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建築 再青春 上海建工五建集團古建築修繕從“修舊如舊”到“修舊如故”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

世間五六月,最是一年蓬勃時,老建築也值得“青春”一把。

最近,復旦大學迎來112周年校慶。而始終見證百年復旦歷史變遷的相輝堂,

於草長鶯飛時節,悄無聲息地發生了些許改變。如果偶然相見,仔細留意,便會發現相輝堂已然替上了“新衣”,當這層神秘“新衣”褪下時,它將以更加青春、更具精神氣的面孔,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以“復旦人的精神殿堂”的身份再次煥發生命。助力相輝堂“重新出發”的,是上海建工五建集團。

建築是石頭寫成的史書。歲月更替,物是人非,老建築留守原地,代表時光講述過往,

有故事的建築是可以閱讀的。作為一家有著社會責任感的國有企業,五建集團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涉及、研究近代建築的更新與修繕,自2005年承建了第一個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修繕工程——盤古銀行上海分行後,好風憑藉力,通過上海四行倉庫、徐匯中學崇思樓、市三女中五四樓、上海市檔案館新館在內的大量近代、歷史及文物保護建築的修繕工程實踐,不僅擁有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二級資質以及古建築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
還擁有一支強大、專業、極富經驗的施工團隊。

上海徐匯中學崇思樓維修工程——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

讀懂歷史,讓建築可以被閱讀

1947年,在復旦大學原第一宿舍的廢墟上,相輝堂落成了,

其傳承大學文脈,長期承擔禮堂功能,擁有厚重的歷史感和豐富的時代氣息,是復旦人長久以來的精神殿堂。然而由於年代失修,相輝堂的使用功能今非昔比。正基於此,復旦將把相輝堂修繕擴建為一個具有高層次、高水準、親和共用的公共建築,使之重新出發,呼籲濃厚的學術氣息和活潑的交流環境。相輝堂還有另一層社會歷史身份,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

五建集團扛下了這項“重新出發”的使命。建設者有言,嚴格按照《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最小干預原則的修繕原則,內容涉及南堂局部拆除、結構加固、水電風安裝、室外室內保護性修繕復原以及緊鄰歷史保護建築南堂的北堂擴建工程。

開工建設的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五建集團另闢蹊徑,先上“文化課”,關於復旦大學和相輝堂歷史的文化課。

五建集團董事長劉巽全說,古建築是前人留下的珍貴文化瑰寶,具有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等多方面價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既是研究某一階段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又是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因此,從管理層到一線工人,都要先瞭解建築經歷的故事、承載的歷史文化,才能在行進過程中有所體會,觸發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尊重。

技術過硬,情懷為先。五建集團在修繕改建四行倉庫工程時,工地搖身一變成電影院,專案部集體觀看了謝晉元死守四行倉庫的老片子。一遍、兩遍,三遍、四遍……建設者深知,四行倉庫在戰爭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無疑是其保存和修復的重要意義所在。在八百壯士完成驚世壯舉之地,重塑鐵血軍魂,何其榮耀!

情懷究竟有多重要,可能沒有量化的體會,但五建集團總裁田哲舉了一個例子。修繕四行倉庫使用的磚塊,是非標清水磚,部分工人們努力之下仍覺得砌不好,就自覺退出了——要對得起這個項目,不能兒戲。這時你會發現,做工程、幹專案,卻是一門心理學。“我們竭盡全力表達對自己城市建築遺產的熱愛,對每一個建築細節的保護和尊重,也充分表達了我們的愛國情懷。”田哲感言。

建築本身的科學佈局和結構體系,也讓修繕施工團隊感到參與這項工作的特別價值。四行倉庫,上海唯一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在遵循文物建築保護“真實性”“最小干預”“整體性”“可識別性”等原則基礎上,對西立面、南立面、中庭、無梁樓蓋結構體系等重點保護部位進行修繕和整治,以盡可能恢復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歷史原貌,通過彈孔輪廓修復、彈孔輪廓孔洞加固、殘缺牆體內側加固、殘缺牆體防水防滲等技術手段,重現了戰爭歷史炮彈、槍彈彈孔痕跡,為世人提供了一份珍貴的愛國主義教材。今年,四行倉庫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上榜十大工程中,唯一一個近現代建築獲此殊榮。

復旦大學相輝堂改擴建項目

星光閃耀的背後,自有汗珠流淌

春水飛歌,捷報傳來。五建集團工程研究院既有建築改造修繕研究所申報的《上海市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施工技術研究》,獲批列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科研計畫,研究成果將形成《上海市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施工技術標準》,指導上海地區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工程施工。為未來,增添了新的注腳!

