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落地上海交大

解大資料教學之困,助力建設發展新工科

首批跨專業零基礎學生翻轉資料科學訓練營

北京2017年5 月2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由IBM (NYSE:IBM)與上海交通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創業基地聯合打造的“資料科學訓練營”迎來了首批50名結業學生。

與此同時,IBM也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定,將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部署在學校內部的私有資料中心上,以更好地支援學校開展大資料及資料科學方面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這是繼2016年IBM大資料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好大學線上”慕課平臺進行合作之後,雙方圍繞“大資料與資料科學”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的又一次突破性的合作。

IBM大資料大學資料科學訓練營迎來首屆結業生

聚焦產業轉型,助力新工科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科高等教育也需要轉型,支撐服務發展動能轉換,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和人才動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張大良司長在前不久舉行的“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就指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動能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蓬勃興起。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繫、相互支撐,新產業的發展要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撐,特別是應對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國際競爭的挑戰,必須主動佈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
提升工程教育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1]

大資料技術是驅動這輪新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但在國內外各行業都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為了加快大資料人才的培養,全國各地高校紛紛設立了大資料、資料科學相關的專業或學院。從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共計3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本科新專業。

建設發展新工科,離不開技術導向,更離不開產業需求。

尤其在設置新的培養計畫和課程體系時,學校需要瞭解最新的業界技術趨勢和市場應用案例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企業大資料用人需求的教學內容。而目前,很多學校都面臨著對新技術缺乏瞭解、適合教學實踐使用的大資料與應用案例不足和缺乏適合的教學實驗平臺這三大挑戰,從而陷入兩難的境地。

作為佔據Gartner資料科學魔力象限領導地位的科技企業,IBM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大力支持大資料與資料科學人才培養,

不僅承諾要在全球範圍內培養超過100萬名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工程師,還傾力打造了一個以開源技術為主體內容的慕課教育平臺 -- IBM大資料大學。在這所已有全球100多萬活躍學習用戶的雲端大學裡,有超過60多門包括Hadoop、Spark、Python、R、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等在內的大資料領域的高品質免費課程,課程以“資料科學家”、“資料工程師”、“資料分析師”等不同的學習路徑被編排組合在一起,以提供良好的學習嚮導;同時,課程還會根據技術的演進發展而持續進行內容的更新反覆運算。

除了持續新鮮的課程內容之外,IBM大資料大學最大的亮點就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一站式”資料科學虛擬實驗室,實驗室具有雲端“軟體及服務(SaaS)”的特點,無須任何本地安裝、配置和維護,只需一分鐘的簡單註冊即可開始使用,節省了學習者部署集群環境所須耗費的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同時,實驗室還集成了包括Jupyter/iPython notebook、Apache Zeppelin、RStudio IDE、OpenRefine在內的一系列可快速、便捷調用的開源程式設計語言、工具和執行環境,並自帶了大量的開放資料集和基於真實業務場景的教學案例。

IBM大學合作部教育合作項目總監周恩昌表示:“課程、資料、案例和實驗平臺,所有這些功能與特性,都是從大資料學習的根本需求出發,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資料教學的三大難點。接下來,我們將把這些來自產業界的教育資源與現有的工程教育體系做進一步的融合,積極探索與嘗試校企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助力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培養符合新經濟需求的工程科技人才。此次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即是雙方在該方向上的一次有效嘗試。”

攜手上海交大,打造跨學科大資料教育創新典範

IBM與上海交大合作的“資料科學訓練營”面向全校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在“IBM大資料大學”線上課程的基礎之上精心設計了為期六周的線下培訓。課程以Python作為程式設計語言,分為資料科學基礎、Python程式設計基礎、統計分析、資料視覺化、機器學習以及資料科學專案答辯六大模組,共計18個學時。經學校教務處、工程訓練中心以及各個院系的推薦選拔,首批學員進入訓練營,其中非IT專業學生占80%以上,涉及生命醫學工程、媒體與設計、材料科學、航空航太、機械與動力、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數學、物理等等院系專業。作為本次實踐型課程的重頭戲,大量的動手練習被安排在了雲端虛擬實驗室上,學員們還需分成多個小組,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自行找到合適的資料集,利用所學的方法在虛擬實驗室上,合作完成一個完整的資料科學專案。

儘管全部課時都安排在週末,這門新穎的非學分課程仍然保持了高達95%的出勤率。很多學生表示,無論現在的專業或未來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面對和處理龐大且多樣的資料,掌握領先的大資料分析工具將大大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同時,大資料大學虛擬實驗室所提供的便利的軟硬體環境極大地節省了他們準備學習的時間,使其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程式設計和資料科學本身的學習當中。

IBM專家正在回答同學問題

作為六周緊張培訓的成果,學員開發的11個資料分析專案全部運行成功並通過了由IBM講師與學校教授組成的聯合評審團答辯,其多樣化的選題涉及通過爬取和分析全球電影資源庫的公共資料來對未來電影的投資、製作及發行做預測、借助白血病案例研究資料做視覺化展現並分析白血病與基因的關聯關係、通過對犯罪記錄以及房屋銷售資料的分析來説明消費者找尋最安全的住房、分析銀行異常交易資料來為反欺詐決策提供支援、以及通過對歷史H1B 簽證資料的關聯性分析來為將來的簽證申請者提供指導和幫助。

