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反復難纏的白粉病圖解!實用好文!

白粉病是在許多重要農作物上發生普遍、危害嚴重,

較難防治的一種世界性病害。子囊菌亞門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發白粉病,病原物種類很多。該類病菌在溫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發,對濕度要求不高,正常情況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迴圈;因此造成了作物一個生長季節能反復多次受到侵染,一旦發生很快暴發流行的特點,尤其是大棚溫室種植環境下,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國內白粉病防治藥劑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硫磺、石硫合劑、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等無機硫和其它廣譜殺菌劑為代表,對白粉病用量大,防效基本在60%左右;該類藥劑對白粉病幾乎無治療效果,主要用於發病前保護,同時硫製劑對許多蔬菜瓜果敏感不能使用。

第二階段:以三唑酮(粉鏽寧)、腈菌唑、烯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矽唑等為代表的三唑系列殺菌劑,

比第一代殺菌劑對白粉病的活性有較大提高。但該類化合物對病菌作用位點單一。病菌對該類藥劑有交互抗性。同時該類化合物對植物有刺激性,用量稍大就會抑制植物生長,降低產量。該類藥劑防效基本在70-80%,效果一般。

第三階段:以進口醚菌酯為代表的新化合物種類,作用機理獨特,

作用位點較多,對白粉病專治性較高、效果可達到90%以上;不過由於國內近幾年來長期連續使用,已產生明顯抗藥性,效果有所下降,同時進口藥劑成本較高。

各種作物白粉病詳解:

1、瓜類白粉病

白粉病是瓜類的常見病害之一。由於近年來,白粉病菌已產生一定抗藥性,

而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給防治帶來一定難度。一般年份減產在10%左右,流行年份減產在20%-40%左右。

苗期至收穫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蔓次之。一般不侵染瓜條。葉片染病初始在葉片背面或正面產生白色粉狀小園斑,後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白粉狀黴斑。

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連接成片,佈滿整張葉片,受害部分發現褪綠和發黃,發病後期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褐色的小黑點。最後白色粉狀黴層老熟,變成灰白色。發病嚴重時,病葉組織變為黃褐色而枯死。高濕條件下,病菌也可以侵染莖蔓和花器,產白色粉斑,症狀與葉片類似,病斑較小。

瓜類白粉病發病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秋植黃瓜9月下旬至11上中旬也有危險發生。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5℃,相對溫度80%以上。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窪而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品種。

(2)加強管理。合理密植,開溝排水;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加強通風透光,以增強植株長勢;增施嘉美紅利、贏利來、內鉀德、海洋之星等提高植株抗病力。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注意交替使用。藥劑可選用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500倍,或40%氟矽唑4000倍液,或25%乙嘧酚懸浮劑1500倍,或37%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噴霧防治。

2、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在草莓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質下降,移植後不易成活;果實染病後嚴重影響草莓品質,導致成品率下降。在適宜條件下可以迅速發展,蔓延成災,損失嚴重。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並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汙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並在葉片背面產生一層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連接成片,可佈滿整張葉片;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乾枯;若後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隨著病情加重,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品質,並失去商品價值。

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80%以上,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常年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與10下旬至12月。草莓發病敏感生育期為坐果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為5-10天。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發病早,危害時間長,受害重。載植密度過大,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長勢弱等,易導致白粉病的加重發生。草莓生長期間高溫乾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時,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不同的草莓品種對白粉病抗性有較大差異。

(2)加強栽培管理。栽前種後要清潔苗地;草莓生長期間應及時摘除病殘老葉和病果,並集中銷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雨後及時排水,加強肥水管理,增施嘉美紅利、嘉美海力寶、贏利來,培育健壯植株。

(3)藥劑防治。露地草莓開花前的花莖抽生期和保護地栽培的10-11月和翌春3-5月是預防關鍵時期。在發病初期用拜耳露娜森、乙嘧酚磺酸酯、陶氏益農卡拉生(36%硝苯菌酯乳油)、秘魯克瑞姆、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交替用藥防治。在發病中心及周圍重點噴施,每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3、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發生比較普遍,流行年份對果實品質和產量往往造成很大損失。同時還影響枝條的生長發育及葡萄二年的生長發育。