要說五建走上這條古香古色之路的契機,還得從盤古銀行上海分行說起。

百年以來,外灘一直是上海的象徵,數十棟風格相似卻個性迥異的大廈佇立在黃浦江邊,見證著上海的世事變遷,也藏著一個個百年故事。中山東一路7號,原電報大樓,建於1906年,為假五層磚石結構,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是外灘建成較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此樓以富於變化的古典柱式和美輪美奐的窗框裝飾圖案,烘托出整體的立體感,在頂層兩邊,設計了帶有洛可哥藝術風格的屋頂,優雅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2005年,五建集團承擔了工程修繕,於次年4月30日竣工。此後,拉開了五建修繕歷史保護建築和文物保護建築的序幕,隨便拎出一個,絕對“星光閃耀”。

徐匯中學崇思樓,申城文物維修工程史上首個全國性年度大獎,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百年徐匯中學中現存唯一近代歷史建築。五建集團通過孟莎頂復原、清水牆修復、木結構加固等成套專項技術,成功還原本專案歷史風貌。本項目還榮獲“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

市三女中五四樓,哥特式美國學院風格建築,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長寧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宋氏三姐妹、張愛玲等名人曾就讀於此。修繕過程中,五建集團依據損壞程度分別採用了精細化外觀清洗技術、復原式內裝修復技術、清水細石外牆修繕技術三種層次的修繕技術,實現了文物修繕中的保留、修復與複製。

仁濟醫院,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距今已有170餘年歷史,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西醫醫院之一。五建集團修繕改造重點恢復外牆紅色泰山磚飾面磚、底層外牆彩色石屑砂漿飾面、裝飾藝術風格的欄杆、特色的鑄鐵門窗,完成了原建築簡潔端莊裝飾風格。室內吊頂施工考慮原有樓板為多孔水泥預製空心樓板,通過吊頂內設置鋼結構擱置點創新技術實現改造修繕,在實現“修舊如舊”的同時完成了功能性改造。

仙遊縣鳳冠山九座寺,佛教仿古建築群落規劃設計,原九座寺是南少林的發源地,通過將原有遺存的建築進行修復,同時向東、向南進行延伸、改擴建,重現九座寺盛景,形成集朝拜、紀念、旅遊、商貿為一體的全新的當地地標性古建築群,專案方案還得到了現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的認可。

在建的潮安區東山湖特色產業基地專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仿宋朝建築,主體建築淨高69.9米,是目前我國最高的仿古閣樓。立面採用“明五暗九”格式,取義九五至尊。閣的瓦件全部採用金色琉璃瓦,以“龍鳳戲珠”作為整體規劃構思,通過一二號樓與主體樓閣的結合,形成升龍翔鳳的整體氣勢。

呵護保護建築,這不僅僅是關聯一幢單體建築的氣質,還關聯著現代化城市空間環境的活力,以及街區特色肌理所付諸的城市內涵——是否能承擔起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底蘊。從“修舊如舊”到“修舊如故”,五建集團秉持的修繕理念次第升級,讓人們在城市生活裡,獲得時時接近歷史的詩意享受,以及城市生活最有力的生命鼓舞。不僅如此,對歷史建築的整修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故”就是要研究原本的狀態,不光是做成舊的樣子,並且更要強調一個“真”字,才符合科學性和原真性。

在建設者眼裡,保護建築沒有大小、輕重之分,一視同仁。在建專案普陀區長壽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乍聽名字,你是否認為,它不過是社區旁邊不起眼的便民醫院?請聽我慢慢道來。1號樓建造於1927年,原為一棟疊梁式磚木結構的三層住宅,前身是宋慶齡女士在1952年以她榮獲的“國際和平獎”而創建的“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現已被列入第二批普陀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築。

這裡地處普陀區中心地段,總建築面積6264平方米,隨著時代變遷,轉為醫用,就成為大家眼中的衛生服務中心。整體看去,這是棟比較典型的江南民居古建築,此後,小院裡陸陸續續增添了2、3、4棟樓,形成了木結構、紅瓦坡屋面、水砂石外牆等建築特色。由於民宅改為醫用後,人流量增加,超負荷待命,修繕改建勢在必行。

