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App曾讓他脫離第一梯隊,這個漫畫「老炮兒」如何完成逆襲?

A4漫業

創始人:馮宣

背景:北京電視臺

門派:漫畫孵化與製作

融資規模:天使輪500萬元

投資方:北京青山綠水、創始團隊

馮宣接招

為什麼選擇暫停汙托邦App業務?

A4漫業如何選定漫畫作品的屬性?

A4漫業選擇漫畫平臺合作的標準是什麼?

A4漫業創始人馮宣每個月都要在北京待上一周,用一周的時間來解決這個月需要在北京處理的事情,其中包括與平臺方的會談,和同行的交流,間或接受媒體採訪。對於剩餘的時間,儘管家在北京,馮宣也會選擇待在位於天津的公司,

或者往返於全國各地。

A4漫業成立於2007年4月,到今年恰好是第十個年頭。馮宣將2009年稱為漫畫行業青黃不接的一年。金融危機的餘波、紙媒衰落、網路漫畫平臺尚未成熟,三個因素使得眾多漫畫製作公司難以維繫,即使是如今估值數億的漫畫製作公司,在當時也不得不選擇裁員過半。

「現在肯定是歷史最高點了。」馮宣這樣回答關於漫畫製作者平均工資的問題。

蟄伏多年後,漫畫行業正迎來屬於自己的增長。但這並不是一個充滿新生面孔的行業,如果去關注近兩年獲得融資的漫畫製作公司,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在這個行業中已經運作了四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漫畫連載當時不賺錢還賠錢。」馮宣回憶當時的情形,「紙媒的稿費比較低,唯一能賺錢的地方就是靠單行本出版,但整個中國的圖書市場流程是很慢的。

」A4漫業同樣採用以商業漫畫來補貼原創漫畫的形式來維繫公司,為企業繪製商業漫畫。「雖然還是不賺錢,但磨練了團隊。」

打破這一困境的正是互聯網漫畫平臺的興起,相比於受限於印刷成本和發行管道的傳統媒體,網路平臺更容易讓讀者接觸到漫畫,同時變現方式也更加多元,「平臺的流量理論上是無限大的,所有線民就是其流量的總池子。」

2013年,馮宣開始全職投入A4漫業的運營中。

「我覺得漫畫行業慢慢開始走到前臺了。」在此之前,馮宣在北京電視臺工作,負責4個節目的運營,「我擅長做的事情是把內容通過平臺變現,2013年以後資本活躍了,平臺多了,才有可能進行運作和操作。」

在互聯網漫畫平臺時代,上游漫畫製作方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種,日常稿費,即由平臺支付的簽約稿費、漫畫付費及衍生和遊戲影視開發。但馮宣認為,A4漫業應該在更多維度上實現用戶付費,

而這也是A4漫業選擇漫畫平臺方時的考量之一。「單純觀看漫畫的維度太低,需要增加娛樂方式,這樣才能真正把內容和讀者綁在一起。」

「實現用戶付費的核心是將讀者轉化成願意付費的粉絲,」馮宣告訴接招。「粉絲和作品之間的連結度越深入廣泛,IP的價值就越高,這是核心。」

馮宣發現了漫畫製作在聚攏粉絲方面的痛點。「普通平臺難以運營粉絲,QQ群的維護需要投入過多人力成本。」馮宣希望能通過一個App將漫畫粉絲導入到一個平臺,集體進行維護,未來甚至可以導入友商的粉絲內容,「這樣不是更好嗎」。

汙托邦App是馮宣在多維度付費和粉絲轉化上的一次嘗試。

這是一個用戶可以實現多維度互動的漫畫平臺。除了閱讀平臺的漫畫漫畫,用戶可以通過平臺設置的「玩法」來直接與作品和粉絲之間產生互動和付費行為,「已經開始有人付費了,連我們這麼小的平臺都有人付費。」平臺還會收集粉絲對故事建議,以此作為新故事生產的原料,由編劇討論是否採納。

汙托邦App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實現同一世界觀下的作品關聯。在「九州」系列尚未分家之前,馮宣喜歡閱讀關於九州的故事,而汙托邦的設定也是借鑒於此。「九州的特點是聯合世界觀,等於在一個世界觀裡發生不同的故事。」在汙托邦App上進行連載的作品同樣是基於一個整體世界觀,由簽約漫畫家進行不同分支故事的敘寫。

汙托邦App於2016年6月上線,最多註冊用戶80多萬人,每日有大約10%的日活,已經實現使用者付費,但產品在2017年初暫停運營。

原因來自內部和外部。首先是簽約漫畫家內容生產不穩定,汙托邦的內容來自於A4漫業簽約漫畫家,但獨立漫畫家對內容的投入度並不充足,與平臺缺少協作。同時,平臺缺少足夠的編劇能力,使得大多數漫畫家生產的內容難以被聚攏改編成優質內容,

