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九大核心謀士,有人助曹成就霸業,有人卻奪了曹家江山

曹操成就霸業,當然除了武將之外,謀臣也是必不可少的;曹魏家出名將,但是卻並不產謀士,除了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等以外,其他的都是武夫。

曹操手下的九大核心謀士,才是曹操真正成就天下霸業的根源(排序按照曹操得到時間先後):

1、荀彧

應該說曹操得到的第一個真正的謀士,是荀彧;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但是最重要的是為曹操舉薦了如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

2、程昱

西元192年,被曹操征辟為壽張令,從此為其出謀獻策、征戰四方。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于範縣。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任命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討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

封安國亭侯。

3、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鐘繇知道。鐘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

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醜。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西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

4、戲志才

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手下謀士。為人多謀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他死後,荀彧推薦了郭嘉。

“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三國志荀彧別傳》

5、郭嘉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如今郭嘉被封為三國第一智囊,只是不知和荀彧、荀攸、諸葛亮、賈詡比如何。

6、賈詡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西元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7、劉曄

西元199年,劉勳被孫策擊敗後,投奔曹操,劉曄亦跟隨。

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在曹操時代擔任過司空倉曹掾,主簿,行軍長史兼領軍,在曹丕時代但任散騎常侍,侍中等職務,雖然職務不算太高但是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始終是魏主的重要參謀。

8、司馬懿

西元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複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9、蔣濟

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為曹魏出過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蔣濟在漢末出任九江郡吏、揚州別駕。後被曹操聘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屬,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

魏文帝繼位之後出任右中郎將。魏明帝繼位之後出任中護軍,封侯關內。曹芳繼位之後,出任領軍將軍,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

西元249年,蔣濟隨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晉封都鄉侯,同年卒,諡曰景侯。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如今郭嘉被封為三國第一智囊,只是不知和荀彧、荀攸、諸葛亮、賈詡比如何。

6、賈詡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西元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7、劉曄

西元199年,劉勳被孫策擊敗後,投奔曹操,劉曄亦跟隨。

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在曹操時代擔任過司空倉曹掾,主簿,行軍長史兼領軍,在曹丕時代但任散騎常侍,侍中等職務,雖然職務不算太高但是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始終是魏主的重要參謀。

8、司馬懿

西元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複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9、蔣濟

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為曹魏出過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蔣濟在漢末出任九江郡吏、揚州別駕。後被曹操聘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屬,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

魏文帝繼位之後出任右中郎將。魏明帝繼位之後出任中護軍,封侯關內。曹芳繼位之後,出任領軍將軍,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

西元249年,蔣濟隨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晉封都鄉侯,同年卒,諡曰景侯。