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與車主們的恩怨情仇,除了不歡而散,還有別的辦法嗎?

近來滴滴頻繁的動作表明,出行市場又要有不小的變動,然而不管滴滴怎麼變,在一個群體眼裡,都是一種掙扎,這個群體是滴滴車主,他們與滴滴之間的關係一言難盡。

不可否認的是,滴滴成立之初,獲益最大的就是車主了,那時候,滴滴還在瘋狂的砸錢打市場,乘客的出行習慣也在被慢慢的培養和挖掘,為了取得出行市場中的穩定地位,滴滴想盡了各種辦法來討好車主。

起初車主的收入的確非常可觀,各種補貼加獎勵,

一個月全職跑車也可輕鬆月入過萬,大家仿佛都看到了曙光,跑滴滴是個賺錢的活,雖然累點,但時間自由了,收入也豐厚,於是,有車的紛紛加入,沒車的紛紛買車加入,沒錢的紛紛借錢買車加入,滴滴車主的群體一下子壯大起來,全面鋪開。

隨著名聲打響,

市場佔有率變大,車主數量增多,滴滴開始逐漸把中心轉移到了乘客身上,如何討好乘客多使用滴滴來乘車,如何讓乘客養成叫車的習慣,優惠券一波接一波,車主的收入不知不覺的下滑了。

也許那時也還能算過得去,但在滴滴與最大的競爭對手優步中國合併之後,車主們的寒冬才剛剛開始。市場最怕的就是競爭消失,一家獨大,滴滴稱霸了出行領域,優惠補貼瞬間消失,

平臺抽成也一提再提,車主從原來的高收入群體,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甚至接單還會虧本。

一系列的平臺改進與升級都讓車主的收入不斷縮水,不僅快車專車如此,順風車更是嚴重,繞路接送等種種問題都讓車主背著每跑一單都虧本的風險,能遇到的完全順路的乘客少之又少,油耗加車損細算下來,結果慘不忍睹。

無奈之下,車主們紛紛選擇離開平臺,最初滿心歡喜加入進來的,最終都與滴滴不歡而散。而市場也絕對不會一成不變,一旦出現另一個可以和滴滴競爭的平臺,車主們勢必會大批量出走。

目前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來回拼車作為一個順風車平臺,在拼車新政出來之時積極回應,比滴滴順風車更加符合市場主流與發展趨勢,

已吸引了大批的車主入駐,不知道這一次,來回拼車這樣真正的共用經濟能否打敗偽共用,將順風車拉回到正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