白粉病病菌可侵染葡萄所有的綠色組織。葉片被害時,呈現大小不等的褪綠斑塊,之後產生白色粉狀物覆蓋在病斑上,後期粉斑下的葉表面呈褐色花紋,嚴重時葉片焦枯脫落。有時在病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幼葉感病後常皺縮、扭曲,且發育緩慢。穗軸感病後組織變脆、易斷。

幼果感病,果面佈滿白粉,果粒易枯萎脫落,有的果面出現黑褐色網狀花紋。病果停止生長,畸形、果肉質地變硬、味酸,果粒易開裂引起腐爛。

葡萄開花後幼果期是發病高峰。溫度高濕度大的悶熱天氣最易發病,霧天的夜晚流行很快。連續下雨,或真正高溫都會遏止該病的流行和發生。果穗套袋前如用藥不嚴格,成熟期的果實就會因白粉病感染發生裂果。【防治方法】

(1)徹底清園,冬季修剪時剪下的病枝、殘葉燒毀。發芽前用3-5度石硫合劑;架面通風透光良好;中心病株、病梢、病穗及時清除,幼果期及時套袋。

(2)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對該病有特效,發病初期可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用藥時間要避開高溫。

4、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是茄子常見病害之一,各菜區都有發生。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時均可發生危害,但保護地栽培明顯重於露地栽培。生長期間溫暖、多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嚴重。發病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

茄子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不規則褪綠黃色小斑,葉背相應部位則出現白色小黴斑,以後病斑數量增多,白色粉狀物日益明顯而呈白粉斑。白粉狀斑可相互連在一起,擴展後遍及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最後導致葉片變黃乾枯。

茄子白粉病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4℃,相對濕度45-75%;相對濕度超過95%時則病害的發展被抑制。茄子的感病敏感生育期在開花結果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作物長勢差、連作及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病嚴重。年度間以春夏溫暖、多雨天氣的年份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科學施肥,用嘉美紅利、贏利來、內鉀德增強植株抗病抗逆能力;合理密植;通風、降濕;及時清除病、老葉和病殘體。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具體視病情發展而定,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效果好。

5、豆類白粉病

豆類白粉病主要侵害豇豆、豌豆、蠶豆、扁豆、菜豆等多種蔬菜。此病在南方蔬菜種植區發生普遍,發病嚴重時對產量影響很大。

豆類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和豆莢。葉片發病,初期在背面產生圓形的黃褐色小斑,後擴大為不規則的紫色或褐色病斑,並在葉背或葉面產生白粉狀黴層;後期病部黴層老熟,呈灰褐色,黴層間產生黑色小點。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相互連接,沿葉脈擴展成粉帶,葉面也出現病斑,顏色由白色轉為灰白色至紫褐色,並遍步全葉,最後導致葉片迅速枯黃脫落。莖蔓和豆莢染病,產生白粉狀黴層,可使莖蔓乾枯,豆莢幹縮。

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5℃,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20-30℃,相對濕度40-95%。作物的最適感病生育期為開花結莢中後期,發病潛育期為3-7天。

豆類白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11月。溫度偏高、多雨的年份發病重,幹濕交替或晝夜溫差大、夜間葉面易結露的天氣發病重,多年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長勢差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開溝排水,增施嘉美金利、海洋之星、內鉀德套餐肥,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力;及時打去老病葉,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將其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減少田間菌源。保護地栽培要加強通風換氣。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6、蘋果白粉病

蘋果白粉病菌除為害蘋果外,還能為害山荊子、沙果、檳子、海棠等。蘋果白粉病主要為害蘋果樹的嫩枝、嫩葉,也可為害芽、花及幼果。苗木染病後,頂端葉片和幼苗嫩莖產生灰白色斑塊,如覆蓋白色粉狀物。發病嚴重時,病斑擴展到全葉,病葉萎縮,漸變褐色而枯死。新梢頂端被害後,展葉遲緩,抽出的葉片細長,呈紫紅色,頂梢扭曲,發育停滯後,在病斑上,特別是在嫩莖及腋間,生出很多密集的黑色小粒點。