交大學子組隊積極協作完成資料科學專案

基於雙方此次在教學實踐上的成功合作,IBM與上海交通大學決定並簽署了合作協定,將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整體部署在校內的私有資料中心上,利用穩定高速的校內局域網確保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的穩定性、便捷性,進而實現平臺的全功能開放以及可擴展的資料處理能力,為教學與實踐提供更多的延展性服務。此外,IBM還將聯合上海交大慕課研究院圍繞這一技術平臺抓緊建設更多面向電腦基礎教育的大資料與資料科學相關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付宇卓教授表示:“這次與IBM關於的課程與平臺方面的合作,給我印象很深,我們既看到了IBM資料科學家團隊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又體驗到了IBM在資料科學技術以及平臺方面的領先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交大學子們對於業界新興技術的極大熱情以及快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今後還要推出更多這樣的熱門課程。”

IBM大資料大學大中華區專案總監吳仲毓表示:“此次與上海交通大學有關‘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的合作,是IBM大資料大學在大中華地區私有雲部署的第一個成功案例,為校企合作開展大資料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這也是IBM承諾全球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工程師培養計畫,在中國邁出的重要一步。”

以提供良好的學習嚮導;同時,課程還會根據技術的演進發展而持續進行內容的更新反覆運算。

除了持續新鮮的課程內容之外,IBM大資料大學最大的亮點就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一站式”資料科學虛擬實驗室,實驗室具有雲端“軟體及服務(SaaS)”的特點,無須任何本地安裝、配置和維護,只需一分鐘的簡單註冊即可開始使用,節省了學習者部署集群環境所須耗費的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同時,實驗室還集成了包括Jupyter/iPython notebook、Apache Zeppelin、RStudio IDE、OpenRefine在內的一系列可快速、便捷調用的開源程式設計語言、工具和執行環境,並自帶了大量的開放資料集和基於真實業務場景的教學案例。

IBM大學合作部教育合作項目總監周恩昌表示:“課程、資料、案例和實驗平臺,所有這些功能與特性,都是從大資料學習的根本需求出發,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資料教學的三大難點。接下來,我們將把這些來自產業界的教育資源與現有的工程教育體系做進一步的融合,積極探索與嘗試校企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助力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培養符合新經濟需求的工程科技人才。此次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即是雙方在該方向上的一次有效嘗試。”

攜手上海交大,打造跨學科大資料教育創新典範

IBM與上海交大合作的“資料科學訓練營”面向全校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在“IBM大資料大學”線上課程的基礎之上精心設計了為期六周的線下培訓。課程以Python作為程式設計語言,分為資料科學基礎、Python程式設計基礎、統計分析、資料視覺化、機器學習以及資料科學專案答辯六大模組,共計18個學時。經學校教務處、工程訓練中心以及各個院系的推薦選拔,首批學員進入訓練營,其中非IT專業學生占80%以上,涉及生命醫學工程、媒體與設計、材料科學、航空航太、機械與動力、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數學、物理等等院系專業。作為本次實踐型課程的重頭戲,大量的動手練習被安排在了雲端虛擬實驗室上,學員們還需分成多個小組,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自行找到合適的資料集,利用所學的方法在虛擬實驗室上,合作完成一個完整的資料科學專案。

儘管全部課時都安排在週末,這門新穎的非學分課程仍然保持了高達95%的出勤率。很多學生表示,無論現在的專業或未來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面對和處理龐大且多樣的資料,掌握領先的大資料分析工具將大大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同時,大資料大學虛擬實驗室所提供的便利的軟硬體環境極大地節省了他們準備學習的時間,使其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程式設計和資料科學本身的學習當中。

IBM專家正在回答同學問題

作為六周緊張培訓的成果,學員開發的11個資料分析專案全部運行成功並通過了由IBM講師與學校教授組成的聯合評審團答辯,其多樣化的選題涉及通過爬取和分析全球電影資源庫的公共資料來對未來電影的投資、製作及發行做預測、借助白血病案例研究資料做視覺化展現並分析白血病與基因的關聯關係、通過對犯罪記錄以及房屋銷售資料的分析來説明消費者找尋最安全的住房、分析銀行異常交易資料來為反欺詐決策提供支援、以及通過對歷史H1B 簽證資料的關聯性分析來為將來的簽證申請者提供指導和幫助。

交大學子組隊積極協作完成資料科學專案

基於雙方此次在教學實踐上的成功合作,IBM與上海交通大學決定並簽署了合作協定,將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整體部署在校內的私有資料中心上,利用穩定高速的校內局域網確保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的穩定性、便捷性,進而實現平臺的全功能開放以及可擴展的資料處理能力,為教學與實踐提供更多的延展性服務。此外,IBM還將聯合上海交大慕課研究院圍繞這一技術平臺抓緊建設更多面向電腦基礎教育的大資料與資料科學相關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付宇卓教授表示:“這次與IBM關於的課程與平臺方面的合作,給我印象很深,我們既看到了IBM資料科學家團隊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又體驗到了IBM在資料科學技術以及平臺方面的領先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交大學子們對於業界新興技術的極大熱情以及快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今後還要推出更多這樣的熱門課程。”

IBM大資料大學大中華區專案總監吳仲毓表示:“此次與上海交通大學有關‘IBM大資料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的合作,是IBM大資料大學在大中華地區私有雲部署的第一個成功案例,為校企合作開展大資料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這也是IBM承諾全球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工程師培養計畫,在中國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