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P2P網貸行業,去“P2P”標籤或成主流?

自去年,網貸行業下發一張網貸監管新政文書以來,網貸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監管落地後,拆分P2P業務板塊的風潮開始持續。

無獨有偶,去P2P業務無疑會讓外界對網貸平臺的發展產生疑惑,

沒了“P2P”,網貸企業還是原來的樣子嗎?

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實帳戶體系和資訊資料仍然是互聯互通的,並不會對網貸業務本身帶來明顯影響。對於接下來的網貸企業,不再依附於P2P業務之後,繼續謀求多元化發展可能已是必由之路。

向合規靠攏

去年8月份網貸監管新政的諸多規定,深刻影響了網貸平臺的業務運營,乃至發展方向。 在經歷了“限額令”、銀行存管和風險準備金改名的風波之後,在P2P企業中,還湧現出一股新的發展潮流,即“去P2P化”。

通俗來說,去P2P化就是指網貸機構為了不觸及“禁止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等金融產品”的政策紅線,通過拆分P2P業務板塊,

從而形成新的平臺來向合規靠攏。

目前來看,國內大多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業務種類更多的趨向多元化,既有這種單純的資訊撮合業務,也有類似於互聯網資管、基金代銷等業務。

鑒於不同業務種類所受的監管規則不同,P2P業務的監管無疑更為嚴格,在此背景下,網貸平臺將P2P業務拆分就有了合理性,既可以達到合規要求,也避免了非P2P業務受到過於嚴厲監管規則的制約,

從而有了更大的業務空間。

行業影響並不大

去P2P化究竟會不會改變網貸行業的本身特質? 近兩年,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網貸行業進入監管整治期,網貸平臺也在迎接合規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在這過程中也有不少網貸平臺停業或者被迫退出。

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情況是一批批以合規為導向的網貸平臺遵循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道路變得更加合規化、更加強大。

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去P2P化是指一些網貸平臺在運營與行銷宣傳上採取的一種策略。特徵是回避使用P2P網路借貸等詞彙宣傳、定位自己公司。

多元化仍成必由之路

毋庸置疑,在監管升級的背景下,大平臺們紛紛選擇轉型。然而,在現階段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能做到“瀟灑轉身”。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一些中小型的平臺來說,由於用戶數量較少、黏性不高,轉型一站式理財平臺將面臨成本過高,

難以有效轉化用戶尷尬局面。

目前,國內P2P網貸行業呈現強者恒強的態勢,平臺的品牌效應開始凸顯,小平臺發展越發地艱難。這時,P2P平臺要想繼續發展,一方面堅守自己的底線,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深度分析用戶需求,謀求多元化發展。

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及各地整改活動的推進,網貸行業發展正逐漸回歸理性,網貸平臺也逐漸走上了規範發展之路。

接下來,平臺應在合規發展前提下,聚焦技術創新、強化風控能力、注重服務品質。而技術深化將成為網貸平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

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傳播為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媒體,不代表蜂融網立場,風險請自擔!

網貸平臺也逐漸走上了規範發展之路。

接下來,平臺應在合規發展前提下,聚焦技術創新、強化風控能力、注重服務品質。而技術深化將成為網貸平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

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傳播為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媒體,不代表蜂融網立場,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