其次,馮宣總結了當時存在三個外部風險,第一,App產品重運營,比較重,資金壓力大。要突破瓶頸,必須更大的投入資金,認為風險較大;第二,存在政策風險,因為使用者提供的內容越來越多,內部監管難度大幅度增長。「App當時已經能賺到錢,但如果真的達到盈虧平衡,還需要投入千萬左右的資金。」馮宣回憶當時的情形,如果在去年同時對汙托邦App業務和漫畫製作業務兩個業務線進行融資,對於資金的壓力更重。

對於A4漫業來說,選擇開發運營汙托邦App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與A4漫業同期發展的製作公司,大多在融資後將力量投入到提高製作產能中。馮宣坦誠,A4漫業在製作產能的發展上確實分散了精力。「也不能算是彎路,用這個錢和時間,整個公司現在理解了漫畫內容與使用者的綁定模式。」

「提高製作產能」,這是馮宣對A4漫業在2017年的目標。「我們現在把所有的人馬都放在一處,我們作為一個老牌CP來說,只要我們回歸賽道,我們追的速度還是很快的。」馮宣希望能繼續完善A4漫業的工業化生產體系。

漫畫的工作化生產體系是A4漫業在漫畫製作的強項,「我們A4漫業這麼多年來,基本沒有脫過稿。」同時這也是A4漫業另外一個重要的節點,與大多數老牌漫畫製作公司相似,A4漫業同樣採用過以主筆為核心的生產方式。

2010年初,三位從公司創立之初便一直合作的主筆離開A4漫業,兩部可以被稱為A4漫業「台柱」的作品不得不停掉,這是A4漫業進行漫畫工業化流程改制的契機。「那段時間很鬱悶,有點迷茫。」談起這件事,馮宣開玩笑說道,「人腦子會避諱一些不好的回憶,會忘掉。」

工業化流程的改制從2010年開始,「這個改制很困難,需要畫畫的人把心態擺正。」但紙媒時代的工作強度為流程改制提供了環境,雜誌社的更新模式使得A4漫業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和磨合,前期摸索了3、4個月,到2013年才基本完成。

新的流程採用模組制的生產方式,每一個專案在經過立案討論後,由各個工作部分職能人員組合形成專案組,製作成本經過討論後非常清晰,那麼製作工期也是明確的。「這樣對於整個抗風險性比較高,不會出現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事情了。」

爆款漫畫是A4漫業在2017年的另外一個目標,而通過收集粉絲建議形成劇情,將漫畫與直播等新型方式進行連接則是馮宣正在嘗試的「爆款方法論」。3月10日開始上線,與QQ動漫平臺合作的作品《開直播的看守中心》是A4漫業在2017年的試水作品。

「漫畫在這個年代不能只是閱讀。」馮宣判斷,提升漫畫品質是必須的,但若想擁有更多粉絲,僅是提升品質是不夠的。這是A4漫業選擇與QQ動漫平臺合作,並從網友腦洞中篩選創意製作漫畫作品的原因,更好的互動和粉絲轉化始終是馮宣在考慮的事情。

「我們希望把作品裡的主人公做成直播,將直播的結果同時反映在漫畫裡,那這兩者之間的粉絲就擰在一塊了嘛。」

目前,A4漫業的每月漫畫產量為1000頁上下,馮宣希望在今年能夠達成每月1500頁。已經進行兩輪融資,將在今年完成第三輪融資。

Q:A4漫業的原創IP如何進行影視開發?

馮:有三種IP影視開發模式。第一種,與平臺方簽訂獨家協議,由平臺全權運營;第二種,由平臺方提供流量和宣傳、IP製作方提供製作、影視方提供資金拍攝,三方聯合投資開發;第三種,IP製作方使用IP版權入股,聯合影視公司進行影視開發。

目前A4漫業主要以第一種模式為主。我認為現在應該是術業有專攻的,部分製作公司擁有一定影視資源,熟悉影視公司業務,有能力進行影視開發。但是我們暫時不具備這個能力,最熟悉的業務仍然是漫畫,所以與平臺關係更緊密一些,合作開發效果會更好。

Q:A4漫業如何選定漫畫作品的屬性?

馮:每個作品肯定多有不同的屬性,不會是整體性的氣質,我們現在基本上每種風格都會製作。現在的選擇方式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否適合平臺;第二,我們會考慮作品在未來是要影視化還是遊戲化,根據不同的計畫,來提前做出準備。例如,使漫畫的場景感更足,更容易變成影視劇的拍攝模式,或者加入更多遊戲的元素等。

此外,從用戶的標準,我們的依據是用戶的回饋。我們會進行大幅度調查用戶的喜好,參考市場上流行的作品,對使用者興趣取向進行分析,再結合平臺的特點綜合進行考量。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憑藉感覺做作品,然後廣泛投稿。

Q:如何看待目前原創漫畫IP改編遊戲市場?

