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徽懷寧:包粽子 看農耕 剪粑葉 我們的節日很快樂

師生共包粽子 傳承傳統文化

“粽葉要凹成漏斗形狀,

往裡放泡好的糯米等,不能放得太多,放多了,等蒸熟了容易漏出米來;也不能太少,放少了,粽子癟,不好看。用小勺將餡料一點點壓緊……”在傳統文化教育課上,老師正在教學生們學習包粽子。

又到一年端午節。5月24日,懷甯縣石鏡鄉中心學校開展“過端午,包粽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包粽子,嘗粽子,學習端午習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學生圍在指導老師的周圍,一起學習包粽子的技巧,有的觀察動作,有的模仿試包,折三角包、舀米、封口,一招一式,孩子們都做得有模有樣,很快,一個個漂亮飽滿的粽子呈現在大家眼前。

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包粽子,講民俗的知識,使學生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檀志揚 胡浩 王全意 攝)

我們的節日很快樂

包粽子,看農耕,我們的節日很快樂。5月24日,在端午節來臨之際,

懷甯縣江鎮鎮的志願者邀請日新村小學的留守孩子們一起過節,與他們一起包棕子,一起看農耕,讓孩子們瞭解端午傳統習俗,感受傳統農耕文化。

洗粽葉

一起勞動

折粽葉、包米、纏線,雖然以前沒有包過粽子,剛上手還有些手忙腳亂,但是在志願者的耐心指導下,這些鬼靈精怪的孩子們還是逐漸掌握了竅門。小威是和雙胞胎弟弟一起來的,他說,以前吃到粽子就很高興,沒想到包粽子更有意思,這是個快樂的節日。

咱倆合作

有模有樣

日新村農耕文化博物館裡陳列的獨輪車、紡車、犁、耙、石碾、風車等傳統農耕用具,對於孩子們來說既陌生又新奇。“以前的衣服可不是買的,都是自家做的;那時候也不是家家都有汽車的,運貨都是用獨輪車的……”把村裡的老人指著農具逐個介紹著。五年級的美英小朋友說,很多工具都是沒見過的,沒想到以前的生活這麼艱苦。

比比看

車是這樣推的

這是做什麼用的?

我來試試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缺乏父母的陪伴,這些孩子更需要精神慰藉。”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江鎮鎮黨委委員韓琴說,把他們聚到一起,開展一些諸如此類的活動,比簡單的物質贈予更有效,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也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汪傳寶 )

修剪粑葉迎端午

5月24日上午,懷甯縣平山鎮牌樓新村村民正圍坐在自家庭院裡,忙著修剪剛剛從山上採摘下來的新鮮粑葉,準備為即將回家團聚的親人們,製作家鄉的特色美食——端午小麥粑。(錢續坤 程海珠 攝)

運貨都是用獨輪車的……”把村裡的老人指著農具逐個介紹著。五年級的美英小朋友說,很多工具都是沒見過的,沒想到以前的生活這麼艱苦。

比比看

車是這樣推的

這是做什麼用的?

我來試試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缺乏父母的陪伴,這些孩子更需要精神慰藉。”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江鎮鎮黨委委員韓琴說,把他們聚到一起,開展一些諸如此類的活動,比簡單的物質贈予更有效,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也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汪傳寶 )

修剪粑葉迎端午

5月24日上午,懷甯縣平山鎮牌樓新村村民正圍坐在自家庭院裡,忙著修剪剛剛從山上採摘下來的新鮮粑葉,準備為即將回家團聚的親人們,製作家鄉的特色美食——端午小麥粑。(錢續坤 程海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