建設者拆除1號樓西面連接處的建築群後,水刷石外牆的現狀基本顯現,還發現建築東、南立面的外牆水刷石,已在多次維修過程中進行了多層次的膩子批嵌及塗料塗刷,就如同牆體患了“白癜風”,同時有多處產生了牆面裂隙、水刷石面層起殼及窗臺窗簷部件殘缺等情況,還有局部牆面進行了水泥砂漿的填補粉刷;西立面的外牆水刷石破壞得尤為嚴重,4米以下的原始外牆已不復存在!

專案部與多方共同討論,正在對東、南立面的水刷石外牆進行清洗,並對局部損壞部位採取修補措施,對西立面根據清洗好的效果樣式進行整體重做,最終達到恢復本建築歷史原貌的效果。

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四行倉庫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101%的無可挑剔

建築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和標誌,歷史建築更是城市文明的沉澱和靈魂。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承接了多項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曆保和文保建築修繕、既有建築改造加固、仿古建築營造、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為上海市乃至國家優秀建築的保護修繕,維護建築安全、保護建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一次又一次還原城市經典風貌的同時,五建集團精心打造“既有建築修繕改建”這一特色品牌,不斷為城市更新添力。在田哲看來,修繕保護建築的感受,與新建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前者雖體量沒有那般高大,但需傾盡全力,用“工匠精神”重現、再塑歷史滄桑感。

什麼是“工匠精神”?是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如果說“圓滿完成”追求的是100%的完成度,那“工匠精神”追求的就是101%的無可挑剔,才能鍛造精品。“五建已經把古建築修繕保護作為核心優勢之一,儘管它在公司百億產值中,所占非重,但意義深遠。”田哲強調。

目前,五建集團通過三項舉措強化推進:一是在梳理總結歷年工程基礎上,彙編《既有建築修繕改建》圖冊,重點展示了五建集團在該領域的建設成果和技術工藝,為今後相關工程提供參考資料;二是積極突破市場准入門檻,成功獲批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核准通過的古建築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三是通過整合五建集團工程研究院、設計院、裝飾工程公司相關技術資源,在工程研究院中成立既有建築改造修繕研究所,結合五建集團設計院既有的古建築創意設計研究中心,融合技術總結、資訊收集、工程支撐、應用示範、合作交流等職能,實現了科研管理和專項技術研發、仿古建築設計規劃和既有建築改造修繕專案施工三大板塊的融合。

精品,藝精品高;工程,計工程進。所謂做出精品工程,是開展專案前,不厭其煩地翻看舊報章,閉上眼感受歷史建築的源遠流長;是制定方案時,必定激烈的頭腦風暴,要把所有細節在腦子裡過一遍,突破點在紙上寫一遍;是工作完成時,能感受到老屋煥新的記憶和回味,有歷練的沉澱,也有最美的遇見。

“古建築絕對是寶,而且越往後越能體現出它的寶貴。”幾十年來,梁思成的這番話語如同有魔力的音符,時時敲擊著人們的心弦。

曾幾何時,中國古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幾何時,我國古代建築大師創造了多少驚豔世人的宮殿、壇廟、寺觀、園林、民宅。

曾幾何時,那些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給厚重的歷史留下了多少鮮活的空間與生命。

曾幾何時,那一部部石刻的史書,便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才幹的有力見證。(鄭雙征 穀峰)

技術過硬,情懷為先。五建集團在修繕改建四行倉庫工程時,工地搖身一變成電影院,專案部集體觀看了謝晉元死守四行倉庫的老片子。一遍、兩遍,三遍、四遍……建設者深知,四行倉庫在戰爭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無疑是其保存和修復的重要意義所在。在八百壯士完成驚世壯舉之地,重塑鐵血軍魂,何其榮耀!