馮:我認為IP的開發在今年下半年就會比較集中了,但是國內遊戲市場還是缺好的內容。此外,現在國內用戶也越來越挑剔,以前是依靠刷流量。但現在用戶越來越精明了,用戶的選擇性也越來越高。即使是引進「火影忍者」和「聖鬥士」的IP改編成遊戲後,也沒有做的很火。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兩點,遊戲性太差和IP內核沒有體現。我認為未來的機會仍舊很大,在於是否真的將漫畫內容、遊戲、影視等幾方面的粉絲串聯起來,而不是完全隔離的,如果是這樣就很糟糕了。

Q: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中,可能制約A4漫業發展的問題是什麼?

馮:對公司本身制約的力度已經沒有了,我覺得從行業平臺的變現能力是需要擔憂的。平臺已經投入許多資金,投入了一定數量的影視劇和遊戲,並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那麼上市之後,如果這幾部作品確實是大IP,遊戲買的很好,這對整個行業是利好的刺激。我擔心如果漫畫付費和IP衍生變現並不順暢,平臺就會緊縮作品,整個行業也會隨之萎縮。

Q:最想採訪的一位創業者是誰?最想問TA什麼問題?

馮:我想採訪馬化騰,我覺得他和馬雲都很厲害,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創業流派。如果我要拜師的話應該會選他吧,畢竟我用qq時還是5位號碼,企鵝系的各種產品幾乎貫穿了我到目前的人生。問題:我特想知道小馬哥當年最喜歡看的是什麼漫畫,現在還看不看了?

」馮宣希望能通過一個App將漫畫粉絲導入到一個平臺,集體進行維護,未來甚至可以導入友商的粉絲內容,「這樣不是更好嗎」。

汙托邦App是馮宣在多維度付費和粉絲轉化上的一次嘗試。

這是一個用戶可以實現多維度互動的漫畫平臺。除了閱讀平臺的漫畫漫畫,用戶可以通過平臺設置的「玩法」來直接與作品和粉絲之間產生互動和付費行為,「已經開始有人付費了,連我們這麼小的平臺都有人付費。」平臺還會收集粉絲對故事建議,以此作為新故事生產的原料,由編劇討論是否採納。

汙托邦App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實現同一世界觀下的作品關聯。在「九州」系列尚未分家之前,馮宣喜歡閱讀關於九州的故事,而汙托邦的設定也是借鑒於此。「九州的特點是聯合世界觀,等於在一個世界觀裡發生不同的故事。」在汙托邦App上進行連載的作品同樣是基於一個整體世界觀,由簽約漫畫家進行不同分支故事的敘寫。

汙托邦App於2016年6月上線,最多註冊用戶80多萬人,每日有大約10%的日活,已經實現使用者付費,但產品在2017年初暫停運營。

原因來自內部和外部。首先是簽約漫畫家內容生產不穩定,汙托邦的內容來自於A4漫業簽約漫畫家,但獨立漫畫家對內容的投入度並不充足,與平臺缺少協作。同時,平臺缺少足夠的編劇能力,使得大多數漫畫家生產的內容難以被聚攏改編成優質內容,

其次,馮宣總結了當時存在三個外部風險,第一,App產品重運營,比較重,資金壓力大。要突破瓶頸,必須更大的投入資金,認為風險較大;第二,存在政策風險,因為使用者提供的內容越來越多,內部監管難度大幅度增長。「App當時已經能賺到錢,但如果真的達到盈虧平衡,還需要投入千萬左右的資金。」馮宣回憶當時的情形,如果在去年同時對汙托邦App業務和漫畫製作業務兩個業務線進行融資,對於資金的壓力更重。

對於A4漫業來說,選擇開發運營汙托邦App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與A4漫業同期發展的製作公司,大多在融資後將力量投入到提高製作產能中。馮宣坦誠,A4漫業在製作產能的發展上確實分散了精力。「也不能算是彎路,用這個錢和時間,整個公司現在理解了漫畫內容與使用者的綁定模式。」

「提高製作產能」,這是馮宣對A4漫業在2017年的目標。「我們現在把所有的人馬都放在一處,我們作為一個老牌CP來說,只要我們回歸賽道,我們追的速度還是很快的。」馮宣希望能繼續完善A4漫業的工業化生產體系。

漫畫的工作化生產體系是A4漫業在漫畫製作的強項,「我們A4漫業這麼多年來,基本沒有脫過稿。」同時這也是A4漫業另外一個重要的節點,與大多數老牌漫畫製作公司相似,A4漫業同樣採用過以主筆為核心的生產方式。

