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牛盜墓賊:盜掘王陵,一個意外發現,顛覆中國歷史

一個盜墓賊能顛覆中國歷史,你相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厲害的盜墓賊,他在挖掘一座王陵時的意外發現,竟顛覆了人們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認識,

讓人們重新瞭解那段歷史。這個人是誰呢?他的發現究竟是啥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繼續講述“古墓探秘”系列,為您解開謎團!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將秦國之外的其他各國史書全部焚毀,導致了中國歷史的大殘缺,後人只能從《史記》,以及其他書籍中瞭解一些。長期以來,人們對夏商周的認識,一般都是以《史記》的記載為准,直到那個盜墓賊的出現,才讓人們大開眼界,

原來那段歷史並不是司馬遷所記載的那樣的。

盜墓這個古老行業,自古以來就有,西晉時期也不例外。話說晉武帝司馬炎在279年厲兵秣馬,準備平定東吳,一統天下。此時在汲郡(河南衛輝境內),一個叫不准(fǒu biāo)的人,想搞點意外之財,於是把目標盯上了境內的一座古墓。

說實話,不准也不知道這座大墓是誰的,他只想撈點外快而已。

不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進入墓室,但墓室規模很大,財寶又多,他帶的火把,很快就燒完了。情急之下,他把目標投到了墓室之內,不准發現墓室內有許多竹簡,於是把它們收集起來,當作火把,用來“照明”。最終這座大墓被盜掘一空,不准的收穫並不多,但他做夢也想不到他的意外發現,已經顛覆了中國歷史。

數日後,官府得到報告,迅速來到盜掘現場,他們發現遍地的竹簡,原來不准當作火把用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官府迅速組織人員對古墓進行清理,人們才發現原來這座大墓並不簡單,它原來是一座戰國時期的王陵,王陵的主人是魏襄王(一說魏安釐王)!

通過對竹簡的整理,發現這些得竹簡的數量十分龐大,“竹簡小篆古書十余萬言”,內容更是讓人吃驚,竟然是人們前所未知的典籍,即使最博學的大儒,也沒有看到過這些內容。司馬炎立即派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進行整理,其中還發現一本魏國史官所寫的編年體通史,人們給它命名為《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敘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等時期,記載了89位元君王,1847年的歷史。另外《竹書紀年》與《史記》的記載有很大出入,比如通常認為堯是將王位禪讓給舜的,但《竹書紀年》中記載,“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此外《竹書紀年》還顛覆了商朝賢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後稱王,結果太甲潛回,將其殺死。

此外《竹書紀年》還對夏商周的歷史時期,有這記載,比如關於商朝的記載,與《史記》就不不相同,但竟然和殷墟甲骨卜辭所記世系相同。另外關於武王伐紂的年代記載有幾十種,但唯獨《竹書紀年》所記最為真實可信。《竹書紀年》雖然真實,但它的記載,太具有顛覆性,特別是觸動了理學家們的正統思想,因此在宋朝以後就亡佚了。

不過,盜墓賊不准還是在無意之間,為中國歷史打開一扇門,顛覆了傳統記載,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個重新的認識!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有這記載,比如關於商朝的記載,與《史記》就不不相同,但竟然和殷墟甲骨卜辭所記世系相同。另外關於武王伐紂的年代記載有幾十種,但唯獨《竹書紀年》所記最為真實可信。《竹書紀年》雖然真實,但它的記載,太具有顛覆性,特別是觸動了理學家們的正統思想,因此在宋朝以後就亡佚了。

不過,盜墓賊不准還是在無意之間,為中國歷史打開一扇門,顛覆了傳統記載,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個重新的認識!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