情懷究竟有多重要,可能沒有量化的體會,但五建集團總裁田哲舉了一個例子。修繕四行倉庫使用的磚塊,是非標清水磚,部分工人們努力之下仍覺得砌不好,就自覺退出了——要對得起這個項目,不能兒戲。這時你會發現,做工程、幹專案,卻是一門心理學。“我們竭盡全力表達對自己城市建築遺產的熱愛,對每一個建築細節的保護和尊重,也充分表達了我們的愛國情懷。”田哲感言。

建築本身的科學佈局和結構體系,也讓修繕施工團隊感到參與這項工作的特別價值。四行倉庫,上海唯一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在遵循文物建築保護“真實性”“最小干預”“整體性”“可識別性”等原則基礎上,對西立面、南立面、中庭、無梁樓蓋結構體系等重點保護部位進行修繕和整治,以盡可能恢復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歷史原貌,通過彈孔輪廓修復、彈孔輪廓孔洞加固、殘缺牆體內側加固、殘缺牆體防水防滲等技術手段,重現了戰爭歷史炮彈、槍彈彈孔痕跡,為世人提供了一份珍貴的愛國主義教材。今年,四行倉庫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上榜十大工程中,唯一一個近現代建築獲此殊榮。

復旦大學相輝堂改擴建項目

星光閃耀的背後,自有汗珠流淌

春水飛歌,捷報傳來。五建集團工程研究院既有建築改造修繕研究所申報的《上海市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施工技術研究》,獲批列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科研計畫,研究成果將形成《上海市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施工技術標準》,指導上海地區近現代工業建築改造與歷史風貌保護工程施工。為未來,增添了新的注腳!

要說五建走上這條古香古色之路的契機,還得從盤古銀行上海分行說起。

百年以來,外灘一直是上海的象徵,數十棟風格相似卻個性迥異的大廈佇立在黃浦江邊,見證著上海的世事變遷,也藏著一個個百年故事。中山東一路7號,原電報大樓,建於1906年,為假五層磚石結構,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是外灘建成較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此樓以富於變化的古典柱式和美輪美奐的窗框裝飾圖案,烘托出整體的立體感,在頂層兩邊,設計了帶有洛可哥藝術風格的屋頂,優雅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2005年,五建集團承擔了工程修繕,於次年4月30日竣工。此後,拉開了五建修繕歷史保護建築和文物保護建築的序幕,隨便拎出一個,絕對“星光閃耀”。

徐匯中學崇思樓,申城文物維修工程史上首個全國性年度大獎,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百年徐匯中學中現存唯一近代歷史建築。五建集團通過孟莎頂復原、清水牆修復、木結構加固等成套專項技術,成功還原本專案歷史風貌。本項目還榮獲“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

市三女中五四樓,哥特式美國學院風格建築,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長寧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宋氏三姐妹、張愛玲等名人曾就讀於此。修繕過程中,五建集團依據損壞程度分別採用了精細化外觀清洗技術、復原式內裝修復技術、清水細石外牆修繕技術三種層次的修繕技術,實現了文物修繕中的保留、修復與複製。

仁濟醫院,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距今已有170餘年歷史,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西醫醫院之一。五建集團修繕改造重點恢復外牆紅色泰山磚飾面磚、底層外牆彩色石屑砂漿飾面、裝飾藝術風格的欄杆、特色的鑄鐵門窗,完成了原建築簡潔端莊裝飾風格。室內吊頂施工考慮原有樓板為多孔水泥預製空心樓板,通過吊頂內設置鋼結構擱置點創新技術實現改造修繕,在實現“修舊如舊”的同時完成了功能性改造。

仙遊縣鳳冠山九座寺,佛教仿古建築群落規劃設計,原九座寺是南少林的發源地,通過將原有遺存的建築進行修復,同時向東、向南進行延伸、改擴建,重現九座寺盛景,形成集朝拜、紀念、旅遊、商貿為一體的全新的當地地標性古建築群,專案方案還得到了現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的認可。

在建的潮安區東山湖特色產業基地專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仿宋朝建築,主體建築淨高69.9米,是目前我國最高的仿古閣樓。立面採用“明五暗九”格式,取義九五至尊。閣的瓦件全部採用金色琉璃瓦,以“龍鳳戲珠”作為整體規劃構思,通過一二號樓與主體樓閣的結合,形成升龍翔鳳的整體氣勢。

呵護保護建築,這不僅僅是關聯一幢單體建築的氣質,還關聯著現代化城市空間環境的活力,以及街區特色肌理所付諸的城市內涵——是否能承擔起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底蘊。從“修舊如舊”到“修舊如故”,五建集團秉持的修繕理念次第升級,讓人們在城市生活裡,獲得時時接近歷史的詩意享受,以及城市生活最有力的生命鼓舞。不僅如此,對歷史建築的整修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故”就是要研究原本的狀態,不光是做成舊的樣子,並且更要強調一個“真”字,才符合科學性和原真性。