當春季氣溫逐步升高,達到 21-25℃之間,相對濕度達到70%以上時,有利於病菌的繁殖與傳播。蘋果白粉病的發生,4-6月為發病盛期,7-8月高溫季節病情停滯,8月底在秋梢上再度蔓延為害,9月以後又逐漸衰退。在一年中病害發生出現兩次高峰期,完全與蘋果樹的新梢生長期相吻合。

蘋果白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和品種關係密切。凡春季溫暖乾旱的年份有利於病害前期的流行,夏季多雨涼爽,秋季晴朗,則有利於後期發病。地勢低窪,果園密植,土壤黏重,偏施氮肥,鉀肥不足,造成樹冠鬱閉,枝條細弱時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修剪不當,不適當的推行輕剪長放,使帶菌芽的數量增加也會加重白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增施嘉美海力寶、贏利來、嘉美內鉀德,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樹生長健壯,控制灌水。

(2)清潔田園,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複剪,剪掉新發病的枝梢,集中燒毀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傳播。

(3)藥劑防治,於發芽前噴灑保護性藥劑預防保護;春季於發病初期,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10-20天1次,共3-4次。

7、花卉白粉病

花卉的經濟價值很高。在花卉種植中,白粉病是重要病害,近幾年來,白粉病在月季等花卉上嚴重發生,各花卉產區的發生面積一年比一年大。

花卉白粉病發生的適宜溫度是15-25℃,無論環境乾燥還是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白粉病都可以蔓延傳播。

【防治方法】

藥劑可選用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對各類月季等花卉白粉病效果好。

8、中藥材白粉病

在中藥材種植中,白粉病是生產上的重要病害,近幾年來,白粉病在五味子、當歸、黃芪、枸杞、三七等中藥材上嚴重發生,各中藥材產區的發生面積一年比一年大。

中藥材白粉病發生的適宜溫度是15-25℃,無論環境乾燥還是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白粉病都可以蔓延傳播。

【防治方法】

在發病初期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

9、芒果白粉病

芒果白粉病在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均有發生。可以危害芒果的花序、嫩葉、嫩梢和幼果,在這些幼嫩組織表面開始產生一些分散的白粉狀病斑,以後病斑下的組織壞死,形成褐色的病疤。花序受害後花朵停止開放,花梗不再伸展,隨後凋萎、變幹、轉黑和脫落。嫩葉受害常扭曲、脫落。幼果受害引起落果,在較大的幼果上常形成塊狀病疤。

該病在9-32℃、0-100%相對濕度下均能發生,盛發溫度在23℃左右。病菌常在那些遲抽枝梢的老病葉上存活,成為初侵染來源。翌年春季借助風力傳播到新抽嫩葉和花序上為害每年2-4月芒果抽葉開花期,碰上高濕、多雲、夜溫較低的天氣,此病容易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在加強栽培管理基礎上,適時噴藥防治。一般年份在花簇伸展期、開花期和稔實期各噴藥一次就能控制此病為害;但在重病區或嚴重侵染年份需要7天噴一次,增加噴藥次數。噴藥後下雨要進行補噴。藥劑可選用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對防治芒果白粉病特效。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編輯整理

秋植黃瓜9月下旬至11上中旬也有危險發生。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5℃,相對溫度80%以上。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窪而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品種。

(2)加強管理。合理密植,開溝排水;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加強通風透光,以增強植株長勢;增施嘉美紅利、贏利來、內鉀德、海洋之星等提高植株抗病力。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注意交替使用。藥劑可選用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500倍,或40%氟矽唑4000倍液,或25%乙嘧酚懸浮劑1500倍,或37%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噴霧防治。

2、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在草莓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質下降,移植後不易成活;果實染病後嚴重影響草莓品質,導致成品率下降。在適宜條件下可以迅速發展,蔓延成災,損失嚴重。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並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汙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並在葉片背面產生一層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連接成片,可佈滿整張葉片;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乾枯;若後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隨著病情加重,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品質,並失去商品價值。

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80%以上,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常年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與10下旬至12月。草莓發病敏感生育期為坐果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為5-10天。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發病早,危害時間長,受害重。載植密度過大,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長勢弱等,易導致白粉病的加重發生。草莓生長期間高溫乾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時,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不同的草莓品種對白粉病抗性有較大差異。

