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爬出股災又紮進神霧環保,成立以來巨虧50%,這檔基金有夠衰

作者:張譯文

留不住人才的基金,怎麼對基民負責?

薑是老的辣,還是辣的好。

今天,A股發生了一件大事。

葉老師的名聲畢竟不是蓋的,文章甫一發出,兩家公司股價直接躺了地板,市值共計蒸發約57億元!

而隨著這一跌,持有它們股票的投資者無疑哀鴻遍野,例如一天賠進去1.1億元的華夏基金,又例如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融通新區域新經濟靈活混合配置基金(以下簡稱“融通新經濟”)。

從該基金2017年1季報可以看出,其持有260萬股神霧環保股票,一個跌停,損失也高達860萬元。

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家基金成立於2015年股災前夕。

在大盤行情好的時候,大部分基金公司為了業績和利潤,往往都有增加發行新產品的衝動,風險什麼的早就拋之腦後了。而融通新經濟成立於2015年4月27日,

基金合同成立日為2015 年5月20日,彼時滬深300指數在4700-4800點左右,距離市場在6月9日創下的5380.43點大頂也就是咫尺之遙。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融通新經濟2015年6月30日的投資明細,在產品成立的約一個月時間裡,該基金大舉殺入了當時市盈率畸高的中小創板塊(2014年6月4日創業板盤中超4000點,市盈率達146倍),從持倉來看持有的6檔股票中4檔股票為創業板股票,另外兩隻也為中小盤股。該基金持倉股票僅有6檔股票,

相對比較集中,且持倉比例全部進入了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而在股災時期中小創是跌得最狠的,眾多創業板股票短短幾日時間股價腰斬,其中就包括該基金持有的好萊客和朗姿股份等股票。這也導致該基金淨值在2015年7月8日跌至0.6840元,虧損了31.6%。

當然,實事求是地講,人算終究不如天算,因為股災而遭遇暴跌,倒也能找到幾分辯解的理由,畢竟那段日子的斷崖式下跌,

能躲過去的,有不少都進了局子,比如私募一哥。

然而,從平時表現觀察,這家基金的表現一樣慘不忍睹。

新浪基金資料顯示,該基金最近一年漲幅為-7.3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達10.5%,二者相差17.44個百分點。而該基金的比較基準為“50%×中證新興產業指數收益率+50%×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但是該檔基金自從成立之日起,其累計淨值就一直處於比較基準線之下。

要知道,

融通新經濟(001152.OF),是一隻主動管理型的混合型基金,換句話說,是有“專業的”基金經理負責管理的!

然而,作為一隻主動管理型產品,在股災結束後,不但沒有為投資者挽回股災期間的損失,淨值曲線與比較基準線之間的差距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進一步虧損,實在是難以肯定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

於是,野馬財經研究了下這檔基金的操盤手。

在融通新經濟初始運作的21月時間裡,該基金採用雙基金經理制,基金經理為楊博琳 、劉格菘。在此二人掌管基金期間,任職回報為-49.50%。2017年2月18日,劉格菘離任,該基金交由楊博琳獨自一人管理。

此二人又有怎樣的資歷背景呢?

劉格菘的任職起始日期為2013年8月23日,也就是說從業還沒滿兩年就開始掌管融通新經濟基金,屬於基金屆的新手。

楊博琳,在該基金的代銷機構中國農業銀行的宣傳中,被為包裝為“TMT領域屈指可數的資深研究人員”。事實上其基金從業的任職起始日期為2015年3月28日,在加入融通基金之前,楊博琳是基金公司的研究員,幾無操盤經驗,而融通基金正是其“練手”的第一站。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朋友也應該明白了,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基金經理,竟然就獨自操作著十億元規模的基金。對此,野馬財經也聯繫了融通基金,不過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復。

不過,基金公司任用如此沒有經驗的經理,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公募基金的離職潮正連年創下新高。

據東方 財富Choice 資料統計,2009年至2015年每年離職的基金經理分別為86人、105人、107人、110人、137人、213人、303人,136人,儘管去年的離職數量有些緩和,但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逐年加重。

所以說,基金經理離職已經是常態化現象,作為投資者,我們要正確看待基金經理離職這件事,畢竟作為一種職業,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人往高處走嘛,但是基金公司也有義務對新上任基金經理進行考核,把關,對投資者負責不是。

最後,面對這種操盤手,有欲望沖上去代替他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個言,也可以用你們的收益率來晃瞎小編的眼睛,看看能不能抓到一位隱藏在民間的牛人,帶我們一起脫坑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

野馬財經2017金融科技夏季峰會“尋找金融新勢能”

將於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盤古七星酒店舉辦。峰會將圍繞金融科技創新,從趨勢去向、模式創新、應用空間、資本關注等話題角度,全面剖析當下的金融科技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以期為企業決策、前沿戰略提供智力支持。

版權聲明:此文為野馬財經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野馬財經是專注于金融創新報導的新媒體,涉及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等領域,致力於成為財經金融領域領先的新媒體機構。

該基金採用雙基金經理制,基金經理為楊博琳 、劉格菘。在此二人掌管基金期間,任職回報為-49.50%。2017年2月18日,劉格菘離任,該基金交由楊博琳獨自一人管理。

此二人又有怎樣的資歷背景呢?

劉格菘的任職起始日期為2013年8月23日,也就是說從業還沒滿兩年就開始掌管融通新經濟基金,屬於基金屆的新手。

楊博琳,在該基金的代銷機構中國農業銀行的宣傳中,被為包裝為“TMT領域屈指可數的資深研究人員”。事實上其基金從業的任職起始日期為2015年3月28日,在加入融通基金之前,楊博琳是基金公司的研究員,幾無操盤經驗,而融通基金正是其“練手”的第一站。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朋友也應該明白了,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基金經理,竟然就獨自操作著十億元規模的基金。對此,野馬財經也聯繫了融通基金,不過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復。

不過,基金公司任用如此沒有經驗的經理,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公募基金的離職潮正連年創下新高。

據東方 財富Choice 資料統計,2009年至2015年每年離職的基金經理分別為86人、105人、107人、110人、137人、213人、303人,136人,儘管去年的離職數量有些緩和,但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逐年加重。

所以說,基金經理離職已經是常態化現象,作為投資者,我們要正確看待基金經理離職這件事,畢竟作為一種職業,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人往高處走嘛,但是基金公司也有義務對新上任基金經理進行考核,把關,對投資者負責不是。

最後,面對這種操盤手,有欲望沖上去代替他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個言,也可以用你們的收益率來晃瞎小編的眼睛,看看能不能抓到一位隱藏在民間的牛人,帶我們一起脫坑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

野馬財經2017金融科技夏季峰會“尋找金融新勢能”

將於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盤古七星酒店舉辦。峰會將圍繞金融科技創新,從趨勢去向、模式創新、應用空間、資本關注等話題角度,全面剖析當下的金融科技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以期為企業決策、前沿戰略提供智力支持。

版權聲明:此文為野馬財經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野馬財經是專注于金融創新報導的新媒體,涉及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等領域,致力於成為財經金融領域領先的新媒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