在建設者眼裡,保護建築沒有大小、輕重之分,一視同仁。在建專案普陀區長壽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乍聽名字,你是否認為,它不過是社區旁邊不起眼的便民醫院?請聽我慢慢道來。1號樓建造於1927年,原為一棟疊梁式磚木結構的三層住宅,前身是宋慶齡女士在1952年以她榮獲的“國際和平獎”而創建的“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現已被列入第二批普陀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築。

這裡地處普陀區中心地段,總建築面積6264平方米,隨著時代變遷,轉為醫用,就成為大家眼中的衛生服務中心。整體看去,這是棟比較典型的江南民居古建築,此後,小院裡陸陸續續增添了2、3、4棟樓,形成了木結構、紅瓦坡屋面、水砂石外牆等建築特色。由於民宅改為醫用後,人流量增加,超負荷待命,修繕改建勢在必行。

建設者拆除1號樓西面連接處的建築群後,水刷石外牆的現狀基本顯現,還發現建築東、南立面的外牆水刷石,已在多次維修過程中進行了多層次的膩子批嵌及塗料塗刷,就如同牆體患了“白癜風”,同時有多處產生了牆面裂隙、水刷石面層起殼及窗臺窗簷部件殘缺等情況,還有局部牆面進行了水泥砂漿的填補粉刷;西立面的外牆水刷石破壞得尤為嚴重,4米以下的原始外牆已不復存在!

專案部與多方共同討論,正在對東、南立面的水刷石外牆進行清洗,並對局部損壞部位採取修補措施,對西立面根據清洗好的效果樣式進行整體重做,最終達到恢復本建築歷史原貌的效果。

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四行倉庫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101%的無可挑剔

建築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和標誌,歷史建築更是城市文明的沉澱和靈魂。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承接了多項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曆保和文保建築修繕、既有建築改造加固、仿古建築營造、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為上海市乃至國家優秀建築的保護修繕,維護建築安全、保護建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一次又一次還原城市經典風貌的同時,五建集團精心打造“既有建築修繕改建”這一特色品牌,不斷為城市更新添力。在田哲看來,修繕保護建築的感受,與新建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前者雖體量沒有那般高大,但需傾盡全力,用“工匠精神”重現、再塑歷史滄桑感。

什麼是“工匠精神”?是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如果說“圓滿完成”追求的是100%的完成度,那“工匠精神”追求的就是101%的無可挑剔,才能鍛造精品。“五建已經把古建築修繕保護作為核心優勢之一,儘管它在公司百億產值中,所占非重,但意義深遠。”田哲強調。

目前,五建集團通過三項舉措強化推進:一是在梳理總結歷年工程基礎上,彙編《既有建築修繕改建》圖冊,重點展示了五建集團在該領域的建設成果和技術工藝,為今後相關工程提供參考資料;二是積極突破市場准入門檻,成功獲批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核准通過的古建築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三是通過整合五建集團工程研究院、設計院、裝飾工程公司相關技術資源,在工程研究院中成立既有建築改造修繕研究所,結合五建集團設計院既有的古建築創意設計研究中心,融合技術總結、資訊收集、工程支撐、應用示範、合作交流等職能,實現了科研管理和專項技術研發、仿古建築設計規劃和既有建築改造修繕專案施工三大板塊的融合。

精品,藝精品高;工程,計工程進。所謂做出精品工程,是開展專案前,不厭其煩地翻看舊報章,閉上眼感受歷史建築的源遠流長;是制定方案時,必定激烈的頭腦風暴,要把所有細節在腦子裡過一遍,突破點在紙上寫一遍;是工作完成時,能感受到老屋煥新的記憶和回味,有歷練的沉澱,也有最美的遇見。

“古建築絕對是寶,而且越往後越能體現出它的寶貴。”幾十年來,梁思成的這番話語如同有魔力的音符,時時敲擊著人們的心弦。

曾幾何時,中國古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幾何時,我國古代建築大師創造了多少驚豔世人的宮殿、壇廟、寺觀、園林、民宅。

曾幾何時,那些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給厚重的歷史留下了多少鮮活的空間與生命。

曾幾何時,那一部部石刻的史書,便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才幹的有力見證。(鄭雙征 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