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你還在聽小蘋果、最炫民族風?

唱《愛情買賣》的慕容曉曉整個 2014 年都沒有工作,在家產子。千年她複出,第一場演出跑到安徽阜陽的鄉村旅遊文化節上,唱的還是 7年前的《愛情買賣》。

神曲歌手的集體生存狀態,能直接反映神曲市場的變化。在各大神曲排行榜、廣場舞門戶網站裡,最熱搜的神曲依然是《小蘋果》,一首兩年半之前發行的歌。5 年前的《傷不起》和 7 年前的《最炫民族風》也堅挺在榜。

過去兩年裡,互聯網技術和資本説明音樂行業解決了一些陳年頑疾。BAT 肅清了互聯網音樂平臺上的版權,眾籌讓自稱十八線藝人的樂隊也能在工體場開演唱會。

王麟之前借著《我是歌手》熱播的勢頭,

出了一首同名歌曲。扔到市場上,一點反響都沒有。她說這對他們團隊的打擊很大,“這年代,神曲還有沒有市場,團隊爭論得很厲害”。

社交網路上的內容爆炸、使用者興趣分化嚴重,這讓內容產品的生命週期比以往變得更短。打造爆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彩虹合唱團、大張偉、楊宗緯這些音樂產業的“正規軍”,不斷利用神曲,從高往低衝擊社交網路,侵蝕原本可能屬於王麟們的關注度。

對神曲而言,最致命的不是失去社交網路——這個陣地只負責影響力,不負責變現——而是神曲失去了彩鈴。

沒有暢銷新作的神曲歌手們,只能把工作重心轉變為開拓下沉市場,更下沉的市場,循環往復,直到已有作品的商業價值被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