情形顯然不是敵酋所樂見的,於是他們想出毒招,徵用楊蔭榆的住宅。楊蔭榆怎肯搬家,於是雙方形成激烈對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兩個日本兵來到楊蔭榆家中,用一番鬼話哄她出門。在吳門橋上,一名獸兵突然朝她後背開槍,另一名獸兵則猛然將她踹入寒冷的河水裡。他們發現楊蔭榆落水後還在繼續撲騰,又連發數槍,直到河水泛紅,這才揚長而去。

一個為楊蔭榆造房子的木工將她從河裡打撈上岸,裝殮遺體時,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倉促加釘一層厚厚的木板,既沒刨光,也沒上漆。楊絳認為,“那具棺材,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

如果這個時候,魯迅活著,我想一定要為楊蔭榆翻案。

(每日漢字)

日軍侵佔蘇州,姦☆禁☆淫擄掠,惡行累累。當時,楊蔭榆居住在盤門,四鄰的小戶人家飽受日軍蹂☆禁☆躪,她開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社是女學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倖免。楊蔭榆忍無可忍,跑去日本軍營,遞交用日文撰寫的抗議書,並當面斥責日本軍官縱容部曲姦☆禁☆淫擄掠,肆意違反國際公法。

日本軍官見楊蔭榆氣度不凡,日語講得十分流利,估計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數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還了他們從楊蔭榆四鄰搶走的財物。如此一來,街坊上那些被日本獸兵視為“花姑娘”的婦女都將二樂女子學術社視為首選的安全庇護所,楊蔭榆出於正義感和鄰里之誼,對她們來者不拒,悉數收留,為此她拿出積蓄,擴建房舍。

這種情形顯然不是敵酋所樂見的,於是他們想出毒招,徵用楊蔭榆的住宅。楊蔭榆怎肯搬家,於是雙方形成激烈對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兩個日本兵來到楊蔭榆家中,用一番鬼話哄她出門。在吳門橋上,一名獸兵突然朝她後背開槍,另一名獸兵則猛然將她踹入寒冷的河水裡。他們發現楊蔭榆落水後還在繼續撲騰,又連發數槍,直到河水泛紅,這才揚長而去。

一個為楊蔭榆造房子的木工將她從河裡打撈上岸,裝殮遺體時,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倉促加釘一層厚厚的木板,既沒刨光,也沒上漆。楊絳認為,“那具棺材,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

如果這個時候,魯迅活著,我想一定要為楊蔭榆翻案。

(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