(2)加強栽培管理。栽前種後要清潔苗地;草莓生長期間應及時摘除病殘老葉和病果,並集中銷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雨後及時排水,加強肥水管理,增施嘉美紅利、嘉美海力寶、贏利來,培育健壯植株。

(3)藥劑防治。露地草莓開花前的花莖抽生期和保護地栽培的10-11月和翌春3-5月是預防關鍵時期。在發病初期用拜耳露娜森、乙嘧酚磺酸酯、陶氏益農卡拉生(36%硝苯菌酯乳油)、秘魯克瑞姆、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交替用藥防治。在發病中心及周圍重點噴施,每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3、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發生比較普遍,流行年份對果實品質和產量往往造成很大損失。同時還影響枝條的生長發育及葡萄二年的生長發育。

白粉病病菌可侵染葡萄所有的綠色組織。葉片被害時,呈現大小不等的褪綠斑塊,之後產生白色粉狀物覆蓋在病斑上,後期粉斑下的葉表面呈褐色花紋,嚴重時葉片焦枯脫落。有時在病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幼葉感病後常皺縮、扭曲,且發育緩慢。穗軸感病後組織變脆、易斷。

幼果感病,果面佈滿白粉,果粒易枯萎脫落,有的果面出現黑褐色網狀花紋。病果停止生長,畸形、果肉質地變硬、味酸,果粒易開裂引起腐爛。

葡萄開花後幼果期是發病高峰。溫度高濕度大的悶熱天氣最易發病,霧天的夜晚流行很快。連續下雨,或真正高溫都會遏止該病的流行和發生。果穗套袋前如用藥不嚴格,成熟期的果實就會因白粉病感染發生裂果。【防治方法】

(1)徹底清園,冬季修剪時剪下的病枝、殘葉燒毀。發芽前用3-5度石硫合劑;架面通風透光良好;中心病株、病梢、病穗及時清除,幼果期及時套袋。

(2)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對該病有特效,發病初期可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用藥時間要避開高溫。

4、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是茄子常見病害之一,各菜區都有發生。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時均可發生危害,但保護地栽培明顯重於露地栽培。生長期間溫暖、多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嚴重。發病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

茄子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不規則褪綠黃色小斑,葉背相應部位則出現白色小黴斑,以後病斑數量增多,白色粉狀物日益明顯而呈白粉斑。白粉狀斑可相互連在一起,擴展後遍及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最後導致葉片變黃乾枯。

茄子白粉病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4℃,相對濕度45-75%;相對濕度超過95%時則病害的發展被抑制。茄子的感病敏感生育期在開花結果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作物長勢差、連作及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病嚴重。年度間以春夏溫暖、多雨天氣的年份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科學施肥,用嘉美紅利、贏利來、內鉀德增強植株抗病抗逆能力;合理密植;通風、降濕;及時清除病、老葉和病殘體。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具體視病情發展而定,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效果好。

5、豆類白粉病

豆類白粉病主要侵害豇豆、豌豆、蠶豆、扁豆、菜豆等多種蔬菜。此病在南方蔬菜種植區發生普遍,發病嚴重時對產量影響很大。

豆類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和豆莢。葉片發病,初期在背面產生圓形的黃褐色小斑,後擴大為不規則的紫色或褐色病斑,並在葉背或葉面產生白粉狀黴層;後期病部黴層老熟,呈灰褐色,黴層間產生黑色小點。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相互連接,沿葉脈擴展成粉帶,葉面也出現病斑,顏色由白色轉為灰白色至紫褐色,並遍步全葉,最後導致葉片迅速枯黃脫落。莖蔓和豆莢染病,產生白粉狀黴層,可使莖蔓乾枯,豆莢幹縮。

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5℃,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20-30℃,相對濕度40-95%。作物的最適感病生育期為開花結莢中後期,發病潛育期為3-7天。

