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吉林日報訊」為了甜蜜的事業——記吉林瀚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力群

吉林日報訊

為了甜蜜的事業

——記吉林瀚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力群

本報記者王丹

魏力群又出名了。最近這半年,魏力群可是舒蘭市的風雲人物。

“這孩子三起三落,幹事業不服輸,我們佩服。”從小看著魏力群長大的父老鄉親如是說。

“他為我們廣大蜂農解決了穩定的市場銷路,受到表揚當之無愧。”吉林蜂諾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順澤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魏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身上有一股韌勁兒,

我們都服氣。”魏力群的員工們豎起了大拇指。

魏力群何許人也?吉林瀚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在全省“抓環境、抓專案、抓落實”大會上,舒蘭市返鄉創業代表、作為全省返鄉創業典型之一,受到省委領導點名讚揚。

1991年,魏力群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舒蘭市糧食系統工作,生活按部就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魏力群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

2001年他成了“下崗”大潮中的一員。正值壯年的魏力群背起行囊告別家人,決定去大千世界闖一闖。

打過零工、開過超市的魏力群,並不滿足這樣的小打小鬧,他想幹些更有意義的事兒。但他也迷茫,每當夜深人靜時,他總會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

“我的家鄉有著豐富的物產,‘舒蘭大米’遠近聞名,何不利用自己的長處在大城市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呢?”說幹就幹!2008年,他毅然決然地前往成都、上海等地,

經營自己的“舒蘭大米”生意。懷揣“北糧南運”的夢想,魏力群在江浙、珠三角地區輾轉打拼,憑藉聰慧的頭腦,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能我趕的時候不好,沒兩年,經濟效益逐漸下滑,最難時,一火車皮大米才能賺1000元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魏力群笑得很無奈。付出的辛苦並不能換來等價的回報,於是,他想另闢蹊徑進行轉型。那一年,魏力群已到了不惑之年。

2012年,魏力群回家探親,兒時的夥伴送給他一罐家鄉的特產椴樹蜜,一下勾起了他那份甜蜜的記憶——“一到夏天,老爺嶺漫山遍野的椴樹花就開了,椴樹蜜不是特別甜,可吃起來嘴裡彌漫的都是花香。”提起老家特產,魏力群眼裡立刻現出了光芒。

他立志要把舒蘭本地優質蜂產品銷往全國,賣出好價錢。2013年,魏力群成立了吉林瀚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他聘請優秀的技術工程師、組建團隊,

明確避開低端、初級蜂產品市場,向中高端的蜂蜜精深加工產品要效益,他決定要用蜂蜜釀酒。

萬事開頭難,蜜源成為他企業發展的一道坎。他每天奔走在舒蘭市的蜂業養殖基地,最後與吉林蜂諾養蜂專業合作社達成長期合作意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定向收購波美度在39.5度以上的蜂蜜。

魏力群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無數次失敗,最終他的技術團隊突破了釀酒技術瓶頸。2015年底,首批歷經60天低溫雙重發酵、30天陳儲的蜂蜜酒問世,並一舉佔領南方高端低度酒市場。而蜂農也得到了實惠,從建廠至今,瀚蜂公司累計帶動農戶數萬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對於家鄉,魏力群有著固執的熱愛:“我就要守著家鄉資源的特點,做真、純、鮮的品牌,讓企業的產品成為家鄉最大的口碑。”一年來,魏力群將300多家專賣店開到了上海、深圳、福州等南方城市,創出3200萬元的銷售佳績。如今,魏力群正在努力開拓電商銷售管道,他要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家鄉的特產。

2015年底,首批歷經60天低溫雙重發酵、30天陳儲的蜂蜜酒問世,並一舉佔領南方高端低度酒市場。而蜂農也得到了實惠,從建廠至今,瀚蜂公司累計帶動農戶數萬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對於家鄉,魏力群有著固執的熱愛:“我就要守著家鄉資源的特點,做真、純、鮮的品牌,讓企業的產品成為家鄉最大的口碑。”一年來,魏力群將300多家專賣店開到了上海、深圳、福州等南方城市,創出3200萬元的銷售佳績。如今,魏力群正在努力開拓電商銷售管道,他要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家鄉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