2010年初,三位從公司創立之初便一直合作的主筆離開A4漫業,兩部可以被稱為A4漫業「台柱」的作品不得不停掉,這是A4漫業進行漫畫工業化流程改制的契機。「那段時間很鬱悶,有點迷茫。」談起這件事,馮宣開玩笑說道,「人腦子會避諱一些不好的回憶,會忘掉。」

工業化流程的改制從2010年開始,「這個改制很困難,需要畫畫的人把心態擺正。」但紙媒時代的工作強度為流程改制提供了環境,雜誌社的更新模式使得A4漫業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和磨合,前期摸索了3、4個月,到2013年才基本完成。

新的流程採用模組制的生產方式,每一個專案在經過立案討論後,由各個工作部分職能人員組合形成專案組,製作成本經過討論後非常清晰,那麼製作工期也是明確的。「這樣對於整個抗風險性比較高,不會出現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事情了。」

爆款漫畫是A4漫業在2017年的另外一個目標,而通過收集粉絲建議形成劇情,將漫畫與直播等新型方式進行連接則是馮宣正在嘗試的「爆款方法論」。3月10日開始上線,與QQ動漫平臺合作的作品《開直播的看守中心》是A4漫業在2017年的試水作品。

「漫畫在這個年代不能只是閱讀。」馮宣判斷,提升漫畫品質是必須的,但若想擁有更多粉絲,僅是提升品質是不夠的。這是A4漫業選擇與QQ動漫平臺合作,並從網友腦洞中篩選創意製作漫畫作品的原因,更好的互動和粉絲轉化始終是馮宣在考慮的事情。

「我們希望把作品裡的主人公做成直播,將直播的結果同時反映在漫畫裡,那這兩者之間的粉絲就擰在一塊了嘛。」

目前,A4漫業的每月漫畫產量為1000頁上下,馮宣希望在今年能夠達成每月1500頁。已經進行兩輪融資,將在今年完成第三輪融資。

Q:A4漫業的原創IP如何進行影視開發?

馮:有三種IP影視開發模式。第一種,與平臺方簽訂獨家協議,由平臺全權運營;第二種,由平臺方提供流量和宣傳、IP製作方提供製作、影視方提供資金拍攝,三方聯合投資開發;第三種,IP製作方使用IP版權入股,聯合影視公司進行影視開發。

目前A4漫業主要以第一種模式為主。我認為現在應該是術業有專攻的,部分製作公司擁有一定影視資源,熟悉影視公司業務,有能力進行影視開發。但是我們暫時不具備這個能力,最熟悉的業務仍然是漫畫,所以與平臺關係更緊密一些,合作開發效果會更好。

Q:A4漫業如何選定漫畫作品的屬性?

馮:每個作品肯定多有不同的屬性,不會是整體性的氣質,我們現在基本上每種風格都會製作。現在的選擇方式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否適合平臺;第二,我們會考慮作品在未來是要影視化還是遊戲化,根據不同的計畫,來提前做出準備。例如,使漫畫的場景感更足,更容易變成影視劇的拍攝模式,或者加入更多遊戲的元素等。

此外,從用戶的標準,我們的依據是用戶的回饋。我們會進行大幅度調查用戶的喜好,參考市場上流行的作品,對使用者興趣取向進行分析,再結合平臺的特點綜合進行考量。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憑藉感覺做作品,然後廣泛投稿。

Q:如何看待目前原創漫畫IP改編遊戲市場?

馮:我認為IP的開發在今年下半年就會比較集中了,但是國內遊戲市場還是缺好的內容。此外,現在國內用戶也越來越挑剔,以前是依靠刷流量。但現在用戶越來越精明了,用戶的選擇性也越來越高。即使是引進「火影忍者」和「聖鬥士」的IP改編成遊戲後,也沒有做的很火。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兩點,遊戲性太差和IP內核沒有體現。我認為未來的機會仍舊很大,在於是否真的將漫畫內容、遊戲、影視等幾方面的粉絲串聯起來,而不是完全隔離的,如果是這樣就很糟糕了。

Q: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中,可能制約A4漫業發展的問題是什麼?

馮:對公司本身制約的力度已經沒有了,我覺得從行業平臺的變現能力是需要擔憂的。平臺已經投入許多資金,投入了一定數量的影視劇和遊戲,並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那麼上市之後,如果這幾部作品確實是大IP,遊戲買的很好,這對整個行業是利好的刺激。我擔心如果漫畫付費和IP衍生變現並不順暢,平臺就會緊縮作品,整個行業也會隨之萎縮。

Q:最想採訪的一位創業者是誰?最想問TA什麼問題?

馮:我想採訪馬化騰,我覺得他和馬雲都很厲害,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創業流派。如果我要拜師的話應該會選他吧,畢竟我用qq時還是5位號碼,企鵝系的各種產品幾乎貫穿了我到目前的人生。問題:我特想知道小馬哥當年最喜歡看的是什麼漫畫,現在還看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