豆類白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11月。溫度偏高、多雨的年份發病重,幹濕交替或晝夜溫差大、夜間葉面易結露的天氣發病重,多年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長勢差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開溝排水,增施嘉美金利、海洋之星、內鉀德套餐肥,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力;及時打去老病葉,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將其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減少田間菌源。保護地栽培要加強通風換氣。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6、蘋果白粉病

蘋果白粉病菌除為害蘋果外,還能為害山荊子、沙果、檳子、海棠等。蘋果白粉病主要為害蘋果樹的嫩枝、嫩葉,也可為害芽、花及幼果。苗木染病後,頂端葉片和幼苗嫩莖產生灰白色斑塊,如覆蓋白色粉狀物。發病嚴重時,病斑擴展到全葉,病葉萎縮,漸變褐色而枯死。新梢頂端被害後,展葉遲緩,抽出的葉片細長,呈紫紅色,頂梢扭曲,發育停滯後,在病斑上,特別是在嫩莖及腋間,生出很多密集的黑色小粒點。

當春季氣溫逐步升高,達到 21-25℃之間,相對濕度達到70%以上時,有利於病菌的繁殖與傳播。蘋果白粉病的發生,4-6月為發病盛期,7-8月高溫季節病情停滯,8月底在秋梢上再度蔓延為害,9月以後又逐漸衰退。在一年中病害發生出現兩次高峰期,完全與蘋果樹的新梢生長期相吻合。

蘋果白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和品種關係密切。凡春季溫暖乾旱的年份有利於病害前期的流行,夏季多雨涼爽,秋季晴朗,則有利於後期發病。地勢低窪,果園密植,土壤黏重,偏施氮肥,鉀肥不足,造成樹冠鬱閉,枝條細弱時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修剪不當,不適當的推行輕剪長放,使帶菌芽的數量增加也會加重白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增施嘉美海力寶、贏利來、嘉美內鉀德,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樹生長健壯,控制灌水。

(2)清潔田園,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複剪,剪掉新發病的枝梢,集中燒毀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傳播。

(3)藥劑防治,於發芽前噴灑保護性藥劑預防保護;春季於發病初期,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10-20天1次,共3-4次。

7、花卉白粉病

花卉的經濟價值很高。在花卉種植中,白粉病是重要病害,近幾年來,白粉病在月季等花卉上嚴重發生,各花卉產區的發生面積一年比一年大。

花卉白粉病發生的適宜溫度是15-25℃,無論環境乾燥還是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白粉病都可以蔓延傳播。

【防治方法】

藥劑可選用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對各類月季等花卉白粉病效果好。

8、中藥材白粉病

在中藥材種植中,白粉病是生產上的重要病害,近幾年來,白粉病在五味子、當歸、黃芪、枸杞、三七等中藥材上嚴重發生,各中藥材產區的發生面積一年比一年大。

中藥材白粉病發生的適宜溫度是15-25℃,無論環境乾燥還是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白粉病都可以蔓延傳播。

【防治方法】

在發病初期選用藥劑80%金乙嘧.腈菌唑,或嘧菌酯,或腈菌唑噴霧防治。

9、芒果白粉病

芒果白粉病在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均有發生。可以危害芒果的花序、嫩葉、嫩梢和幼果,在這些幼嫩組織表面開始產生一些分散的白粉狀病斑,以後病斑下的組織壞死,形成褐色的病疤。花序受害後花朵停止開放,花梗不再伸展,隨後凋萎、變幹、轉黑和脫落。嫩葉受害常扭曲、脫落。幼果受害引起落果,在較大的幼果上常形成塊狀病疤。

該病在9-32℃、0-100%相對濕度下均能發生,盛發溫度在23℃左右。病菌常在那些遲抽枝梢的老病葉上存活,成為初侵染來源。翌年春季借助風力傳播到新抽嫩葉和花序上為害每年2-4月芒果抽葉開花期,碰上高濕、多雲、夜溫較低的天氣,此病容易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在加強栽培管理基礎上,適時噴藥防治。一般年份在花簇伸展期、開花期和稔實期各噴藥一次就能控制此病為害;但在重病區或嚴重侵染年份需要7天噴一次,增加噴藥次數。噴藥後下雨要進行補噴。藥劑可選用80%金乙嘧.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對防治芒果白粉病特效。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